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加强交往交流交融 雪域高原盛开民族团结之花

发布时间:2024-12-02 10:09:14 来源: sp20241202

  走进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松塔村,悠扬的旋律回荡在耳畔,村文艺演出队队长美朵正在筹划村里的一场文艺演出。

  松塔村地处怒江下游,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各具特色的歌舞表演,让大家相互了解各民族习俗。”美朵说。

  与松塔村一样,雪域高原上,各族干部群众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邻里间十分和睦”

  “过马路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打闹……”清晨,拉萨市城关区河坝林社区居民伊斯麻伊拉看着上学路上的邻家孩子们,不住地叮嘱。

  河坝林社区居住着汉、藏、回、维吾尔等11个民族的居民,有近2000人。有时候邻居们工作忙,来不及照看孩子,伊斯麻伊拉就主动帮邻居接送孩子。

  “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邻里间十分和睦。不管谁家有人生病,或是需要帮助,都会有人伸出援手。”在伊斯麻伊拉看来,“大家就像酥油茶里的酥油和茶叶,谁也离不开谁。”“在各民族传统节日期间,我们会举办民族团结座谈会、民族团结表彰大会、文艺汇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河坝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曲措说。

  雪域高原上,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格局已然形成,先后有140个集体、189名个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个人)称号。

  “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在拉萨市人民医院,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的援藏医生王望和他的藏族“徒弟”旦增曲英、次仁顿珠一起,刚刚为一名11岁的藏族男孩进行了瘢痕切除和皮下组织松解手术。

  “为提升医院管理、临床和科研能力,每名援藏专家都会带教本地1至2名医生,还有定期考核和评估。”王望说,医疗援藏就是要发挥“造血”功能,努力打造一支扎根基层的医疗和管理团队。

  北京市对口支援拉萨市人民医院建设。与2015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实施前相比,拉萨市人民医院现在年门急诊量31.85万人次,增长163.94%;年手术量达5890台,增长108.61%。“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实施前,我们只有内科、外科等基础临床科室。”拉萨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尼玛说,如今医院重点打造了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骨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10余个科室。

  2015年以来,通过各对口支援省市和单位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西藏全区成功创建6家三级甲等医院,帮带1165个医疗团队、3192名本地医疗人员,填补2219项技术空白;实现400多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400多种中病不出市地、常见小病在县级医院就能得到及时治疗。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副主任谭相东表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促进了西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

  “很高兴生活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好时代”

  “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成为西藏自治区体育运动技术学校的一名足球选手,从此开启了自己的体育之路。”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单板滑雪障碍追逐项目青年女子组冠军拥青拉姆说。

  拥青拉姆出生于西藏昌都市左贡县旺达镇普绒村,从足球“转行”到单板滑雪,再到获得“十四冬”金牌,她的竞技体育之路并不简单。

  “从高原小村庄,走向国家大舞台,还获得了冠军。很高兴生活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好时代。”拥青拉姆说。

  25岁的格珍来自山南市扎囊县,得益于就业援藏好政策,格珍2021年从西藏民族大学毕业后被湖北省黄石市一家企业录用。如今,格珍身边来自西藏的同事越来越多,当地还开起了第一家藏餐馆。

  近年来,越来越多来自西藏的高校毕业生去往祖国的大江南北工作。西藏在各援藏省市和四川省成都市建立了18个区外就业服务联络站,全方位帮助他们“出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融得进、扎得下”。

  记者 袁 泉 琼达卓嘎 鲜 敢 徐驭尧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31日 第 04 版) 【编辑:李润泽】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