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青春力量!“00后”的支教故事

发布时间:2024-11-25 16:49:33 来源: sp20241125

  00后的支教故事

  编者按

  有故事发生的地方,文学就会在场。在志愿文学中,反映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活动时所思、所想和所为的作品有很多。本期我们选取了6位00后青年的支教故事,他们从祖国各地奔赴西部,为边疆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谱写了一曲曲“以爱为名”的赞歌。

  _______________

  闪耀着的,不止日照金山

  重庆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鲁光耀

  从多愁的山城出发,经历3000多公里的跋涉后,我终于到达了我的支教服务地——西藏自治区芒康县中学。在藏语中芒康指“善妙之域”,意为美好的地方。下车后的第一眼,这里独具特色的藏式建筑便令我眼前一亮:房屋大多层数不高,墙体因涂着厚厚的腻子而显得雪白,房子顶部和裙边有着细密的檩条,檩条和檩条周边的墙体绘有绿黄红棕的四色图案,像极了这片圣洁的土地上闪耀着的坚定而又虔诚的信仰。

  芒康县中学位于县城南部,背靠当地的两大神山,因为当地降水较少,土壤表层大多为砂石,所以两大神山的表面仅有薄薄的一层牧草覆盖和几棵松树扎根。但每当满含希望的初日抑或是饱经沧桑的夕阳照耀在两座山头时,便会形成类似“日照金山”的奇观。山脚的学校便是这一景象的绝佳观赏点。

  学校整体规模不大,仅有一片小小的操场、两栋陈旧的教学楼和三栋低矮的住宿楼。据学校领导介绍,因为海拔高、生活条件艰苦等原因,学校缺少英语教师,希望我们尽快上岗。于是我主动请缨,担任了七年级11班的班主任和9、10、11三个班的英语老师。

  记得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问学生们为什么来上学。次仁顿珠说想当警察,守护万家灯火;次邓扎西说为了当兵,披甲保家卫国;郎朗拥宗说为了多学一些知识,将来报效国家……孩子们的回答丰富多样,但邓增拉拥的答案至今令我印象深刻。她说:“老师,因为我不想那么早去嫁人。”当我听到这个回答时,心里充满着诸多疑问,读书和嫁人间仿佛并无联系,但碍于课堂之上不便多问,只好按捺住心中不解继续上课。下课后,我找到邓增拉拥询问缘由,她和我说:“如果这边的女孩子不认真读书,不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便会被家里人早早地嫁出,然后平淡地过一生。”我蓦然涌起一丝心酸,我问及她未来的打算,她回答我说,要认真读书,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学好本领,回来改变家乡这种落后的局面。时至今日,我仍记得彼时她眼中的憧憬和坚定,闪耀着的希望。

  桑吉康珠是很听话的一个孩子,平时会认真完成各项作业和值日任务,但嘴里总是会说一些“唧唧复唧唧,木兰买手机”之类奇奇怪怪的网络段子。然而这学期开学报到时,我却没有看见她的身影,正当我想向她询问时,却先收到了一条微信:“老师,我的父母不让我上学。我和他们哭过很多次,想要回来上学,但他们都没有答应我,你能帮我劝劝他们吗?”我编辑好安慰短信并告诉她不要着急。随后我马上问办公室有经验的老师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回到学校?老师们说可以上报学校,学校会统一报教育局处理。同时我也可以试着联系乡镇政府,让政府工作人员对学生父母进行说服工作。看着桑吉康珠一遍又一遍问询情况,我愈发无助和焦急,但我也更加坚定要为孩子们带来希望和爱意。不久,我接到了学生所在村第一书记的电话,在与他的交流中我得知对方也是年轻人,扎根西藏希望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在说明具体情况后,他表示一定联系桑吉康珠的家长,绝对不让孩子的读书梦破灭。最终,在书记的努力下桑吉康珠得以重返课堂。夕阳西下,我看到无数中国青年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扎根坚守,青春的铮铮誓言闪耀着熠熠光彩。

