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型空港的绿色探索(美丽中国·重大工程中的生态细节⑨)

发布时间:2024-09-20 05:11:16 来源: sp20240920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马文晓摄(人民视觉)

  与C型柱顶部相接的“天窗”。   本报记者 王 洲摄

  核心阅读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不仅是一个现代化的航空枢纽,还是一座绿色机场,在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中,融入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现自然采光,收集回用雨水,使用新能源车……一处处生态环保细节,丰富着这座大型空港的绿色探索。

  

  从天安门沿中轴线向南46公里,蓝天白云之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如一只展翅的“金凤凰”。

  投入运营至今近5年来,这座“新国门”已通达国内外航点200余个,累计旅客吞吐量达1.2亿人次,成为首都北京对外开放的一张新名片。

  “金凤凰”寻梦蓝天,也逐绿而行。航站楼里,四层廊道两侧的巴西木、龟背竹等绿植生机盎然;机场旁边,兴旺公园的荷花盛开、野鸭嬉戏……点滴绿意间,绿色发展的巧思凝结在一个个细节中,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了机场建设、运营的全过程。

  节约能源——

  规划设计重视降低能耗,最大限度实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

  天气晴好,阳光透过机场航站楼四层的“天窗”洒向楼内,照得整个航站楼都亮堂堂的。咨询台的电子大屏上实时显示:“温度25.5摄氏度,舒适”。

  “‘天窗’与C型柱相接,既是航站楼结构一体化设计的亮点,又能最大限度实现自然采光。”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际科技部能源与环境业务经理张彦所介绍,除了“天窗”,航站楼还设置了大规模的采光顶,选取中置铝网遮阳玻璃,实现夏季工况直射光遮挡率达59%,采光系数折减率达37%,达到采光与降低辐射的平衡,白天几乎不需要灯光照明,有效节约了室内照明能耗。

  照明节能,既靠规划设计,又离不开智慧科技。航站楼的不少地方采用流线型设计,美观的同时也对照明提出了新要求。为做到“光”尽其用,机场依据二十四节气制定了基准照明时间表,并将405个照明控制单元利用网络系统连接起来,创新打造“恒照度”适应性控制策略。“当阳光强烈时,灯光会自动变暗或者隔一组开一组,在阴雨天气时又能自动提升亮度,既减少人工决策的工作量,又能更灵敏地应对不同的光照条件,做到实时、精细调节。”张彦所介绍,相比固定时间开关模式,这种方式实现节电35%,全年可节电200万千瓦时。

  除了照明,另一个用能“大户”就是空调系统。如何为空调用能“瘦身”?航站楼采用双层低辐射玻璃反射外界热能;在屋顶设置电动、气动天窗实现自然通风;过渡季时,室外的空气温度适宜,能基本满足室内的需求,便可关闭空调系统,采用全新风;联动驻场航空公司共享航班信息,实现行李区域空调系统“人来则启,人走则关”……

  此外,机场还建设了大型耦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结合冰蓄冷和电制冷技术,辅以区域燃气锅炉调峰,有效解决了机场257万平方米配套建筑的供热制冷问题。据介绍,2020年至2023年,地源热泵系统累计提取的地热总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5004吨,减少碳排放4.05万吨。

  科学用水——

  推广节水器具,收集回用雨水,增强“海绵机场”调蓄能力

  今年3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入选2023中国节水十大经典案例。“机场的水耗历来不低,节约用水是我们建设国际一流绿色机场的有力抓手,能为全球空港节水树立标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际科技部总经理王路兵说。

  节约用水,从细微处做起。从卫生间的洗手台到混流区的饮水处,机场全部选用非接触式自动关闭、延时感应开闭的节水器具。“航站楼等重点区域全部采用一级节水器具,全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际科技部科技管理业务经理康春华介绍。经测算,自运行以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年均每旅客水耗低于30升,为中国民用航空局“十四五”水耗指标的一半。

  节约之外,还要开源。机场航站楼楼顶配备了两个雨水收集池,总容量可达6000立方米。雨水经处理达标后,既可以用作空调循环冷却水,也可以作为航站楼指廊花园的灌溉用水。不仅如此,机场还使用了透水砖,设置了下沉绿地和各类储水设施,方便雨水加速渗透收集,实现了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每年利用降水超过1000万立方米。

  收集雨水,与机场运行安全也密切相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永定河泛区,机场硬化路面多,如何防止内涝且不影响下游村镇的安全?在规划建设之初,机场就锚定“海绵机场”的定位。机场旁边,同步建设的兴旺湖如今水波荡漾、荷叶田田。“建设这个湖的初衷是增强机场调蓄能力,把它作为蓄水池,现在看来,它也具备较高的生态价值。”康春华说。

  在“用水”的末端,针对生活污水、清洗油污水、除冰废液等,机场坚持污水“不出场”,实现了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尤其是冬季的除冰废液,化学耗氧量较高,如果不经处理就排入河湖,会对水质和水生生物造成不良影响。”康春华介绍,为此,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构建了机场除冰液再生处理系统,实现除冰废液零流出,守护生态安全。

  低碳运营——

  新能源车占比近80%,一半以上出港航班实现“减跑道起飞”

  机场飞行区,摆渡车、飞机客梯车、行李牵引车等车辆往来穿梭。虽然大小、型号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靠电能驱动。

  开航近5年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严格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相关要求,截至去年底,机场飞行区内新能源车占比达79.19%,比《“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中25%的要求高出不少。

  对新能源的应用不止于此。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针对光伏系统可能带来的跑道安全、飞行员眩光、电磁干扰等问题进行了评估,建设方案经过不断优化后实现安全影响可控。“我们在飞行区跑道旁建设了光伏系统。”张彦所介绍,目前机场在停车楼、货运区的屋顶等区域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系统建设,可实现年节约标准煤1900吨。

  能源“用新”,在运营细节上的用心也必不可少。

  靠港的飞机周边,地面上不少黄色的升降设备引人注目。“这是地井式飞机地面空调系统,可为停泊期间的飞机提供制冷制热服务,避免其在停靠港湾期间依靠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启动空调,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张彦所补充,“在不使用的时候,设备还可以完全降到地下,减少廊桥的接线和负载。”

  运行方式也在不断优化。在民航大兴机场监管局的推动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目前已有53%的出港航班实现“减跑道起飞”,即航空器在满足起飞滑跑距离、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使用较短滑行道进入跑道,减少滑行距离,预计全年可减少碳排放6380吨。

  “去年6月,我们启动‘截弯取直’试点,灵活使用航空器管制移交点,加强与空管沟通协调,让越来越多的进出港航班‘走直线、不绕路’。”张彦所介绍。目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日均“截弯取直”航班40余架次,日均节约地面滑行时间131分钟,预计年节约燃油1168吨,节省燃油费684万元。

  “金凤凰”逐绿,一直在路上。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4日 14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