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母机“牙齿”更坚固

发布时间:2024-11-18 08:11:08 来源: sp20241118

  全自动成型伺服压机上,机械手臂不断舞动,不到一秒钟,灰黑色的粉末被压制成型,变成指甲盖大小的刀片。

  这就是数控刀具,被称为工业母机的“牙齿”——微型钻头直径细至0.01毫米,可以在一粒大米上“绣”出56个汉字;钻掘刀具宽至轮胎大小,能吃软土、啃硬岩,应用于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聚力一号”刀盘上。

  小刀具里有乾坤。“铁齿铜牙”般的坚韧,来自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的硬质合金。

  工业制造中,刀具是消耗品,硬度够,方能耐磨;强度够,才不会破碎;韧性够,可抵抗冲击力。相比传统钢具,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速度快7倍,使用寿命可延长近80倍。

  硬质合金何以“坚不可摧”?

  从硬质合金的原材料碳化钨粉中可以找到答案。“就像咖啡粉品质直接影响咖啡口感。碳化钨粉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质合金产品性能。”中国五矿所属中钨高新株钻公司总经理助理周鹏说。

  碳化钨粉的晶粒度越细,合金材料的硬度、强度和抗磨性能越高,黏结剂与碳化钨的结合越紧密,材料更稳定。但是,如果晶粒度过小,又会降低材料的韧性、导热性能和机械强度,加工难度也会增加。“精准控制技术指标和工艺细节是最大的难点。”周鹏说,公司在开发高端合金产品的过程中,对碳化钨粉的品质要求越来越严格。

  很长时间以来,高端碳化钨粉主要依赖进口。做切削刀具用的进口普通碳化钨粉价格比国内贵20%,进口纳米碳化钨粉甚至要贵两倍。且国外公司响应速度慢,不仅需提前预订,交期还要等待好几个月。“刀具市场需求变化很快,经常是订单来了,原料供应却跟不上。”周鹏说。

  受制于人怎么办?自己干!

  2021年初,在湖南株洲,投资8000多万元的中粗碳化钨粉智能车间在距离株钻公司仅8公里的中国五矿所属中钨高新株硬公司开工建设,年底即竣工投产。

  智能车间里宽敞明亮。粗颗粒钨粉料仓上,二维码记录原料信息,自动运料叉车闪烁着感应灯,穿梭在还原炉与碳化炉间,投料、卸料、转料等10多道工序几乎不用人工操作。

  过去,株硬公司年产碳化钨粉几百吨,仅能满足小部分普通切削刀具的生产需求。全自动数智化升级后,单位加工成本下降30%以上、产能扩大两倍,降本增效的同时,产品品质大幅提升。

  “以钨加碳混合物碳化环节为例,我们通过改进方管炉的结构、密封等,有效保证了粉末碳化控温的稳定性,并增加了自动压舟、装卸料的功能,提升了工作效率。”株硬公司粉末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斌说,生产高品质碳化钨粉,难点在于控制精度。标准化智能设备取代人工操作,增强了碳化钨粉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批次之间的各项指标波动范围较之前缩小一半。

  智能化改造提升了效率和品控,制备工艺流程技术攻关也没有止步:对碳化钨工序进行精准的碳化温度设计,并辅以先进的球磨及气流粉碎技术和工艺,保证了碳化钨粉的结晶完整性及分散性达到最佳状态……“车间下线的中粗碳化钨粉在均匀性、耐磨性和耐热敏感性等方面均展现出优越性能,可以自给自足。”刘斌说,原料实现公司内部自主可控后,就可以根据上下游订单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下游需求牵引上游技术进步,碳化钨粉不断提质升级向更高端迈进。好原料造就好产品,高品质碳化钨粉为下游硬质合金产品注入良好“基因”,使产品性能更优,并可应用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更多“高精尖”领域。

  目前,株钻公司数控刀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20%。今年上半年,株钻公司数控刀片销量实现同比增长24%。

  “今年以来,各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老旧机床的更新换代将驱动数控刀具行业进一步发展。”中钨高新副总经理沈慧明说,在钨深加工领域,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以及新能源等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全球刀具需求总量有望继续增长。

  中粗碳化钨粉产线旁,另一条投资2.5亿元的超细碳化钨粉智能产线建设正酣。“预计明年竣工投产,届时超细碳化钨粉品质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刘斌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1日 02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