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7:05:06 来源: sp20241223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八廓街内,游客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趁着端午假期,我来到西藏看看这片神奇的土地,目前规划了十几天的行程,我准备把拉萨、日喀则都好好逛逛。”身着藏装、正在拍摄民族特色写真的赵女士告诉记者。
据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西藏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22.59万人次,同比增长65.24%。西藏文旅行业延续良好发展势头,并阔步走在转型升级之路上。
守护生态
广东游客马修已经是第二次到西藏林芝市欣赏桃花了。飞机直达林芝,下了飞机他就马不停蹄地赶赴位于林芝市巴宜区的嘎拉村。“这里是距离市区最近的赏花点。”马修说。
3月18日,嘎拉村的桃花园正式开园迎客,马修作为第一批游客到这里尝鲜。身为一名资深“旅友”,马修两年前也曾到这里观赏桃花,漫山遍野桃花如红云坠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沿着新修的步道前进,马修边走边赏花,不时掏出手机拍摄,并将图片上传社交网络,记录自己的赏花之旅。嘎拉村的桃花园是这几年新改建的。桃树满山,村里因山势修建了绵延的步道和观景台,让游客既可以亲近桃树,也能登高远眺桃花满山的盛景。树下还种植了连片的油菜,在桃花极盛时,桃红草绿油菜黄,仿若置身草长莺飞的江南。
史凌云在林芝经营着一家名为藏云山居的民宿,每到桃花节前都是她最忙碌的时候。“每次,我们把林芝桃花的内容发在各类社交媒体上,都会引来天南海北的客人询问。”史凌云说。
精心提升民宿住宿环境,为客人规划行程,回答客人关于高原旅游的问题……这些都是史凌云需要忙碌的内容。往往是这边在社交媒体发了帖子,很快就有网友关注,并询问林芝赏花的各种细节攻略。客人问得细致,史凌云也答得耐心,力争用桃花节的契机推介好自家的民宿生意。
“林芝桃花节是每年旅游的‘大流量’,但也是对我们旅游从业者的一次‘大考’。这些年林芝旅游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围绕越来越多民宿打起了‘桃花牌’。只有做好服务,才能让‘大流量’转化为‘好生意’。”史凌云说。
马修也对此深有感触:“现在林芝的酒店越来越多,服务能力、景观设施都在提升,让我们游客能在这里更好地欣赏桃花美景。”
现在,桃树是嘎拉村人精心呵护的“金疙瘩”,但曾经,这些桃树是村里人准备劈了烧柴的“木疙瘩”。林芝桃树都是野生树种,桃树结出的桃子口味酸涩而且不能食用,村民一般将桃子拿去喂猪。由于桃树盘根错节分布杂乱,影响了当时的耕种,很多村民琢磨着:“把这些树劈了当柴烧吧!”
村党支部书记边巴不同意:“这些树木砍倒容易,但是再长出来就难了。”但是,树木影响群众增收确实是事实,如何盘活这些树木?彼时,郊野旅游刚刚兴起,边巴琢磨,何不趁着这个机会,把嘎拉村打造成一个旅游目的地?
说干就干,搭建帐篷、架设景观,林芝桃花节的雏形诞生了。到今年,林芝桃花节举办了21年。
“现在,桃树已经是村里的‘摇钱树’,村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着每一株桃树。大家自发组成队伍,保护村里的桃树,确保景观不被破坏。”边巴说。
绿水青山是西藏旅游最大的财富和最深厚的底气。林芝桃花、珠穆朗玛峰、纳木错、羊卓雍措……这些著名景点吸引着四方游客汇聚西藏。
优化产品
5月18日下午,“上海—加德满都—日喀则”援藏跨境旅游包机首航活动启航仪式在上海浦东机场举行。105名上海游客登上首班援藏跨境旅游包机,从上海出发飞赴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开启独特的跨境游之旅。
包机行程共12天11晚,是目前市场上颇具特色的中尼跨境长线路旅游产品,上市后迅速售罄。为了确保游客高原旅行的安全和健康,首航活动由喜马拉雅航空配置具备高原性能的机型执飞,为游客配备了充足的车辆和导游进行全程服务,安排专业医疗人员全程随行保障。
“这一旅游包机线路将用好日喀则得天独厚的跨境文旅资源,给游客带来更丰富的体验。”上海援藏干部、日喀则市旅发局副局长葛永铭告诉记者。近两年,上海援藏工作队持续打造旅游包机产品,不断提升本地旅游产品供给丰富度。
除了吸引外地游客,本地短途游也越发红火。雅鲁藏布江北岸,西藏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西普农博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农博园坐落于雅江之畔,毗邻西藏著名景点桑耶寺,既是区外游客驻足之处,也吸引本地游客前来参观。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游恒温泳池,可以走上玻璃栈道远眺雅江风景,可以坐上观光车打卡车厘子主题园,还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体验藏式露营——“过林卡”。
七八年前,西普农博园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荒地,近年来,农博园坚持防沙治沙、植树绿化、生态修复、科技引领、产业振兴的绿色发展模式,实现了治理一片荒滩、富裕一方百姓的可喜成效。
据介绍,扎囊县聚焦“农文旅体”深度融合,打造旅游线路、提升游客体验、释放消费潜力,让旅游资源“串珠成链”“破圈出圈”,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就业增收的新动能。
近年来,西藏积极打造雪域高原的精品名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西藏高质量发展建设中,西藏旅游产业依托独特的人文环境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积极开展乡村游、文化游、民宿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推动西藏文旅产业节节攀升。拉萨雪顿节、日喀则珠峰文化旅游节、山南雅砻文化旅游节、林芝桃花节、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艺术节等已经成为知名旅游品牌。
完善服务
日喀则市拉孜县锡钦乡,318国道旁,一座“石榴籽”红色驿站服务区迎候四方游客。
红色驿站里有宽敞的休息区、舒适的座椅、便捷的供水供电设施、高速的无线网络以及贴心的供氧设备。这里还是一个文化展示和交流平台,让游客在休息的同时,能了解拉孜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锡钦乡副乡长徐文琼记得,有一天,一名操着陕西口音的游客走进驿站大厅,询问在大厅里值班的徐文琼:“咱们这里有氧气吗?”
