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种地”难题破解有方

发布时间:2024-09-21 01:39:15 来源: sp20240921

  “谁来种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提出破题良方。要加快利好政策的落地见效,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解决“谁来种地”问题,要摸清症结、对症下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村就业机会少、基础设施落后以及公共服务水平发展不充分等问题越发明显。农村劳动力长期大量向城镇转移,出现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年纪大的农民种不动地,“80后”不想种地,“90后”不懂种地,“00后”不问种地,“谁来种地”问题亟需破解。

  农机化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动力。我国农业生产已基本实现“机器换人”,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新阶段。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1%。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机等各种智能农机推广应用,正在推动农业生产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时代,扛着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逐渐成为历史。

  “机器换人”必然引起生产力大发展,进而引发农业经营方式变革。在农机化的推动下,我国农业生产从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发展成为稳定“农业基本盘”和夯实“粮食压舱石”的中坚力量,服务带动效应持续增强。与传统家庭农户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懂经营、懂技术、懂市场,是新技术新品种的实践者,在稳粮保供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粮情。虽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但农业生产仍面临着经营规模小、成本高、收益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生产智能化转型困难等现实问题。各地还需要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带动作用,破解小农户生产难题。

  农业规模化经营不仅包括土地规模化经营,还要实现服务规模化经营。土地规模化经营是通过流转土地而形成的规模化经营。在推动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的过程中,各地探索“小田并大田”,破解农村土地细碎化难题,加快建设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服务规模化经营则是通过为小农户提供全程托管式服务或者半托管式服务而形成的规模化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使小农户在不转让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实现经营规模化,更加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面临着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生产规模扩大难、经营能力偏弱等问题。要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拓展服务领域和模式。还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生产、劳务等居间服务,充分挖潜集体资源经济效益,促进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

  刘 慧

刘 慧 【编辑:葛成】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