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规范扫码消费(纵横)

发布时间:2024-09-21 01:29:18 来源: sp20240921

  不久前,一则“顾客扫码点餐法院判商家赔5000元”的话题,引发社会关注。消费者孔某在某餐饮公司用餐时,商家要求其扫码点餐;在扫码过程中,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孔某的个人信息被强制获取且无法自行删除。法院判决该公司删除孔某个人信息,向孔某书面赔礼道歉,赔偿孔某为保全证据花费的公证费用5000元。有网友留言:维护了消费者权益,法院判得好。

  如今,以扫码点餐、扫码付费等为代表的扫码服务,让人们体验到了信息时代的便捷。但有的商家滥用这一模式,以至于停车场缴费、服装店结账等,都必须先扫码关注才能获得服务,试图将一次消费行为转化为长久流量,以满足其后续的推广营销活动。本为让人有更佳消费体验的服务方式,却因套路而变了味,给消费者带来烦恼。

  在“扫码”与“点餐”之间,夹杂着各种繁琐的、非必要操作,比如让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授权个人信息、注册会员甚至强制实名认证等。这不仅影响消费体验,更加大了消费者隐私泄露的风险,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以此次案件为例,根据法院审理,涉事商家在顾客点餐前未告知可人工点餐,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线上点餐,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经营者“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的规定,涉嫌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扫码点餐程序获取顾客信息,属于变相强制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行动,维护了自身利益。从判决结果看,这也给由扫码点餐衍生出来的违法违规行为敲了警钟。

  任何消费模式、服务方式都应有边界,必须以尊重消费者意愿为前提,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拿扫码点餐来说,无论是基于纸质菜单,还是借助电子设备,其本质都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保护好个人信息是底线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案件中“法院判商家赔5000元”,仅是顾客为保全证据花费的公证费用,顾客所花费的时间、精力等维权成本只能自己承担。商家违法违规成本不高,导致类似行为还是屡见不鲜。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还得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对商家形成有力震慑,同时要进一步畅通维权通道,鼓励消费者站出来维权。凝聚合力、加强治理,才能为消费者创造安全、安心的消费环境。

  “变味”的扫码点餐,“扫走”的是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和信任,从长远来看,商家的客流和利润也会随之流失。对此,经营者必须加强自律,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摘编自《海南日报》,原题为《扫码点餐不应“扫走”安全》)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1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曲源)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