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可能方向

发布时间:2024-12-11 01:24:45 来源: sp20241211

  作者 罗志恒

  发于2023.12.25总第1122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激发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是中国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积极,继续强调改革对促进经济动能的重要作用,强调谋划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分税制改革即将迎来三十周年,未来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将有新的进展,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财政形势紧平衡和地方债务风险等问题。

  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改革初步理顺了中央和地方关系,使形形色色的包干制退出历史舞台,建立了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有效地降低了区域财力差距,助力推动了区域均衡发展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有力地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与之配套的税收制度改革等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建设统一大市场,弱化区域分割。但是,当前仍然存在政府与市场关系边界不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转移支付不规范、省以下财政体制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有必要在未来的新一轮改革中进一步解决。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既要解决短期面临的宏观税负持续下行、财政紧平衡、地方债务风险上升和土地财政向何处去的问题,更要站在国家治理和国家战略的高度,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统一大市场、促进共同富裕、统筹发展与安全等战略任务,构建新的财政和税收制度。

  总体上看,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政,是政府职能、政府规模,是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近年来财政形势的核心症结在于有限财力与无限支出责任的矛盾,这一定程度上源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越发不清晰,政府的兜底责任增加,比如房地产风险财政化、金融风险财政化、社会风险财政化、超前承诺财政化等。长远看,必须深化改革以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简政放权、裁撤冗员、深化行政体制、社保制度改革。改革要触动利益,不论是削减支出还是裁撤冗员,均需要考虑既得利益群体的反对,财政改革的“财”好解决,“政”难优化,既需要政治勇气和魄力,也要讲究方法,以赢得对改革的支持,减少改革的阻力和阵痛。1998年国企改革导致的下岗,通过房改和加入WTO释放的红利吸收,未来的改革也要同步匹配好找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财税体制改革不能单兵突进,需要其他改革配合:

  首先,要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界定政府职责与规模。其一,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强化绩效管理,事业单位要么回归非营利机构,要么走向市场自负盈亏。如果政府长期大包大揽,家长制的大政府必然收支庞大。其二,对人口流出地区的区县实施合并,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在裁减冗员的同时配合市场化改革,以提高就业的吸纳能力,避免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其次,深化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将地方政府既无能力、也无动力办好外部性强的事权,逐步上收至中央政府,做实公共安全、食品药品监管、养老保险等事权的垂直管理和部门实体化。必须把涉及这类事权的部门责任做实,若继续委托给地方政府执行,不仅增加其负担,也易出现地方政府出于保护地方利益等考量放松监管的问题。

  三是,减税降费要从追求数量转向效果,选择对普通居民影响不大、但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和缩小贫富差距的税种进行结构性改革,探索设置碳税、消费税扩围等。有必要重估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效果,同时,需要考虑优化分税制,平衡中央和地方财力的问题。

  四是,继续规范转移支付,兼顾分配的效率和公平,既要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又要考虑区域均衡发展,可考虑在转移支付中嵌入激励因子和公平因子。

  五是,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省级政府上收部分事权和支出责任,缓解市县财政压力。适度统一规范财政体制,避免不同省份城市与城市间的不公平竞争。目前中国有8个省份采取“基数+增量分成”的财政体制,23个省份采取规范的分税分成制,不同的财政体制导致城市间财政形势、风险不可比,导致城市间招商引资、发债等面临不公平形势。

  六是,建立政策出台前评估机制和实施效果问责机制,避免各领域风险蔓延至财政,避免风险财政化透支财政空间。政策出台前后要同时考虑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七是,深化社保制度改革,避免社保长期过度依赖一般公共预算补贴。其解决不在于提高社保缴费率,加重企业负担,而在于提高国有资产划转社保的比例和质量,发挥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二、第三支柱的作用,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等。

  改革是艰难的历程,需要各方凝聚共识,共同努力。相信,改革所释放的红利也将影响深远。

  (作者系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第48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胡寒笑】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