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与“求质”(新媒视点)

发布时间:2024-12-02 16:59:42 来源: sp20241202

  前两天,一位在广告行业工作十多年的朋友告诉我,他报了一个AI培训班。课程列表里,AI基础知识、办公应用、图片和视频制作……拉了一条长长的清单。工作已经很忙了,为什么还要去学这个?他的回答是:现在广告行业已经进入转型期,再不“求新”,就要被竞争者甩在身后了。

  变化真有这么大吗?作为消费者,似乎没有太明显的感受。然而,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商场屏幕上的广告片、电梯里的广告牌、地铁里的灯箱展示位、手机APP弹出的页面,处处都是AI的身影。不止于此,很多品牌还打造了自己的“AI代言人”,这是一种由AI技术和计算机图像技术生成的虚拟数字人。通过对大量市场数据的学习和分析,“AI代言人”可以准确把握用户的喜好和需求,并提供个性化推荐和服务。与传统明星代言人相比,AI代言人不仅在形象上更加“百变”,而且大大降低了代言成本。一次开发,长期使用,为品牌节省大量资金和资源。

  AI在广告行业的渗透,是智能技术重塑广告行业的一个缩影。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广告领域的应用不断加强,互联网广告成为拉动广告业持续发展和创新的主要动力,广告生产、投放、互动、监管模式等也在不断更新。在这些新技术、新模式的助力下,互联网广告的优势逐步显现,已成为不少品牌从事推广的主渠道。网络特有的评价、定级、举报机制等,使互联网广告具备精准探知用户需求和推送的能力,让品牌传播更加精准化和个性化。

  然而,与这些深刻重塑广告行业各项机制的先进技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消费者“吐槽”,有些互联网广告并没有达到清新、美观、有趣等基本要求。比如,不少人工智能生成的人物太假,缺乏人情味和真实感;有些画面元素不够协调,杂乱无章,观感不佳,甚至不符合基本的“物理规律”……笔者就曾在电梯间看到一款标称AI设计的广告海报,细细一看,其中广告模特的五根手指竟然差不多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之一是,各类新兴技术的应用,让广告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过去需要一周左右时间进行设计、修改的广告,利用人工智能几秒钟就可能完成。与此同时,许多广告公司认为,用户并不会细看广告,“量大管饱”“大水漫灌”是效果更好的营销策略。因此,公共场合出现了大量“降低审美”、粗制滥造的广告。

  道理显而易见,如果连一则广告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智能呈现、精准投放、个性服务、实时反馈等新型互联网广告的优势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为此,笔者专门从网上搜集了一些社会评价较高的AI广告。在了解他们的制作过程后发现,凡是获得广泛认可的作品,都不是“一秒生成”的。在输入AI指令前,创作者往往要经过数轮策划、研讨,并与AI“对话”成百上千次。AI广告,依然需要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从这个角度来看,“求新”的前提是“求质”,只有过了“高质量”这一关,互联网广告才能在新兴技术的加持下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责编:赵欣悦、袁勃)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