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率先建立高水平数字湾区

发布时间:2024-09-18 05:52:33 来源: sp20240918

  ■ 汪峰 王升 陈修德

  提要

  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把握数字经济机遇,率先建立高水平的数字湾区。数字湾区建设的根本在于,将数据要素嵌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为数字化创新发展提供新动源。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数字技术研发、数字经济机遇,率先建立高水平的数字湾区。数字湾区建设的根本在于,将数据要素嵌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为数字化创新发展提供新动源。随着去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标志着数字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数字湾区建设的意义进一步凸显。

  如今,数字化正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一方面,基础扎实的信息技术产业支撑了珠三角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产业的率先发展和不断突破。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释放巨大需求潜力,为数字产业发展、数字技术进步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动力。同时,数字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重点领域。珠三角正在培育和加速建立一体化的数字商业、数字产业、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和数字科创体系。尤其在生活领域,互联网支付技术在粤港澳三地普及,进一步促进了民生相通。数字化营销新模式激活了三地商业发展新空间,大湾区个人账户结算、跨境支付等金融交易的便利性也显著提升。智慧交通使城市之间更紧密,货物运输更为高效。

  港澳凭借其在金融、航运、航空、贸易、国际营销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并依托受全球高度认同的营商环境和良好经济往来基础,扮演着“超级联系人”角色,不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带动大湾区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融入全球经济网络。珠三角地区经济活跃,产业基础扎实,尤其是数字经济潜力十足、势头正好,通过数字湾区建设,将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经济实力,聚集数字经济新动能,更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

  未来打造数字湾区需要在以下方面重点发力:

  以大数据支撑大湾区三地联动发展,推动数字政务助力城市治理。一方面,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以促进要素便捷自由流动,加快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其一,稳步推进跨域多维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建设,在三地政务数据融会共通、大数据挖掘应用、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和数据共享交换隐私安全规范等方面进一步发力,在数字信息标准化、数字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衔接、制定统一标准,打造更好的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环境。其二,将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引入数字政务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协同、身份验证、可追溯、不可篡改等优势,追溯粤港澳三地的数据流通过程、明晰权责界定、实现政务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现有政务信息化难题,赋能电子政务,助力智慧政府落地。

  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数字化、智慧化对公共治理带来的挑战,加快构建高效统一的数字化服务云平台,着力推动数字政务创新。具体而言,致力于打造数据感知网络、云计算支撑平台和智能服务门户,构建涵盖金融、交通、安全、环保、税务、公安等领域的城市数据库,建立覆盖时、空、物、人、事信息的多维立体系统。秉持“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全域覆盖、统筹调度,资源共享、自主可控”的原则,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治理平台,实现城市服务、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统一。

  持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区域内部发展差距。完善包含云计算、数据智能、智联网和移动协同等技术的数字基础设施,打通数据壁垒、消除数字孤岛,将数据这一生产要素作用于区域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而纠正资源错配、优化要素配置、改善产业布局,满足区域平衡充分发展的诉求,并实现数据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以形成正向的网络效应,逐步缩小大湾区内部各城市间的“数字鸿沟”。

  以数字技术赋能跨境服务,不断优化大湾区营商环境。其一,要进一步开发完善互联网仲裁云平台,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与港澳法治规则的衔接,并以此为技术支撑,有效解决跨境电子商务、跨境资本流动等新型争议,逐步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障碍,提升聚合大湾区整体法律服务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其二,要大力发展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技术在反洗钱、普惠金融、风险控制、语音识别、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运用,并推动三地跨境支付便利化的实现;聚焦大数据联通等跨境金融领域,促进众筹、网络投资理财等金融科技业态发展;设立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科技实验室,培育数字科技人才;加快三地金融资本和创新要素跨境互联互通,促进优势、功能互补。

  其三,针对跨境数据信息流动的安全隐私问题,各级政府要用活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优化对政企双方数据共享行为的监督和管理。通过规范化、制度化、指标化的技术治理手段,实现对粤港澳三地数据共享的监管,更准确、快捷、全面地评估和界定三地政府与企业的相关职责,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数据共享与信息流通制度奠定基础。【本文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与企业数字化红利:驱动因素、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 (课题编号:2021EJB002)的阶段性成果】

  (汪峰: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研究员;王升: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陈修德: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深圳特区报) 【编辑:付子豪】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