  又一天的清晨,我站在芒康县中学七年级11班的讲台上,从窗外望去,初日照耀在山头,一扫平日远望时的荒凉,绚烂而又美丽,展示出无尽的活力与生机。我知道,这里闪耀着的,不止日照金山……

  _______________

  你们是我永不落幕的“阿勒泰之星”

  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魏昊宇

  2022年7月,我和我的9位队友从渤海之滨来到了新疆阿勒泰——这座雪山脚下的城市,这个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城市。“日照金山”这个词,以前是只能在网络上看到的遥不可及的风景,现在是身处这所山脚下的学校每天都能映入眼帘的景色。

  临行前,我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那是学校送给每一位支教人的《青春之花在西部绽放——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20周年纪念文集》。这本书很厚,密密麻麻写满了每一届支教人的心里话。那时候我没敢打开这本书,我怕翻开它就会预见离别的情景,也怕我不能领会这些文字背后的意义。于是,我怀着对阿勒泰的一片未知,第一次站上了讲台。

  开学第一课,我特别紧张,学生在后来给我的信里说“第一节课你看起来有些腼腆”,我没想到他们还记得,也没想到我的局促如此明显。我为“如何当好一名人民教师”感到焦虑,也对学生们带着点“眼里不揉沙子”的严格……后来,我学着慢慢了解他们,针对大家的学习程度思考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案,我想让地理成为他们心目中有意思的学科。孩子们也常常围着我,“老师,这道题我没太明白”“老师,南开是什么样子啊”“大学是不是可以经常出去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有着那么多的憧憬与好奇,对“长大”这件事有着那么强烈的向往与期待。因为这些憧憬和期待的目光,才让我们的到来才有了特殊的意义。

  就这样,从夏天到冬天,伴随着阿勒泰的茫茫白雪,上半学年飞逝而过。这半年,我着急过、焦虑过,为学生们担心过、开心过,和团友们一起在操场上为同学们呐喊过……我不仅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摄影师,努力记录着每一个青春时刻。虽然他们说我是“出糗摄影师”,拍到他们窘迫的镜头,但无论好的坏的,精彩的落寞的,我觉得总要记录下来,因为我希望在漫长的时间里,这些故事可以永远鲜活。

  临别的时候,我从没想过我会收到那么多小纸条,收到一封封明明写着错别字却又那么真诚的信。在他们的信里,我是那个“笑起来会露出12颗牙齿的魏同学”,是“Vlog老师”……我更没想到那个我只教了半年的小姑娘会给我写“在我们的民族传统里,如果出新月那天傍晚和老人一起许愿是会实现的,还记得4月的一个傍晚,我和爷爷许愿了‘希望魏老师能够幸福’,其实那天我直接说了您的名字,希望能更灵一点”……

  读信那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夜空,而我坐在办公室,泪水止不住地流。

  离开前,学校的王老师发给我一张照片,是17年前他和他南开支教老师的合影。他告诉我,“快20年过去了,我和我的老师依然有联系,所以我相信,你的学生一定不会忘记你”。

  我会永远珍惜那些奇形怪状的信纸,那个随手捡来的小企鹅、从哈密背来的哈密瓜……因为那些,都是他们最朴实的心意。

  ——“老师,凌晨两点抬头60度看向阿勒泰的南方,能看到什么星星?”

  ——现在我知道了,那是金星,也是我永远的“阿勒泰之星”。无论几点,无论哪里,只要抬起头,天空中最耀眼的东西都是我们在阿勒泰的记忆。

  感谢我的团友们,这一年,我们10个人就是彼此最亲密的家人;感谢我的老师们,这一年,一直是我们的领航员和坚实后盾;感谢这里的孩子们,这一年,我是你们的老师,但却是那个远比你们收获更多的人……在最好的年纪来到祖国边疆,是我人生里最勇敢、最正确的决定。

  星辰大海,光阴岁月,以此为始,从未离开。渤海之滨没有雪山,但是雪山却总来到我的梦里。

  _______________

  我想放进你心里一朵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 刘鑫

  “我想放进你心里一朵花,想做,就做了。”

  为什么想做支教呢?

