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国际合作架起增进友谊的桥梁

发布时间:2024-11-24 05:46:15 来源: sp20241124

  在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来自山东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留学生在学习八段锦。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泰国华侨中医院药房内,工作人员在称量中药。   张慧珊摄

  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医学院,教师叶晓为本科生教授《中医药概览》。   张家鑫摄

  在科威特自然康复医院的中医诊室内,第十六批中国(吉林)援科医疗队队长陈春海为当地患者诊脉。   刘 菁摄

  在2023年举行的第二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南非赛区决赛中,来自西开普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的学生希诺(左)展示针灸治疗。   本报记者 邹 松摄

  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工作人员在匈牙利国家BOK体育中心进行义诊。   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供图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近年来,中医药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在向海外民众提供优质健康服务的同时,为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家间民心相通、传递友好情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援科威特医疗队——

  “给科威特患者提供了更多诊疗选择”

  “欢迎来做客,请把这里当成你们在科威特的第二个家。”傍晚时分,瑞德大叔热情地邀请中国援科威特医疗队(以下简称“中国援科医疗队”)队员走进家中,桌上已备好丰盛的饭菜。“中医药让我与中国援科医疗队队员结下了深厚友谊。每次去中国旅行,我都会和曾经在科威特工作过的中医师朋友们聚一聚,是他们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中医药,了解中国文化。”瑞德说。

  瑞德今年77岁,是一名退休工程师,与中医药结缘已有40多年。“1983年我到中国参加广交会,长途旅行让我身体出现不适。中国朋友给我吃了些中药丸,我的情况很快就有了明显的改善。”瑞德回忆说,自那时起,他就对历史悠久的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援科医疗队是一支以中医为特色的援外医疗队。40多年来,中方已累计向科威特派遣医疗队员300余人次,服务患者约100万人次。在用温情暖意、仁心仁术造福当地民众的同时,中国援科医疗队积极传播中医理念,用实实在在的诊疗效果擦亮中医药的“国际名片”,让许多像瑞德一样的科威特朋友成了“中医粉”。

  位于科威特自然康复医院内的中医诊所,是中国援科医疗队的日常工作地点。据第十六批中国(吉林)援科医疗队队长陈春海介绍,医疗队拥有康复、针灸、推拿、儿科等专业力量,针对科威特当地自然条件和常见疾病,运用针灸、电针、拔罐、耳穴埋豆、按摩、正骨等物理治疗手段综合施治,疗效显著,在当地广受好评。

  “我开车一个多小时才到这里,即使远点也值得。”在中医诊所内,刚刚接受完背部治疗的萨希对记者说,他接受中医药治疗已有15年时间,是一名中国援科医疗队的“老粉丝”。“中国医生都非常友好,他们在科威特利用中医药为患者减轻病痛,让越来越多的科威特人开始了解中医、相信中医、选择中医。”萨希说。

  “中国援科医疗队以多样的中医疗法,给科威特患者提供了更多诊疗选择。”在2023年举行的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暨中国援科医疗队派遣47周年纪念仪式上,科威特卫生大臣艾哈迈德高度肯定中国援科医疗队的杰出贡献,称赞中国援科医疗队是科中卫生合作的典范。

  中国援科医疗队队员周祥华刚到科威特就接诊了一名肩周炎患者。“这名女患者刚来的时候身体状况不太好,精神状态也比较消沉。”周祥华用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施治,通过一个多疗程的治疗,她的症状越来越轻,精神状态也随之好转,“看到患者脸上的笑容,我体会到了援外医生的真正价值。”

  如今,中国援科医疗队队员不仅在诊所内为患者提供中医诊疗服务,还积极推广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和中医养生理念。日前,中国文化美食节活动在科威特贾比尔文化中心室外剧场举行,中国援科医疗队在活动中展示了八段锦、太极剑等中国传统养生功法,观众争相体验。“希望通过我们的热情工作和积极展示,让更多科威特人领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援科医疗队队员薛云龙对记者说。

  南非西开普大学中医孔子学院——

  “为促进南中人文交流作出了新贡献”

  “能够获奖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学习中医为我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去年,南非西开普大学中医孔子学院(以下简称“中医孔院”)学生希诺的画作《和而不同》获得了非洲青少年“我的梦想”主题绘画作品大赛一等奖。这幅作品巧妙地将非中元素融入太空主题,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抵达中国空间站并进行了展示。

  西开普大学位于南非开普敦市,是非洲第一所设有全日制中医学士学位教育的大学。依托这一资源,西开普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于2019年在西开普大学成立中医孔院,在开展中文教学的同时,着力推广介绍中医药文化,积极探索传统医学合作之路。