“怎么啦?”徐文琼关切地问道。
“我是自驾来的,时间长了,不舒服。”游客说。
徐文琼马上引着游客向内走去,让他坐在沙发上,为他拖来驿站内准备的制氧机。经过吸氧、休息,游客身体逐渐恢复。
自驾游西藏是流行的旅行方式,从拉萨到珠峰,锡钦乡是重要的一站。许多游客选择在此驻足休整,这座小小的驿站成为他们的补给站。
驿站大厅里还摆放着一台电脑。很多人希望在第一时间对沿途拍摄的风光进行剪辑,并上传至网络,这台电脑就是为这些游客专门准备的。“起初我们没想到游客会有这样的需求,后来问的游客多了,我们就为在驿站里配备了电脑。”徐文琼笑着说。
“拉孜是日喀则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我们乡则是国道在拉孜的‘第一站’。我们乡的党员轮流进行志愿服务,为往来游客提供保障。”锡钦乡党委书记李正告诉记者。
据介绍,日喀则市在国省道沿线打造了数十个便民利民服务站,24小时向过往游客免费开放,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急可如厕、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多种便捷贴心服务;通过设置留言墙,收集游客“微心愿”,整合游客反映的环境卫生、商户经营、设施损坏等景区治理问题,建立问题台账,督促整改落实,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聚焦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西藏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国道一直在为周边旅游制造强大的辐射效应,西藏围绕318、219等多条“网红国道”开展了多次旅游营销和推广活动,并针对国道周边的基础设施、文旅产业、服务配套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治提升。
文化赋能
西藏充分挖掘乡村禀赋、民俗风情和文化特性,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优势和旅游带动作用。
位于拉萨河南岸的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次角林村,与拉萨市区和布达拉宫隔河相望,离市中心约6公里。
傍晚,《文成公主》实景剧演出现场异常热闹,游客和当地群众在剧场外的商业街广场手牵手跳起欢快的锅庄舞。“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一直想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江苏游客李女士说。
次吉的家距离热闹的商业街不远。她化好妆,穿上漂亮的衣服,准备赶往剧场。“我在剧场当群演10多年了,现在每个月都有5000多元的收入,剧场让我的家庭发生了巨大变化。”次吉说。
《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慈觉林藏院风情街、文成公主文化旅游主题园三者携手,创新构建了“一剧、一街、一园”三位一体的文旅产业聚集共融发展模式,项目综合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超100亿元的产业规模。
如今,观看《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成为很多游客进藏旅游的必游项目。《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项目的800余名演职人员中,95%以上为当地藏族农牧民群众。
在西藏琼结县,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强钦庄园已经变身为强钦庄园公共文化中心,向公众开放。
走进保护性改造后的强钦庄园,先进的照明系统点亮了整座古建筑,无论是底层的马厩、柴房、粮仓,还是二、三层的编织、酿酒空间以及庄园主卧室、客厅和经堂,都清晰标识了过去的用途,并成为常设展“千年藏源·涅槃新颜”的组成部分,真正做到了“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强吉庄园作为西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具有建筑学价值,更有历史意义,从其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园的兴衰和国家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琼结县文旅局副局长旦增卓玛介绍,随着近年来文物保护、古建活化意识不断加强,庄园古建筑中蕴藏的历史与学术价值日益显现出来。
据了解,强吉村通过青稞酒产业发展带动村民们经营民宿,吃上“旅游饭”。村里打造“强钦青稞酒、强钦庄园、强钦林卡”三位一体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区,实现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业,推动农牧民群众向现代产业从业者转变。强钦庄园公共文化中心的建成,不仅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强吉村,也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和创收机会。
“西藏坚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文旅产业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打造重点旅游路线,进一步提升文化和旅游的消费空间及消费能力。我们将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不断打造西藏文化和旅游行业新亮点。”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本报记者 徐驭尧 琼达卓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