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茶叶华尔街”广州芳村 茶叶金融化:“茶炒不喝”如何炼成?

发布时间:2024-11-25 16:30:07 来源: sp20241125

  证券时报记者 吴瞬

  走在广州芳村大大小小的茶叶市场之中,证券时报记者发现,“投资”“收藏”“回收”等字样不断出现在一些茶叶店招牌上。这个全国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多年来还有着另一个响亮的名称——“茶叶华尔街”。

  “‘昌世茶’的爆雷在芳村是史无前例的。近些年在芳村跑路的品牌很多,‘昌世茶’在今年也不是第一家。”在一位参与“昌世茶”炒作的茶商看来,炒茶与炒股并无区别。

  随着“昌世茶”的喧嚣渐渐散去,芳村正在恢复平静,但新的“昌世茶”却在暗自生长、酝酿。

  回归平静的芳村

  12月初,“‘00后’收割5亿元后跑路”“5万元一夜间跌到3000元”“众多茶商围堵‘昌世茶’门店”……这一串串令人震惊的数字,揭开了芳村“金融茶”的冰山一角,也让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普普通通的茶叶价格居然也能高达数万元,而且在以数亿元的规模进行交易、买卖。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实地探访“昌世茶”门店所在的广州芳村古桥茶街:偌大的芳村茶叶市场人并不多,古桥茶街更是颇为冷清,“昌世茶”门店也早已被塑料布整体遮住。对此,现场的一位茶商表示,“主要是这个事影响太坏了,前面几天每天都有很多人和自媒体过来拍照、打卡,为了避免麻烦,市场管理处就把‘昌世茶’门店给遮了起来。”

  不过,极为讽刺的一幕是,古桥茶街的一条巷子中还张贴着一条“传世好茶选昌世”的巨幅广告,但在广告的下方,就是当地街道拉的一条反诈防骗横幅:“保持一颗平常心,高息投资‘诱饵’不动”,其中的“诱饵”二字分外惹眼。

  在走访多位茶商后,记者发现在芳村有着完完全全不同的两类商户:一类是视“金融茶”为洪水猛兽的茶商,数十年如一日就靠买茶、卖茶为生,所售茶叶单价多在数十元至数百元间;另一类则是认为“金融茶”存在即合理,在正常经营茶叶生意的同时,还兼职炒作“金融茶”赚钱。此外,另有一些人则是专职炒茶。

  “我们跟那一帮炒茶的就是井水不犯河水,我也从来不相信一夜暴富那一套,老老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老陈是一个潮汕人,他们夫妻二人在芳村经营茶叶店已有近二十年时间,这些年他们夫妻从未参与过“金融茶”炒作,也从来都不去打听“金融茶”相关的事。

  刘鹏则是属于第二类茶商,他的门店就在“昌世茶”门店的正对面。他告诉记者,他这一次也购买了十几万元的“昌世茶”,在爆雷后也很干脆地认赌服输,以4000元~6000元一提的价格把手里的“昌世茶”卖掉了。

  对于“金融茶”,刘鹏认为存在即合理,什么产品是用来炒的,什么产品是用来喝的,大家都很清楚,炒茶跟热门的炒鞋、炒酒并无区别。本次“昌世茶”爆雷后,相当大的舆论都认为参与炒作的茶商是活该,对此刘鹏也并不避讳,“正常,我们看得很透,确实是活该,参与炒作当然就有赚有亏,这个本身没有对错。”

  不过,另一位参与“昌世茶”炒作的茶商陈丽(化名)则对舆论上认为他们活该的观点极为愤怒。陈丽也是在高点买入“昌世茶”被套,她表示,“我不是说我一定是受害者,但是我周边确实有很多受害人,他们肯定有预谋地来做这个局。现在外界可能都认为茶叶市场老板比较有钱,现在有人盯着他们的钱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有人有预谋地去做这个事,他们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不是反过来指责我们这些受害者。”

  交易平台

  助推“金融化”

  除了对现货茶的炒作,“金融茶”还发展出了期货市场。在期货模式下,只要有货单,就可以找茶商缴纳定金,但不做实际交易,等茶叶价格攀升后,由上一个茶商再卖给下一个茶商,如此循环往复、“茶炒不喝”。其中,当然也免不了“自己卖,自己买”的抬价手法,导致普洱茶的价格暴涨、暴跌,“金融茶”的名声也由此而来。

  在芳村的一处茶叶市场中,记者看到,该市场在一块宣传栏上也明确写着:“支持建立电子交易平台,创新茶叶拍卖、引入直播新业态搭建网络平台经济、期货等交易模式……”。

  目前,无论“金融茶”本身是否合理,经过多年发展,“金融茶”在芳村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或者说炒作链:从茶叶的源头厂家、各大茶叶品牌,到为数众多的经销商、加盟商,再到数量更为庞大的散户买家群体,以及不时出现的茶托等各种中间角色,正是他们构成了炒作“金融茶”的主体。

