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0:54:44 来源: sp20250111
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马集镇,提起“老村长调解室”,当地村民就会指着淮滨县人民法院马集人民法庭所在的方向说:“在法庭设着,门口有牌子,可好找了,老支书刘新建就在那值班。”
“老村长调解室”里的刘新建曾担任马集镇帅庄村党支部书记,卸任后的他有了新身份——“老村长调解室”的人民调解员。马集法庭庭长沈小平说:“老支书刘新建在这里帮乡亲们化解一件又一件纠纷,大量的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辖区无诉无访村逐年增加。”
“马集法庭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由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联合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办公室’,将辖区的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干部纳入到矛盾排查预警网络中来,共同探索‘多元联动’机制与‘前端把关、中端疏通、末端治理’三端共治相结合,推动形成‘源头预防、非诉挺前、裁判终局’的全链条诉源治理模式,助力辖区农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近日,淮滨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振芳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
素有“中国弱筋小麦第一县”的淮滨县因地处淮河之畔而得名,每到丰收时节万亩良田麦浪翻涌,马集法庭便坐落在弱筋小麦主产区马集镇。近年来,马集镇优化解纷模式,形成以镇党委为核心,马集法庭为支撑,各基层组织共同发挥作用的解纷格局。马集法庭对所受理的案件进行分析研判,从个案、类案中发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白皮书,提出治本之策,精准服务科学决策,特别是针对涉及粮农、粮企、土地流转的纠纷,将弱筋小麦生产与法庭司法服务相结合,打造弱筋小麦+耕地保护两张名片,为弱筋小麦主产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
马集法庭立足辖区实际情况,联合辖区各级人大代表、村支书、老干部等德高望重人士发挥诉前调解+诉中调解的优势,建立“老村长调解室”“小镇家事调解室”“人大代表调解室”等三个品牌调解室,通过将各类案件引入调解,并依托诉前联动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针对不同矛盾纠纷类型,马集法庭运用不同的调解模式,对涉及的邻里矛盾纠纷,采用“人民调解员调解+人大代表(村支书)共调+法官联调”的“三调联动”方式;对涉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案件,开启“绿色通道”服务,建立“老村长先调+村委会再调+法官联调”的10日调解模式;对涉民生社情案件,采用“老村长调解+法官巡回审判”模式。今年以来,马集法庭受理案件数同比下降18.97%,调解成功率68.41%,一审服判息诉率94.72%,平均审理时间18.33天,裁判自动履行率68.31%。
同时,马集法庭积极探索“调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开通“线上+线下”立案服务,实现“双轨制、多渠道”立案模式,设立“一站式”立案窗口,群众可就近调解、申请立案、参加诉讼、申请案件执行,实现“家门口‘一站式’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在审判过程中,不仅注重释法说理全覆盖模式,着重判前释法、判中调解、判后答疑,将释法说理贯穿诉讼全过程,释明法律后果,不断提升服判息诉率和群众满意度,并通过巡回审判、公开审理、以案释法做实普法宣传,有效提升辖区群众的法治意识,切实推动执源治理走深走实。(本报记者 赵红旗 本报通讯员 赵栋梁 李锦)
(责编:王子锋、宋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