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五周年: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加速生长

发布时间:2024-12-05 12:55:54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网 上海8月20日电 (记者 李姝徵)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迎来设立五周年纪念日。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首批三个未来产业先导区之一,这座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已见雏形,加速生长。

  一组官方数据可见临港新片区未来产业发展的速度:5年来,临港新片区累计签约前沿科技产业项目超570个,涉及投资约6200亿元(人民币,下同)。2019年到2023年,临港新片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近千亿元提升至逾四千亿元,年均增长34.6%。

  算力建设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诸多未来产业发展不可缺失的“底座”。2022年,作为商汤大装置重要载体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以下简称商汤临港AIDC)在临港新片区正式投入运营。

  截至今年7月,商汤大装置管理的总算力规模已高达2万petaFLOPS(千兆次浮点运算),其中商汤临港AIDC已达到1.4万petaFLOPS,约是立项规划时的3.7倍。

  据商汤方面表示,商汤大装置管理的算力可支撑超过20多个千亿级参数模型同时训练,并支持万亿级参数大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生成。目前,商汤大装置已最大实现了万卡的超大集群互联,并保持90%的加速效率。在训练稳定性上,商汤实现了超30天稳定训练不间断的能力,而出现训练间断时的诊断恢复时长也优化到了半小时。

  据悉,已有上千个参数量数十亿至上千亿的大模型,在SenseCore商汤大装置上完成训练,其中既有京东、小米、阅文等灯塔客户,以及澜舟科技、Tiamat等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一些金融机构及医院,也正调用商汤模型,或依靠商汤大装置能力,训练其自身垂类模型。包括蛋白质折叠等多领域的重大基础科学研究,亦获得了商汤的算力助力。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多所高校发布全球中期天气预报大模型“风乌”。在商汤大装置助力之下,人工智能大模型“风乌”仅需30秒即可生成未来10天全球天气高精度预报结果,在效率、精度和时间周期上都实现了全球技术领先。

  智算产业的崛起,是临港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切片。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处长陆瑜表示,作为上海三大未来产业先导区之一的临港新片区正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基础和特色,结合未来产业技术成熟度和产业市场前景,着力构建未来智能产业集群、未来能源产业集群、未来健康产业集群和未来空间产业集群。目标到2030年,临港新片区未来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临港新片区未来空间产业发展优势凸显。在航空领域,临港新片区已形成了整机总装、机体结构、复合材料、动力系统等产业集群,集聚民用航空领域企业40余家,产值规模达127亿元;在航天领域,临港新片区已经集聚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领域创新平台2个,国家、省部级实验室4个。

  大飞机总装批产增速。中国商飞C919订单突破1000架,进入批产提速期,ARJ21安全运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已进入稳定批产期,C929已完成初步设计阶段,国产大飞机正在全面开启产业化进程。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累计已成功发射卫星超过100颗,正在打造卫星智造的完整产业链;清华清申科技中轨道卫星也落地临港新片区。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发展已形成了梯度格局:已经发展壮大的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产业,正在迅速崛起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以及蓄势待发的民用航空等产业。

  “临港新片区的使命和愿景就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中国开放发展的新标杆、创新发展的首选地。”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表示。

  以创新为引擎,5年来,临港新片区在产业发展实现了一次次的突破与跨越。这座未来产业创新高地,正在不断地拔节生长。(完) 【编辑:胡寒笑】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