  而在这一产业链中,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行情交易平台。据芳村的茶商们介绍,目前在芳村有数家专门跟踪各类茶叶品牌价格走势的行情交易平台——每一种茶叶都有如同股票代码一样的编号,输入编号或名称就能实时跟踪相关产品的价格涨跌、行情走势,每天上涨多少、每月上涨多少都跟股票行情软件几乎一模一样。

  同时,这些平台还能给炒家们提供互动交流、交易的模块,“找茶”“出茶”的买卖双方都能十分顺畅地查看产品涨跌以及寻找到交易对手。甚至交易平台上还能看到不少对一些新品牌或一些“金融茶”的介绍、行情趋势分析等众多内容。

  这些平台还有一个关键的功能,能为交易双方提供“严格验货、正品鉴定、专业仓储”服务,这一服务完全打消了“金融茶”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和信任度问题,极大地促进了“金融茶”交易的兴起。

  一位经常使用相关平台的芳村茶商告诉记者,“平台上面的信息还挺准确的,一般都是他们的业务员在市场上跑来跑去了解、收集相关产品的成交价格,所以他们的价格信息是一个十分不错的参考价,真实性也挺高。”

  行走在法律边缘

  在“金融茶”这一场击鼓传花的大戏中,一旦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昌世茶”爆雷的教训已极为深刻。

  “据我了解,在这次‘昌世茶’的炒作过程中,有人拿2000多万元真金白银投进去,几百万元规模参与其中的人就更多了。在资金来源上,他们有的是用自有资金,有的是跟亲戚朋友凑的,还有人则是用套现信用卡和刷网贷的钱做投资,这部分人可能最惨了。”芳村的一位茶商说。

  但在遭遇这些骗局后,茶商往往“维权”艰难。上述茶商表示,“针对操盘方,目前是很难立案、定罪的,因为他们不会留那么明显的把柄给你。在参与炒作过程中,相关操盘方也越来越聪明,不会明面承诺回购、保价等,但往往会通过其他各种方式来为自己‘增信’,而且还有茶托来哄抬价格,在芳村这种氛围下,很难控制自己不去参与。”

  对此,浙江百和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蒋华勤表示,在这场“金融茶”的炒作“游戏”中,如果没有爆雷,参与者只要遵守“游戏”的规则,应该是民事法律意思自治原则所允许的。如果“游戏”操盘者违反游戏规则,造成其他参与者实际损失,其他“游戏”参与者索赔的话,可能要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法律责任。“游戏”失败,导致参与者血本无归(即通常所说的爆雷),那么要看操盘者的主观故意以及资金流向来判断案件的性质,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

  “针对这类案件,我个人倾向涉嫌集资诈骗罪。因为‘游戏’操盘者一开始就是以非法占有他人钱财为目的来操作‘游戏’的,压根就没有让投资者获得回报或得到清偿的打算。‘游戏’的最终结果就是全体或部分参与者血本无归。如果所获资金是用于挥霍的话,那就完全符合集资诈骗罪的所有构成要件。”蒋华勤说。

  不难发现,无论操盘方将茶叶包装的多么华丽,在整个“金融茶”的交易环节中,无可避免的会触及一些法律红线或灰色地带,甚至开始不断向更大范围蔓延。

  在这一背景下,监管部门也多次披露“金融茶”产品风险。2021年下半年,广东、云南等多地监管部门与茶叶行业协会均发布文件,提示“金融茶”产品风险。2023年6月30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召开“整治普洱茶‘金融茶’乱象”专题座谈会,痛斥“金融茶”乱象危害大、影响深,损害消费者利益,破坏市场流通秩序。2023年10月,福建省发布了关于防范以“金融茶”“理财茶”等名义实施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12月6日,广州市荔湾区也发布了《“金融茶”“理财茶”?赌局陷阱!》的文章,里面提到个别茶企打着销售高端茶叶的名义,承诺一定期限后以本金加利息的方式予以回购,以骗取非法利润。

  但可惜的是,近些年来“金融茶”爆雷屡见不鲜,部分炒家赔的血本无归,但依然有大量的人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刘鹏坦言,“金融茶的炒作,一方面是操盘方钻法律漏洞,另一方面则是利用人的贪性。从受害者而言,有些可能也明显知道他们会出事,但一路看着飞涨的茶叶价格,很难不心动、不参与进去。”

  事实上,“昌世茶”的爆雷并非终局。在芳村,还有一幕正在上演的大戏:有人正在用“地板价”收购“昌世茶”,寄望着“昌世茶”卷土重来、东山再起……而在“金融茶”乱象下,“昌世茶”的爆雷并非第一个,也绝非最后一个,在相关交易平台上,数十个茶叶品牌依然活跃其中,下一个“昌世茶”也正在暗自生长、酝酿。

【编辑:刘阳禾】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