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双版纳:保育澜湄流域珍稀土著鱼类

发布时间:2024-10-22 04:28:24 来源: sp20241022

   中新网 西双版纳4月14日电(记者 缪超) 丝尾鳠、大鳞四须鲃、中国结鱼、双孔鱼、叉尾鲇、裂峡鲃……记者14日走进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云博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这里繁育着鱼类亲本85种,其中大宗淡水鱼及名优品种19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土著鱼品种66种。

图为王敏奇的鱼苗繁育基地。 中新网 记者 刘冉阳 摄

  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在勐海县政府支持下,致力于将澜湄流域的珍稀土著鱼类,进行保育研究和开发利用,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蜿蜒数千公里的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一路向南经过西双版纳后,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

  “我从小在澜沧江流域周边长大,父亲是老一辈的水产人。”云博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敏奇告诉记者,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他十分热爱各种鱼类,“我刚开始是跟随父亲一同繁育常规的罗非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经济鱼苗。”“2013年,我开始思考能不能通过人工驯养,来实现迁地保护和保育、繁育澜湄流域这些珍稀的土著鱼类,然后再将其放回到江河里去,扩大它们的种群数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2013年走上收集驯养澜湄流域土著鱼的这一路,十年间不分地点、不分白天和黑夜,只要有土著鱼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

图为王敏奇繁育的鱼苗。 中新网 记者 刘冉阳 摄

  “土著鱼的保护和开发说起来挺容易,但做起来挺难。”王敏奇告诉记者,他们从技术、设备、水源等不同方面进行尝试,不断的反复失败和实验,足足用了7年的时间,才慢慢摸索出了一条技术路线。

  十年来,王敏奇与父亲一同成功繁育各类鱼种约35种,其中在澜湄流域土著鱼类生物育种方面获得授权12项人工繁育发明专利。如今,他的鱼苗供应销售不但涉及中国国内的几个重点养殖省份和云南省大部分的地区,还辐射带动东南亚周边的几个国家进行养殖。

  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不忘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自2015年至今,王敏奇无偿提供了价值380万元的丝尾鳠、大鳞四须鲃、双孔鱼、叉尾鲇、裂峡鲃等澜湄土著鱼苗54万余尾,用于开展澜湄流域的增殖放流活动。“澜沧江-湄公河不仅是一条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黄金水道,更是一条关系子孙后代福祉的生态走廊,我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探索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渔业经济之路。”(完)

【编辑:付子豪】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