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发布时间:2024-06-04 15:05:18 来源: sp20240604

  近日,“如何理解中国经济”专题讲座在日本东京举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分别发言,向来宾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主持讲座。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商务公使罗晓梅出席并致辞。

  罗晓梅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也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保持在30%以上。中日双方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据日方统计,现有3.2万家日企在中国投资兴业,日企不仅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和机遇。期待在场嘉宾通过本次讲座对中国经济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助力中日关系和双边经贸合作进一步健康发展。

  刘俏表示,中国当下热议的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高速增长阶段结束之后,保持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为困难,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他认为中国经济正面临结构性变化,但中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的现状没有改变,中国的成长将进一步惠及日本企业、日本经济。

  陈卫东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但经济增速仍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GDP增速回升,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他还从国际环境、房地产市场、产能利用率、地方政府债务等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并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体现了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范式和路径,通过推动转型升级和共同富裕政策,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的态势,不会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屠新泉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指出中国深刻认识到减排的重要性,并把绿色转型、新能源汽车发展当成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机会。他分析称,全球汽车保有量约14.5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约3000万辆。从全球绿色转型的角度看,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说法根本不能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市场广阔,希望各国以更长远的目光看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可能性和重要意义。

  屠新泉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汽车消费国,中国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具有全球意义。中国现在拥有最高效的低碳汽车制造业,使电动汽车对全球消费者来说变得经济可及。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对其他国家具有积极的竞争效应,可以刺激更多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

  本次讲座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主办,日本政商学界约60名嘉宾参加了讲座。

(责编:袁勃、赵欣悦)

Fatal error: Call to undefined function request_var() in D:\eoffice\webroot\general\login\index.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