  因为怀有对小朋友与生俱来的爱,因为拥有去贫苦地区支教的热情,因为想到自己直到大学才有略微了解航空航天的意识,因为想到会有很多小孩子成长学习环境比我还恶劣,因为想要让他们拥有向上的力量和支持,因为觉得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因为坚信小小的种子会生长开花……

  我似乎有太多答案去回答这个问题。

  但我也知道,摸着石头过河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何况,我不想人云亦云。

  我真的想去,一个真正需要我的地方;我真的想努力探索,更有意义的社会实践。

  但想做,就去做吧。

  “万事开头难”。当“好好去做一次支教调研”这件事在心中落地以后,七零八落的事情开始向我奔来:联系支教地、联系资金、招募队员、课程设计……一次次方案的更改,一次次计划的更迭,一次次觉得难以继续完美推进,却从未想过放弃。

  在准备过程中,我深感外界支持的重要性,并对那些给予我不断向前力量的人心怀感恩:感恩一直为我出谋划策的朋友们,给予我强大的精神支柱;感恩那些给我启迪和激励的老师们,让我看到一些实实在在做支教的人们遇到的真真切切的问题,让我意识到“高效办事、全面思考”的重要性,让我相信“只要我想做,就一定能做好,而且,我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向前走,不回头。

  在一次次头脑疯狂运转和灰心不丧气之后,一切似乎都变得顺利起来。心起点实践队的设立,支教组、支教地的确定,书记校长隔着屏幕传达出的支持与鼓励……

  这些都让我更加充满信心:小朋友们,我想送你一朵花,我想做,我会努力做,我也一定能做到的。

  “我想放进你心里一朵花,因为你,足够美好。”

  第一次见到你们,让我心疼。

  你们的家离学校远,有的要走一小时左右的山路,你们来不及吃饭;你们的课本缺页了,但你们却把需要背诵的内容都背下来了。

  渐渐接近你们,让我惊喜。

  你们身体素质都普遍特别好,具有很强的毅力。而且,你们有些人画画水平极高,有些人动手能力极强,有些人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有些人特别热爱阅读,有些人充满着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渴望……

  对啊,你们也是10岁左右的孩子,你们还怀有无限可能性。

  快要离开你们,让我感动。

  你们会害羞地躲在我的必经路上,伸出你们给我准备的手工花朵和扇子;你们会偷偷地把装载着自己画的画和想对我说的话的纸条塞进我的口袋里;你们会在离别的时候转头哭泣,会答应我好好学习……

  爱这件事,不分年龄。你们足够纯粹,足够美好,更幸运的是,你们让我感到,我们的爱,是双向奔赴的。

  谢谢你们,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因为有你,我也在寻找越来越好的自己。

  _______________

  “老师,大学里会有很大的教室吗?”

  青海师范大学学生 胥必荣

  我走进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民族中学的大门。作为一名师范生,每一天都在学习关于教育的知识,如今身份转变,我站上三尺讲台,站在黑板前,将我的知识与经验传授给孩子们。最重要的是,我想让这些孩子们知道知识改变命运不是一句空话。

  支教过程中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那天的太阳悬挂在天空中炙烤着每一寸皮肤,闷热的教室让每一个孩子都无心学习。于是,我便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上讲台表演才艺或者是讲故事。很多孩子都踊跃上前,一片欢声笑语,角落中的一个小女孩儿却跟热闹的氛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她坐在那里,沉默不语。课后我找到了她,“怎么啦?小米,怎么不开心了?”她把裤子后面给我看,有处坏了一个大口子,“老师,我不会缝裤子!”我笑着说,这简单,我来帮你。我找来针线笨拙地帮她缝好裤子,抬头看时,她已泪眼婆娑。“老师,已经很久没有人帮我缝过衣服了,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奶奶的眼神也不好。”听到这里我的心碎了——在这里,我不只是一个老师的角色,我还是他们的朋友,他们的家人,我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心和爱。

