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崔延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如何助力东西方文明对话?

发布时间:2025-01-01 13:15:04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社 重庆6月10日电 题: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如何助力东西方文明对话?

  ——专访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方主任崔延强

   中新社 记者 钟旖

  中国和希腊分别是东西方古老文明的代表,为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两国建交五十多年来,双方友好互信、文明互鉴、合作互利、民心互通,向世界展示了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

  2023年2月,作为双边关系发展和世界文明交流的标志性成果,由中希两国高校联合成立的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下称中心)在希腊雅典揭牌。古老文明为何相知相亲?两大文明如何加深理解、传承发展?一年多来,中心为促进中希文明对话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方主任崔延强近日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就此作出解答。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中希文明交流互鉴源远流长,您如何看待两大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的相知相亲?

  崔延强:从源头上看,古老的文明尽管远隔千山万水,形成的历史条件千差万别,但所面对的根本问题和生成的思想基因具有趋同性。

  伟大的思想是相通的。几乎同一时代,孔子和柏拉图几乎思考同样的问题、践行同样的志业。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以雅典的“牛虻”为使命,不断“叮咬”激励城邦沿着正义的大道前行。柏拉图也试图唤醒人们学会“用灵魂的眼睛”洞察真理之路,曾不畏艰险三奔西西里,图画心目中的理想国度。孔子则以惊醒世人的“木铎”为己任,怀揣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信念,带领门生奔波于列国之间,推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人间达道。他们都是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尽管孔子也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慨叹,柏拉图也曾有被卖身为奴的历险,但他们最终杏坛论道、倚门而歌,为中希思想和世界文明留下不朽篇章。若孔子和柏拉图相遇,一定会有说不尽的共同话题。

  新时代,中希两大文明同样有着说不尽的共同话题。历史上伟大先贤所追求的智慧、勇敢、节制的美德,所梦想的正义的理想国度,当下依然还在探寻,更需要文明的继承者从古老的智慧中汲取养分,创造性地提供化解当下世界难题的方案。

2023年7月,“中希文明互鉴青年行”暑期研学团的学生在希腊帕特雷与当地小学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供图

   中新社 记者:建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为两国人文交流合作注入了新活力,它如何助力东西方文明对话?

  崔延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是在中国教育部、外交部共同指导下成立的,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咨政服务、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国家战略智库。

  中心成立以来,以“文明互鉴”为根本理念,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使命,融千年历史的厚度和文明互鉴的高度为一体,通过突出重大学术成果推广的引领性,强化文化战略人才联合培养的示范性,彰显国际人文交流的标志性,注重数字化赋能平台建设的前瞻性,力求做到高站位统筹部署,高标准开局起步,高质量深耕细作,为中希两国的人文交流注入新活力,强有力地推动两大文明间的对话。

设于西南大学内的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建筑外观。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供图

   中新社 记者:中心成立一年多来,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果?

  崔延强:一是聚力开展学术对话交流。中心于2023年2月20日在希腊雅典大学召开首届中希文明高峰论坛,并建立持续对话交流机制。同时,中心牵头中国、希腊共8所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与希腊雅典大学、佩特雷大学、亚里士多德大学和克里特大学),协同中国国家版本馆、希腊德尔菲欧洲文化中心等单位,深入探讨文明互鉴与文化强国建设,东西方文明起源、演进和基本概念比较等重大理论和学术问题。

  二是持续推进学术研究推广。中心积极推动中国、希腊和全球学者互访,推出学术研究工程首批成果。比如,由中心专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勇先主持,巴蜀书社和西南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丝绸之路中外医学交流文献丛书》于2023年11月首发,并将于2024年秋季推出学术研究工程第二批重大成果,发布文明互鉴发展报告、年鉴和学术辑刊。

  三是积极实施国际联合人才培养。西南大学牵头的“中国—希腊文明比较”国际联合硕士项目已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17名、专项博士研究生10名。该项目旨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培养文明互鉴专项人才,推动中希两国文明比较。

  四是大力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互鉴。中心在德尔菲欧洲文化中心举办国际暑期学校,与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举办“中希文明互鉴青年交流会”,组织中国高校学生到希腊雅典、帕特雷和奥林匹亚等地,体验希腊文化,传播中华文明。

  五是加强完善新型人文机制。中方中心通过协作共建章程和学术委员会章程,组建协作共建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牢牢抓住如何“建设好”这个关键,定期召开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建设推进研讨会,持续完善与希方的联系机制、中方四校的沟通机制以及成果评估机制。

设于西南大学内的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建筑外观。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供图

   中新社 记者:在多元文明共存的时代,中希文明怎样更好地加深理解、传承发展?

  崔延强:没有任何一种文明是完全自我封闭、绝对独立于其他文明而形成、存在和发展的。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世界史和全球史,一定会在自身文明中找到不同文明的标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朋友是你自己的另一半,文明传承和互鉴就是大家各自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从而最终成就一个完整的自己。

  当下,中希两国学者应把深入挖掘古典文明的核心价值、创造性转化研究成果等作为使命担当,为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中心为例,接下来我们将集海内外专家学者集体智慧,论证发布“中国百年希腊研究名家名著工程”“世界古典文明形态比较研究工程”“中华典籍域外传播工程”“希腊医学经典翻译工程”“希腊文学艺术在中国工程”“中希古典语文学比较研究工程”“中希文明交流互鉴史料挖掘与研究工程”等重大学术项目计划,陆续推出系列学术文化精品;同时加速推进“中国希腊学校”筹建工作,积极推动双边学者联合开展古典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民心相通,搭建学术文化交流平台。

2024年5月,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方负责人与希腊帕特雷大学乔治·齐亚米斯教授进行交流。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供图

   中新社 记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从文明交流互鉴中寻求更多发展智慧?

  崔延强:当下人类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同文明间因隔阂而带来的认知和信任问题。“不了解”就意味着“不理解”,“不理解”就难以形成共识和信任。因此,学习、了解不同文明的生成史、发展史和交流互鉴史至关重要,是消除认知隔阂、走出文明自我中心主义、达成理解信任的前提。

  文明互鉴据于学术,依于认知,成于交流。我认为,其中的关键是青年一代,他们是文明互鉴的未来和希望。广大青年应秉持文明平等共生理念、树立文明交流互鉴思维、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理性包容地看待不同国家与民族在习俗、语言、文化、传统、道德上的差异,做弘扬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新人。

  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世界文明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和价值认知,普及推广学术文化成果。中心将努力拓展联合学位生,开展夏令营、冬令营、工作坊、青年领袖论坛等项目,以每年不低于100人次的目标,提升青年一代讲好世界古典文明和现代文明故事的能力和水平。(完)

  受访者简介:

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方主任崔延强

  崔延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西南大学原副校长,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方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英才计划·优秀科学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外国哲学、高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编辑:付子豪】

Fatal error: Call to undefined function request_var() in D:\eoffice\webroot\general\login\index.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