  中医孔院办公区面积约40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会议室、诊疗室、中药房等。走进诊疗室,针灸、电针器、艾灸条、火罐、烤灯等中医诊疗设备一应俱全。师生们身着白大褂,忙碌地穿梭在患者之间。希诺告诉记者,中医孔院通过日常诊疗服务,让越来越多南非人感受到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过来,到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不少南非患者在中医药的帮助下摆脱了病痛的困扰。斯蒂芬是西开普大学的员工,第一次来中医孔院接受艾灸治疗时还很担心:“艾灸是什么?它有什么效果?会有副作用吗?”当偏头痛有了明显好转时,他不禁感叹:“中医确实有效!”

  “目前,中医孔院的学生们基本能独立或以小组形式完成患者从预约到诊疗的全过程。”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公派教师杨杭来到中医孔院已有近两年时间,她开设了实习培训课程,经常在现场辅导学生实习,帮助学生梳理中医基础知识,加强临床操作技能。在杨杭看来,中医孔院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

  在去年举行的第二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南非赛区决赛中,希诺代表中医孔院参赛,在现场展示了针灸技艺,赢得阵阵掌声。“作为非洲第一所中医特色孔院,这里中文和中医药教学相得益彰。”在中医孔院外方院长武长虹看来,通过加强语言和文化理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医药专业学习,成为具备中文和中医两项技能的本土复合型人才。

  由于中医药在当地受到广泛欢迎,中医孔院还开设了兴趣班,面向没有中医背景的学生和教职员工,通过授课和实践演示等形式推广中医文化。此外,为了让更多南非民众了解中医理念,中医孔院联合中南院校、医疗机构举行了多种多样的专题讲座。师生们还通过捐赠、义诊、开设中医养生兴趣班等活动增进与当地社区民众的联系。

  如今,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式养生方式,已悄然融入西开普地区民众的生活,不少青年学生对这些活动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南非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琳达·麦尔对记者表示:“西开普大学中医孔院为促进南中人文交流作出了新贡献。”

  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

  “让中医诊疗融入了当地百姓生活”

  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英雄广场,一座整洁的白色洋楼临街而立,这里就是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步入其中,中草药特有的香气迎面扑来,整齐的深红色药柜映入眼帘,中医师们正在为患者把脉问诊。

  “中医药真的太神奇了,没想到我的听力能够恢复。”78岁的匈牙利退休教师约瑟夫因患中耳炎而丧失部分听力,在接受10余次针灸治疗后,已经可以不使用助听器了。“真的非常感谢岐黄中医药中心,我推荐了不少朋友来这里调理诊治。”约瑟夫说。

  2016年,岐黄中医药中心由匈牙利东方国药集团与中国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合作成立,目前已发展为匈牙利家喻户晓的中医诊疗中心。每天前来接受诊治的患者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的当地民众在这里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近年来,匈牙利中医药事业发展迅速,当地百姓的认可度显著提升。”岐黄中医药中心负责人、中东欧中医药学会会长陈震向记者介绍,今年是他来到匈牙利的第三十六年,他亲眼见证了匈牙利中医药事业从无到有,影响力不断增强。

  2013年底,匈牙利国会通过卫生法案,为中医药在当地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14年初,中匈两国政府签署中医药领域合作意向书。次年3月,中医特色孔子学院落户匈牙利佩奇大学。2016年,匈牙利政府为中医师颁发欧盟行医许可证……作为欧洲首个为中医药立法的国家,匈牙利的中医药发展氛围浓厚。“如今,在大部分匈牙利药房都可以买到中医药品,多所匈牙利医科大学开设中医针灸课程,让中医诊疗融入了当地百姓生活。”陈震说。

  去年10月,“2023年世界中医药日中东欧大型义诊”活动在布达佩斯举行,来自匈牙利和周边国家的患者一大早就排起长队。在为期两天的义诊活动中,超过500名患者获得了岐黄中医药中心的中医诊疗服务。参与此次义诊翻译工作的卡塔琳表示,匈牙利人对中医很感兴趣,每年的义诊活动都非常受欢迎。

  近年来,岐黄中医药中心与匈牙利当地高校合作开设中医技能培训课程,已累计培养数千名中西医复合人才。陈震还通过编译书籍和发布社交媒体,用匈牙利文向当地民众普及中医药相关知识。“中医药能够对加强各国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发挥积极作用。”陈震表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在中医药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推进,“作为海外中医药人,我期待能继续讲好中医药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为中匈友好贡献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4日 17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