  因为教师数量太少,大家往往需要身兼数职,我有时候还会教授美术课或者音乐课。美术课上,有的孩子用彩笔画出家乡的蓝天还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还有的孩子画出梦想里的大学。“老师,大学是什么样的?”“老师,大学里会有很大的教室吗?”我突然明白了他们对理想和未来的迷茫与期待。抓住这个机会,我与校团委沟通后,在民族中学里开展了介绍青海师范大学的宣讲活动,希望孩子们可以从教室一隅出发,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_______________

  翻越群山 只为相遇

  重庆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杨成晨

  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中学的校门穿过一条狭长的街道,一直往西边望去,能看见远山迎风飘扬的经幡。清晨或傍晚,远方的山风掠过小河,穿过街道,吹得校门的五面彩旗呼呼作响。

  我所支教的地方——西藏自治区芒康县,位于昌都市东南部,与云南省德钦县、四川省巴塘县接壤,为国道318、214进藏第一县。芒康县幅员辽阔、地广人稀,交通相对不便的特点也让近九成的孩子每次上学都成了“出远门”。

  报到第一天的上午,学校略显沉寂,没有几个学生到校。直到正午时分,报到的学生才终于多了起来。他们穿着各种样式的衣服,往往背着一个书包就来到了学校,有些还提着一个行李箱,在呼呼作响的彩旗的催促下,才慢悠悠地把行李推进了校门。徐老师告诉我,他们都是县一小、县二小的学生,住在县城或者附近乡镇,大多是走读生。

  报到的第二天,不变的是依旧自顾自吹着的大风和上午的沉寂。一直到了下午时分,几辆中巴车陆续停在了校门前狭长的街道里,我才终于见到了报到的孩子们——原来,离县城较远的乡镇组织了中巴车,统一送学生来报到。车里的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下车,每双眼睛都好奇地打量着这条狭长街道上的几栋小楼。他们一边望着路边漂亮的街灯,一边跟着前面的同学小步但快速地走着。孩子们的穿着打扮虽然没有昨天那些孩子那样鲜亮,但也都整理得干净整洁,有些乡的孩子还统一背着印有“某某乡爱心协会”的书包,穿着风格相似的崭新的鞋子——像是第一次出远门。

  第二天的报到持续到了晚上7点,直到最后一辆中巴车缓缓驶离,值守的老师们这才得以舒了口气,结束了这两天的值班。不过,年级组长却又突然在群里发了消息:报到延长两天,辛苦各位继续值守。我的心中瞬间充满了不惑,这都报到两天了,还会有孩子来吗?我们还要等谁啊?

  第三天,带着些许的怨气,我又到了校门口报到的位置。果不其然,快一天的值守“验证”了我的想法——真的没有学生来报到,零零散散的,也是前两天因为各种事情错过报到的孩子。

  但到了日落时分,校门口突然热闹了起来。我凑前一看,原来是好几辆摩托车组成的车队。每辆摩托车驮着一大堆东西,发动机还在轰隆作响,似乎在大口喘着气,诉说着在高原上长途跋涉的疲惫。七八个孩子刚从车上下来,没有来得及打量路边已经亮起的街灯,就在和家长一起卸下行李了——说是行李,其实就是一大包编织口袋罢了,不知道里面塞了什么。

  就这样,孩子们终于进了校,每个人都驮着一个大大的编织口袋,虽然被压着难以挺直身子,但还是努力抬着头,打量着这个未来要待三年的校园。但每走几步,孩子们又要迅速地回过头,看看校门口的父母是否还在,然后又继续转过头,往前走。当他们走到我面前时,我才看清楚他们的模样:鞋子上沾满了泥土,就连头发也满是被大风肆虐留下的痕迹。

