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初步建立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

发布时间:2024-11-26 13:39:41 来源: sp20241126

   中新网 上海3月6日电(记者 李姝徵)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今年将迎来成立五周年,临港新片区的科技创新工作也正迈入2.0时代。

  在6日举行的2024临港科创大会暨“科创周”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吴海涛表示,临港新片区正助力企业“0到1”的源头创新、“1到10”的创新加速和“10以上”的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临港新片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而临港新片区也正加速成为培育生长企业的沃土。”据吴海涛介绍,基础创新方面,临港新片区积极布局高能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开工,临港科学中心即将建成投用。据官方表示,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实验装置项目预计今年建成,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在临港总装下线,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同济·海一号”东海多圈层观测塔启动试运行。

  应用创新方面,鄂维南上海国际算法创新基地、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已正式揭牌。同时,16家新型科创平台、科研机构发挥特色优势,与创新企业深度合作,初步实现科技企业引进、培育、孵化数量近百家,产学研合作数280余项,知识产权数720余项。

  成果转化方面,上海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成功研发出ICT6040安检CT,突破双能球管、最小探元尺寸探测器等关键技术,形成多能高分辨率安检CT产品。智能制造科创平台成功完成C919典型壁板技术验证,开展激光喷丸成形国产首台套设备鉴定,打破了国外垄断技术,实现了国产大飞机核心制造工艺自主可控;成功开发LNG围网系统自动划线机器人、碰钉装板机器人,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跃升。

  科技型企业培育方面,构建了“科创驿站、孵化器、加速器、特色园区”梯度孵化培育体系,以及贯通临港新片区级、市级、国家级三层次的“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科技企业成长路径。数据显示,目前临港已累计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921家,有效期内高企数量达到近1500家,拥有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含培育)56家,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38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5家。

  据此间官方表示,将于3月25日举行的临港科创大会暨“科创周”系列活动中,临港还将推动一批高能级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包括已布局的重点实验室和科创平台,以及奕斯伟RISC-V数字基础设施创新中心、通用机器人研究院、国际神经医学项目等新科创资源。

  同时,在16家孵化器和5家科创驿站的基础上,临港新片区将搭建全方位的转化和孵化平台。其中包括聚焦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同济卓越工程师学院;聚焦半导体领域的西电临港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技术研发转化平台;具有全球创新孵化能力的璞跃孵化器;聚焦化合物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司南孵化器等孵化平台。(完) 【编辑:胡寒笑】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