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耳洞实属医美 消费之前看好有无“三证”

发布时间:2024-11-25 20:38:24 来源: sp20241125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许多爱美人士为了佩戴漂亮的耳饰,会选择打耳洞,即在耳垂的特定部位生成一个可佩戴耳饰的永久性孔隙。很多人觉得打耳洞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到街边的饰品店或者美容院,甚至自己购买“耳枪”,轻松就能搞定。

  然而,看似操作便捷的打耳洞,其实是一项医疗美容项目,远没有想得这么简单。打耳洞需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对器械和身体部位的消毒等操作要求很高,操作不规范易造成耳部感染发炎等人体伤害。

  近年来,“颜值经济”不断升温,医疗美容市场快速发展,然而相关问题也日益凸显。多地检察机关切实履行检察公益诉讼职责,就非法开展打耳洞等医疗美容项目并发布医疗广告等违法行为,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依法督促协同履职。

  甄别美容类型警惕非法从业

  “在耳垂选好位置后,用绿豆反复按压,将选中位置耳垂压薄,用针串好香油浸泡过的棉线,刺穿耳垂把香油线留在耳垂里,长好了耳洞也就打好了。”

  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小李去年顺利考上大学,爱美的她想在开学前打好耳洞,奶奶听说后告诉了她这个打耳洞的“土方法”。“总觉得‘土方法’不靠谱,后来在商场里的一家美甲店打了耳洞,打完才发现,其实和‘土方法’本质上也没啥区别。”小李说。

  “打完耳洞后耳垂有点红肿,当时美甲店说是正常现象,属于个人体质问题。”小李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她与同学谈及这次打耳洞的经历才知道,美甲店给她打耳洞用的器械就是网上卖的“耳枪”。

  记者在某网购平台搜索发现,宣称“安全易用、防过敏、防发炎”的各类“耳枪”“穿耳器”,可以多次使用的一般几十元,一次性的只有几元钱。多家网店明确标示,购买“耳枪”可以附赠印有“专业打耳洞”的广告贴纸。

  小李记得,她在咨询过程中曾明确提出对打耳洞是否安全卫生的担忧,美甲店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说,美甲、打耳洞属于“生活美容”,没有任何安全风险,只有和整形相关的“动刀、动手术”的“医疗美容”才有风险,让她不要有任何担心。

  事实上,打耳洞属于医疗美容,而医疗美容的本质是医疗,不是美容。

  据了解,生活美容是指运用化妆品、保健品和非医疗器械等非医疗性手段,对人体所进行的皮肤、毛发的护理、按摩等带有保养或保健型的非侵入性的美容护理;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生活美容机构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即可开展经营活动,医疗美容机构则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因此,如果美容机构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从事打耳洞、激光脱毛等项目,属于违法行为。

  此前,“00后女生打耳洞致颅内感染”一事曾引发社会关注。山东济南一名18岁女生在商场打耳洞后耳部感染,反复发炎红肿,几天后高热被送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她的肝肾功能均受到损害,并伴有颅内感染。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爱美之举,却带来了生命危险。

  履行检察职责规范医美市场

  美容服务中,凡要破皮、侵入人体的技术操作,均属于医疗美容领域。相关操作是否规范,使用的医疗器械是否安全,这些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市场上有很多宣称‘无菌穿耳’‘安全穿耳’的服务项目,但在没有相关资质就从事打耳洞的美容机构,卫生安全根本没有保障。”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时保喆介绍,如果打耳洞操作不规范,易造成耳部感染发炎,可能造成疤痕疙瘩、耳郭软组织坏死、耳郭变形,有的甚至可能造成艾滋病、乙肝、梅毒等病毒感染,危害人体健康。

  前不久,为规范和促进医疗美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长安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指派人员开展暗访调查,排查了辖区内商业街区等117家饰品店、美甲店、美容院、理发店,发现部分店面存在向顾客提供穿耳孔术等医疗美容服务的现象,以及医疗器具未经消毒等问题,依法固定了相关证据。

  “经查,这些门店并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资质,根据《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规定,穿耳孔术属于美容外科一级项目,应当在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一级综合医院和门诊部,或者设有医疗美容科的诊所进行。”针对发现的问题,长安区检察院向卫生监管部门通报了调查情况。

  同时,长安区检察院向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书,要求卫生监管部门全面排查整改,依法对涉案美甲店、饰品店、美容院非法提供医疗美容服务的行为进行查处,加强对辖区内医疗美容服务行为经营不规范等问题的监管措施。

  接到检察建议书后,石家庄市长安区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表示,将根据检察建议书的内容,成立专项调查小组,查处有关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和非法发布医疗广告的违法行为,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还将加大宣传医疗美容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普力度。

  时保喆表示,检察机关将持续跟进,强化与行政执法部门衔接配合、协同履职,督促健全完善执法监管机制,合力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提高健康意识重视风险防范

  尽管国家早就出台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等法律法规,但在违法成本低和监管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医美市场乱象仍然时有出现。相对于整形手术等项目,消费者对打耳洞、激光脱毛等项目的医疗属性认识不够、警惕不高。

  4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案例集中披露了医疗美容领域的主要犯罪方式,揭示了消费者选择医疗美容的常见风险隐患,警示消费者理性选择医疗美容服务。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9月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医疗美容犯罪案件89件306人,提起公诉129件381人;共立案办理该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38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465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含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4件,其中15件提出惩罚性赔偿诉讼请求。

  “在普法宣传上,既要引导相关市场主体树立守法经营意识,自觉规范经营行为;又要让广大消费者能够区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做好甄别,防范风险。”时保喆说。

  时保喆提醒,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有必要遵循“安全第一、美丽第二”的理念,爱美人士接受医疗美容一定要到正规机构,除了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外,选择美容整形医生时,还要注意看“三证”,即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及医疗美容主诊医生证,切莫因轻信广告宣传而草率作出决定,以防损害自身健康权益。同时,也要保留好就诊记录、付费凭证、合同协议等材料,以备发生纠纷或医疗事故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治日报) 【编辑:宋宇晟】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