  学校路灯微弱的光打在他们纤瘦的身体上,打在他们破旧的衣服上,又打在他们回眸的目光中,里面好像装满了太多的不舍和害怕,好像又装满了更多的好奇、决心和期待。傍晚的风突然大了起来,吹得校门口的彩旗呼呼作响,像是在助这些吃力的孩子们一臂之力。而我也被这突然来的大风吹到了眼睛,一下子红了眼眶……

  刹那间,我才明白,原来这就是等待4天的意义,原来,这就是我们跋涉几千公里,来到这片雪域高原支教的意义——你可能永远不知道,你眼前这个眨巴着大眼睛的孩子,到底拼尽了多少力气,翻越了多少群山,才来到你的课堂上,与你相遇。

  _______________

  259天不同的日子 生命不再单薄

  天津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刘畅

  今天是我来到新疆的第259天。感受一个地方,尤其是这里,259天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学期我搬到学校里来住了,我的隔壁就是学生食堂,现在学生们正在窗外吵闹,等待着开饭。

  这学期我教授的科目又变化了,一年级数学,此前我已经担任过四年级数学、三六年级英语和五年级科学老师。这“丰富”的教学经历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讲课能力,让我能快速入门一个学科的逻辑并大胆上台开讲,即使讲得有错误也能说出“终于有同学看出来了,很棒!”这种淡定且自己给自己台阶下的话了。我也已经能在讲台上背过身写板书时,准确捕捉到身后的窸窸窣窣声来自哪个角落,并在学生闪躲的眼神与看别人的拙劣演技里,准确推断出谁是说话声的源头。

  孩子的眼神清澈见底,好动的天性有时让人烦躁,但他们的善良可爱也让人难忘。在三八妇女节联欢中,担任主持人的我最后和大家一起跳起舞来,欢快的音乐和舞蹈能治愈所有的不快乐,这种简单的幸福,是如同阿勒泰的春天一样珍贵的东西。

  努尔波力是一年级一次数学月考的第一名。出成绩的当天,努尔波力因为没写数学作业被“请”到我的办公室。努尔波力是个极其聪明的平头男孩儿,和唐波力——数学月考倒数第一,是永远的好兄弟。好到什么程度呢?经常一起被罚站。

  有次组织孩子们给天津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画义卖感谢卡片,努尔波力画了奥特曼,被其他同学嘲笑,说他幼稚,最后他擦掉了奥特曼。因为他刚刚上课纪律不好,我迁怒于此,放任了这场嘲笑的发生,课后我觉得很对不起他。下班我跑了三家超市给他买了奥特曼咸蛋超人粘贴画,想找个机会当着全班同学送给他。但是他的作业完成情况和上课纪律,让我一直没找到机会,总不能奖励一个上课从来不坐好的学生啊。请保佑努尔波力下次考试千万还是第一名啊,让我有机会送出这份充满着说不出口的歉意的小礼物。

  窝镇中学9月就要和县里的学校合并了,我们将是这个学校成立80多年来的最后一批老师。这个学校本是纯哈萨克族学校,老师学生只说哈萨克语,课本上只有哈萨克语。时代变迁,历史的大洪流冲到这个距离渤海湾3000多公里的地方,就变成了涓涓细流。这所学校也将消失在浪潮中,消失在学校背靠的哈太村村民几代人的记忆中。

  这里是很多孩子第一次学到数学、汉语、英语等的地方,也是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第一次接受教育的地方。淳朴和善良就像牛羊一样,沉重而安实,像太阳和冰雪一样,让人感到心安与祥和。在这里我会感叹自己的渺小——面对浩瀚无垠的戈壁滩时,面对三面隆起的雪山时,面对沉默不语的骆驼时,面对满脸褶皱的村民时……无论对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还是对红尘滚滚的历史长河,我都是如此微不足道的一株草、一粒沙。

  生命短暂,但有这259天在这里的不同的日子,我的生命又显得不是如此单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对课本上的话有了摆脱纸面的理解。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的生命才是完整的,感知真理地理和人文,我已不奢求完整的生命了,只希望自己能面对伟大的万物时,保持宁静,不被压垮。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2023年10月28日04版) 【编辑:刘星辰】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