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开启发展新篇章(环球热点)

发布时间:2025-01-05 10:30:27 来源: sp20250105

  在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拍摄的建设中的二号发射工位和远处的一号发射工位。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在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装配测试人员在装配液体火箭发动机。   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摄

  近年来,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2014年以来,全球航天产业收入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全球航天产业总收入3840亿美元。其中,卫星产业总收入为2810亿美元,占全球航天产业收入的73%,主要包括卫星制造业收入、发射服务业收入、卫星服务业收入和地面设备制造业收入等。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商业航天是指以市场为主导、利用商业模式运营的航天活动,内容覆盖航天技术研发、制造、发射和应用等全产业链。业界公认的商业航天产业链大概分为上游制造、中游发射、下游应用与运营。目前,营收规模占比最大的商业卫星产业广泛应用于通信、遥感、导航等多个领域,是商业航天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是国际商业航天竞争的前沿方向。

  当前,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推出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射、可重复利用火箭技术是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成就,其推出的“星链”宽带专网通信、卫星发射以及商业载人航天和运载等新商业模式拓宽了商业航天产业的应用场景。

  此外,美国的亚马逊、苹果、波音,英国的一网,加拿大的Telesat,韩国的三星等企业纷纷公布各自布局低轨卫星互联网的计划。

  2023年,中国共完成67次火箭发射,占全球火箭发射次数的30%,仅次于美国的116次,位居全球第二。与此同时,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快速发展,商发数量、发射份额、发射成功率等都创下历史新高。

  专家分析指出,长期以来,政府主导是各国航天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近年来,商业航天已成为全球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发展

  “当前,全球航天技术正在经历从科研为主的技术应用向满足民用和消费级市场需求扩展的重要转变。随着全球商业航天活动日渐活跃,大量低轨小卫星发射入轨,组网形成超大规模星座已成为商业航天发展的新趋势。随着可回收火箭技术快速发展,商业公司运载能力不断实现突破,航天技术开始为地面先进制造业赋能。这些技术应用也体现出航天技术与现代工业体系加速融合的趋势。”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世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专家分析指出,由商业公司研制的商业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等纷纷入轨,实现多个技术突破。当前,商业航天产业正努力突破运载火箭的成本和流量瓶颈,发展一级可重复使用火箭甚至全重复使用火箭,逐渐走向航班化发射运营。这将极大提升发射频次,大幅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大力推动太空经济发展。

  “各国政府的支持是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张世杰分析,全球主要经济体将商业航天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赛道加以支持,纷纷出台政策进行布局引导,逐渐在不同细分领域构筑起各自优势。目前,美国商业航天发展走在全球前列,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开发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欧洲是全球最早开始商业航天实践的地区,头部企业优势明显。日本、印度等国家也加强了对商业航天产业的支持力度。中国不断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齐全的工业门类和成熟的工业体系支持以及商业航天市场的巨大需求,共同推动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商业航天已形成既有独立自主创新又和国际接轨的完整产业链。

  中国企业抢抓机遇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日前刊文称,中国北京市将建设“火箭大街”共性科研生产基地,吸引商业航天全产业链优质项目聚集。北京“火箭大街”总建筑规模将达14万平方米,设置共性技术平台、高端制造中心、创新研发中心、科技互动展厅四大功能分区,将于今年4月开建,预计2025年底投入使用。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对商业航天领域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正在迅速成长。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据统计,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新增企业数量为113272家,同比2022年的87844家,增长了28.95%。其中,43%为火箭制造企业,35%为卫星制造企业。有关报告预计,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今年将突破2.3万亿元。

  国际市场研究机构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指出,预计到2040年,全球太空经济的价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其中,卫星互联网预计将占市场增长的50%甚至70%。

  “商业航天的产业投资门槛高、技术门槛高,规模化、全球化是商业航天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商业航天产业发展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商业航天企业需进一步面向市场进行大规模创新,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以银河航天为例,作为目前中国承研卫星数量最多的商业航天企业,银河航天已完成国际领先的‘太空飞毯’式卫星‘翼阵合一’核心技术攻关,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技术进步不仅推动航天、通信及电子等多领域技术的创新,还有望催生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和通信服务提供商等行业的新市场机遇。”张世杰说,“另一方面,中国应抓住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时间窗口。比如,通过联合多方主体成立国家级太空新基建基金等形式,带动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加速太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抢抓全球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发展机遇。”

(责编:岳弘彬、牛镛)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