发布时间:2024-11-14 17:57:54 来源: sp20241114
人民网宿州2月1日电(记者周坤)年关将近,在安徽省萧县,眼下正是羊肉销售最旺的时候。
“老板,来碗羊肉汤!”每一个在外打工的萧县人,回到老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过年期间,当地更是有着“无羊不成席”的传统。
吃羊肉,也有讲究。在萧县,当地人更偏爱本地的黄淮山羊,又称萧县白山羊。这种羊,肉质细腻、味道鲜美、产仔多、繁殖快,唯一的缺点,就是生长速度慢。
“同样一年时间,白山羊只能长50多斤肉,而波尔山羊都可以长到120多斤。”萧县大屯镇党委副书记郑锋说。
于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提高效益,当地引进波尔山羊进行杂交,杂交后的品种生长速度快、体格大。
虽然效益是提高了,但也造成萧县白山羊这一本地优秀品种的退化。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为了保护萧县白山羊品种,大屯镇争取了2500多万元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去年10月份建成大屯镇白山羊繁育基地,租赁给安徽洪水牧业有限公司运营。
“咩咩咩……”1月31日,一走进大屯镇白山羊繁育基地的羊舍,羊叫声便此起彼伏,一只只黄淮山羊正“眼巴巴”地瞅着自动撒料机,好像在催促主人朱洪水快点“开饭”。
“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我们家就跟羊打交道。我一开始养殖绵羊,后来因为山羊的市场前景更大,2016年我又开始养山羊,一开始养了两千多只, 通过不断科学喂养、品种保护,现在每年能够出栏两万只山羊。”安徽洪水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洪水虽然有些腼腆,但一说起自己的“养羊经验”,这个80后小伙,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从2000多只羊到20000多只羊,这不仅是数字的飞跃,更是科学养殖带来的“增产”成果。
在羊舍里,记者看到,这里的山羊,住的是现代化棚舍,遮风挡雨,吃的是玉米配草料,营养全面。吃饱了,山羊们还能通过恒温水槽自动清洗补水系统,喝到健康干净的水。
在山羊的脚下,粪污自动化处理系统正在自动清理羊粪,保持羊舍卫生。通过手机软件一点,风扇还能自动运行,控制羊舍温度。
“比起过去人力养殖,现在的智慧养殖,更能让山羊少生病,还长膘,卖得更好。”朱洪水感慨道。
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不仅让养羊的成本和羊的品质都有了保障,也使得该基地形成了萧县白山羊“育种、扩繁、育肥”的自繁自养体系。
眼下,这里的山羊早已供不应求,18个羊舍里,只剩下两个羊舍养殖着种羊,其余的山羊,已预订一空。
“如果不是半年前预订,加上和他关系好,根本买不到这里的山羊,太抢手了。”采访中,当地的羊肉商户张子昂带着小货车,将最后一批山羊装车,趁着旺季,卖个好价钱。
如今在养好羊之后,朱洪水又有了新目标:做好羊肉深加工,发展直播电商,塑造萧县白山羊品牌,带动更多人养殖,为萧县“七彩”农业撑起“一片白”,“到那时,大家都富裕了,家乡的面貌也就真正变美了。”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