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

发布时间:2024-11-05 13:04:48 来源: sp2024110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了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职责任务、实施措施、支持保障,确立了运用法治方式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方略。在新时代新征程,颁布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建立条修叶贯的爱国主义教育法治体系,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轨道,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是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对于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壮大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是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保障

  法,国之重器也。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认为,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法律是国家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法治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法治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一方面,法律具有天然的爱国基因,爱国主义教育为法治建设赋予中国精神之魂;另一方面,法律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重要保障。爱国主义教育与法治建设一脉相承、相得益彰,二者相辅相成将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用法治来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制度化轨道,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水平,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颁布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是新时代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法治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保障作用,首先体现在建章立制上,以授权和命令形式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法律义务,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从“软性”的道德要求驱动向“刚性”的法律义务和责任驱动转变,提升现实约束力和引领力。其次,爱国主义教育法以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为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地展开提供制度引导,确保爱国精神层层嵌入到大众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此外,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了针对不同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方式,引导、提倡、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爱国主义教育、从事爱国主义活动、履行爱国主义义务,确保爱国主义教育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彰显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本质所在。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举措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丰富,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各方面。颁布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能有效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增强文化自信自强、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处理好中华民族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关系,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举措。

  第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能有效落实宪法精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法治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法治的效果彰显着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文明程度。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新时代新征程,颁布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提炼和升华,对于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维护国家法律权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能有效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爱国主义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贯穿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核心内容,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爱国主义教育法突出文化涵育在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明确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有利于涵养家国情怀,赓续精神血脉,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彰显中华文明的巨大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魅力、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底气,对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能有效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加强对推进祖国统一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增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神圣职责的认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教育引导人们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有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国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国家安全和国防观念,引导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应有之义,以爱国主义教育立法的方式推进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不仅有助于提振元气、凝聚力量,还能引导人们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有助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共筑国家安全防线,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第五,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能稳妥处理中华民族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关系。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坚持理性、包容、开放,尊重各国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建设,有助于协调中华民族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关系,以法治的方式教育引导民众理性爱国,有效避免爱国滑入民粹主义。

  三、准确把握三对关系,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

  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意味着我国正在加快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进程,以刚性法律规范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要处理好价值引领与立法导向、教育规律与法律权威、爱国主义教育法与既有法律的内在关系,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一要坚持价值引领与行动引导并重。爱国主义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一种认知、一种情感,更是一种意志、一种行动。爱国行为体现了人们将一定的爱国认知、爱国情感和爱国意志“外化于行”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蕴含着“知与行”“内与外”“隐与显”的辩证转化。爱国行为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组成部分,又是检验爱国主义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而法律是以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的规范,具有行动引导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和行动导向,着眼于凝心铸魂,重在建设、以立为本,能确保爱国主义教育从宪法义务转化为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法律规则,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提供明确的行动引导。

  二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与法律权威的共融共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法治建设具有内在规律性,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要把握好教育规律与立法规律、教育原则与法律权威的内在关系。遵循爱国主义教育规律要求我们坚持思想引领、文化涵育,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把全面覆盖和突出重点结合起来,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做到润物无声。遵循法治建设规律要求我们要讲究法言法语、逻辑条理、法律规范,依据一定的法定职权、法定权威、法定程序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将爱国主义要求融入全过程,增强法律的有效性、适用性和规范性。既要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又要遵守法律权威规范,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三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法与既有法律的协调联动。爱国主义教育法是对相关法律法规及其相关规范性文件中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条款的整合、提炼和完善,是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成效的基础性、综合性立法,弥补了以往由于缺乏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法所导致的“有法不全”“有法不细”短板。接下来,要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法与其他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规范的衔接、协调和联动。加快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制度,使爱国主义教育法与相关法律法规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逻辑关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法与既有法律的协调联动,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制度的系统性、体系性和稳定性,确保法律效力进一步彰显,更好地发挥其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保障、引导和促进功能,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作者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5日 10 版)

(责编:岳弘彬、曲源)

Fatal error: Call to undefined function request_var() in D:\eoffice\webroot\general\login\index.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