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再生稻无人农场(创新故事)

发布时间:2025-01-04 14:14:03 来源: sp20250104

  6月是水稻分蘖的重要时期。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的全国首个再生稻无人农场。透过指挥大厅的屏幕可以看到,稻田里一台台智能农机在田间大显身手,自动出库、下田,自动播种、插秧……现场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的身影。

  这个不足千亩的再生稻无人农场,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长江流域再生稻产能提升和优质高效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再生稻,是指在头季水稻成熟后收割留桩,使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生长、结实,再收获一季水稻的种植模式。种植再生稻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一种两收”的种植特点,尤其在温光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地区种植,可以取得双季稻的收成,对提高农民种植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再生稻一年两收的特点,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成为制约再生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此,项目负责人、华中农业大学彭少兵教授团队联合多家科研单位,于2023年成功研发全国首个再生稻无人农场,有效解决了再生稻关键时期用工密集的矛盾。再生稻无人农场通过“农机+农艺+智能”融合,利用中联智慧农业平台打造智慧农业大脑和数字农业展示样板,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数据采集分析、农事指令智能决策、农机作业智能执行,水稻耕、种、管、收、产、供、销环节全程溯源全面覆盖。

  农场负责人熊姣军算了一笔账,“相比以前,再生稻无人农场每一亩可节本增收300元左右。”熊姣军解释道,常规机械收割再生稻的碾压率可能达到40%,通过无人农场的控制,碾压率可以降到20%以内,从而提升再生稻再生季产量。

  据了解,再生稻无人农场第一年就实现了两季亩产过吨的目标。目前,再生稻周年平均亩产达到1199.2公斤,最高亩产达到1290.1公斤。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唐启源表示,无人农场采用了基于北斗定位的农业机械自动导航作业技术,能实现直线收获,均衡留桩高度,因此有利于再生稻再生季发苗的整齐度和产量提高。唐启源预测,只要管理得当,大通湖区再生稻示范片第二季亩产将达到350至400公斤,未来有望在种粮大户中继续推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4日 19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