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如何预警?

发布时间:2024-12-08 21:41:14 来源: sp20241208

  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如何预警?一文了解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8年启动建设的国家地震预警工程于25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

  据发布会介绍,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成了台站观测、数据处理、紧急地震信息服务、通信网络、技术支持与保障五大技术系统。在华北、东南沿海、南北地震带、新疆天山中段、西藏拉萨周边等5个重点预警区形成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在全国形成分钟级烈度速报能力,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

  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司长 王行舟:这是一个高速集成的复杂系统,包括33个预警中心,近2万个不同类型的监测站点和一整套自主研发的完全自动化的处理系统。

  工程2018年启动实施以来,中国地震局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震后6.2秒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发布了预警信息,实现了对震中及其周边地区150万人口的秒级预警全覆盖。震后11分钟自动产出体现地震破坏程度的地震烈度分布图,相比以往需要数天或更长时间依靠人工现场调查,产出时效显著增强,为政府抗震救灾、行业应急处置、公众紧急避险提供了有力支撑。

  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副局长 阴朝民:实现了分钟级地震速报向秒级地震预警的跨越式发展,总体功能与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项目的竣工验收,标志着工程由建设阶段转入全面运行,将向全社会正式提供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信息服务。

  项目建成“国、省、市”三级地震紧急信息服务平合,通过专用终端以及广播、电视、微信等媒体渠道,具备了亿级用户秒级覆盖的快速服务能力。通过定制化服务,在铁路、管网、电网、核电、燃气等行业完成地震预警信息应用示范。

  预警非预报 利用地震波速度差发警报

  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有何不同,它是如何跑赢地震波的,要想实现精准地震预警又面临怎样的难题?

  国家地震预警工程项目总工程师 马强: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我们所说的地震预报是指地震发生前,我们根据相关的观测资料和研判,我们确定未来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大小;地震预警是地震发生之后的事情,更准确来说,就是地下断层刚刚开始破裂,但是它的地震波还没有传播开来的时候,我们进行快速处理来发出警报。

  当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最先到达地面,使地面发生上下震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震动,破坏性较强,两种波的传播速度不同,纵波每秒约6公里左右,横波每秒只有3.5公里左右,纵波总能跑赢横波。

  密集的地震监测网络捕捉到“纵波”的信号后,会快速测定出震级、烈度、震源深度等相关数据,并借助电磁波传播速度比地震波更快的特性,赶在横波到达前向各个终端发出预警信息。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 李永林: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地震预警网络,在重点预警区首报用时平均仅需7秒,在一般预警区首报用时10至30秒,将在破坏性地震波达到之前为目标用户争取数秒至数十秒的预警时间。

  地震预警的原理和技术要求,决定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预警技术系统捕捉地震波、自动作出判断决策并发出警报需要时间,这段时间里,破坏力强的横波所传播的范围内是来不及预警的,因而在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存在预警盲区。而且破坏越严重的地区可提供的预警时间越短,提供预警时间长的地区破坏相对较轻。另外由于地震预警所用地震波记录时间太短,所含震源破裂信息不充分,所以测定的震级往往比实际震级有偏差。作为全自动实时系统,还存在误报和漏报的风险。

  国家地震预警工程项目总工程师 马强:我国是少数具备大规模预警能力的国家之一。与日本、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相比,我国预警覆盖区更大、时效性更强、稳定性更好、服务人群更多,总体功能与性能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提前数秒预警

  可有效避险减灾

  地震预警是地震发生后,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提前数秒或几十秒发出的警报。这短短数秒的预警,能发挥多大作用呢?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5.5级地震发生后7.5秒,国家铁路地震信息交换平台收到国家预警工程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多趟载客列车采取紧急制动措施。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首席研究员 张格明:实现了高铁地震预警和高速列车车地联动紧急处置,这一系统已在我国新建高速铁路全面推广应用,同时在印尼雅万高铁上得到应用。

  地震预警虽然只有短短数秒,但地震避险减灾的每一秒都很宝贵。提前1秒,可以关闭电磁阀,提前2秒,可以让核电站紧急停堆,提前3秒,可以让很多化工厂处于安全状态。利用地震预警系统提供的数秒至数十秒预警时间,重大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可以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及时关闭燃气管线、关闭核反应堆、停止精密仪器操作等,以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利用地震预警时间,公众可以采取避震措施减少人员伤亡,手术室也能提前采取应急措施避免手术失误。湖北地震局研发的电梯地震开关,可以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紧急停运在最近楼层,目前已在湖北、安徽多地的高层电梯推广应用。

  国家地震预警工程项目总工程师 马强:如果说我们把这种燃气的报警装置进行改造,它在接收到我们的地震预警信息之后,它就自动可以把燃气切断,随着我们地震预警信息的广泛应用和相关技术的一些推广,我们老百姓能感觉到这些地震预警信息对个人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

  多渠道发布地震预警

  广覆盖快触达

  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全面建成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公众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应急广播参与推出的微信小程序地震预警服务也将于近日在全国上线。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 侯建民:这个预警工程建成以后,我们通过三种主要的途径,包括服务终端、应急广播还有一些移动终端向老百姓提供预警信息服务,目前也基本具备了这种亿级用户的覆盖和秒级触达的公共服务能力。

  地震预警服务终端可以通过互联网从地震部门获取地震预警信息,并根据自身位置对地震烈度和可能影响进行预估计算,然后通过自带的高音喇叭和声光电报警装置发出警报和倒计时,提醒周边公众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目前,云南、四川、福建等地重点地区的中小学校已经实现了服务终端全覆盖,在多次地震中助力校园上演“教科书”式避险处置。

  中国地震局2022年与国家广电总局建立了地震预警应急广播协调机制,公众可通过电视、广播、“村村响”大喇叭以及IPTV等多种方式接收地震预警信息。

  公众还可以通过手机下载地震预警APP和基于第三方转发的操作系统内置功能等方式接收地震预警信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应急广播与腾讯联合推出的“中国地震台网”全国微信预警服务即将上线。当发生可能造成破坏性影响的地震时,微信会发出全屏警示,持续提醒用户及时采取避险措施,以降低地震灾害影响。不同影响程度的地震,对应不同的预警颜色和提示语,当地震影响较小时,仅在微信服务通知内提示,减少对用户的打扰。

  全国微信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平台 腾讯研发工程师 刘峥:如果用户需要救援,我们还提供了一个高频音救援的功能,通过小程序可以发出一种脉频和穿透性都比较强的声音,方便救援队伍对求救人员进行施救。

  微信小程序上线后,用户在微信内搜索“中国地震台网”或“地震预警”,进入“中国地震台网”小程序,点击“开启地震预警”并允许“地震预警通知”与“获取位置”,成功添加关注地后即可开启地震预警服务。(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苏亦瑜】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