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从新能源汽车看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02 17:28:18 来源: sp20241102

  人民日报 任平

  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作为现代工业技术集大成者,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正是这一主旋律中的动人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迈上3000万辆台阶,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0.6%,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同比增长33.3%,出口同比增长23.8%,迎来开门红。

  时光回溯至1983年4月,第一辆合资轿车桑塔纳在上海下线,中国以改革开放的步伐开始迈入汽车大国的新旅程。

  从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都不能造”到1956年7月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下线;汽车产销量从2009年首次双突破1000万辆大关,到2023年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密码?

  “现在中国要向制造业强国、工业强国的更高目标发展,就是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抢抓机遇、弯道超车”;

  “我们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就要做汽车强国”;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

  循着新时代中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轨迹,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断,我们更加真切认识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更为深刻体会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

  (一)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汽车产业是国家制造实力的重要标志。

  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万辆;2023年,年产销量均突破9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百花竞放,产销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

  2012年到2023年,我国汽车零售额从约2.4万亿元增长至4.8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保持在1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强。

  从名不见经传到全球领先,新时代中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重要的在于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新领域新赛道实现超车。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既无先机优势可言,又要面对各种唱衰和质疑,对新能源汽车来说,换道超车面临的难题超乎想象。

  认准了就坚定走下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汽车强国“必由之路”的重要论断,立定“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的志向,无论国企、民企,还是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投资机构,都锚定战略方向前行,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感慨的“没想过后退”。

  2024年3月25日,比亚迪第7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个达到这一销量里程碑的汽车品牌。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型前20位销量排名中,中国品牌高达16款。

  品牌向好、产业向新,背后是日渐成熟的产业链体系。

  在安徽合肥,“三电”(电池、电驱、电控)、“三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领域均有布局,已形成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2023年产业集群实现营收近3000亿元。

  而在长三角“造车版图”中,更有高效协同的“4小时产业圈”——上海提供芯片、软件,江苏提供动力电池,浙江提供车身一体化压铸机……一辆汽车所需配套零部件,4小时车程内可全部解决。

  产业链长、关联度高、附加值大,作为制造业代表性产业,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就业等方面贡献明显。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道理正在于此。

  瑞典斯德哥尔摩,弗里哈姆嫩港口。这里坐落着蔚来汽车在瑞典的第六座换电站,一个连接斯德哥尔摩、哥德堡、马尔默三大城市的充电网络已经形成。

  上汽已布局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4座整车制造基地,2024年1月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工厂正式投产……中国汽车在“走出去”中书写着“全球化故事”。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系统,中国的绿色产能正有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碳目标、加快绿色转型,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作出贡献。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2023年6月,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道路车辆 功能安全 新能源汽车可充电储能系统的应用》以技术报告形式正式发布……

  抚今追昔,令人心生今夕何夕之慨。

  从“电动化”到“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下半场。

  河北,雄安新区。持续构建低碳智能交通路网,致力打造全国首个规模化区域级数字化道路、已建成153公里,智能网联巴士安全(试验)运营里程目前接近20万公里。

  北京,亦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实时的云、可靠的网、精确的图”五大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正致力于以自动驾驶技术迭代升级助力汽车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际上汽车制造业竞争很激烈,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等不断发展,对我们来讲有危有机,危中有机。”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形成了创新优势和过硬品质,拥有应对挑战的自信和底气。

  新时代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生动印证“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也让我们更加坚定“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二)

  新质生产力成势处,高质量发展动力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

  我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实现换道超车,关键就在于以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开辟了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了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超快充、长续航、高安全,用户的关键诉求,正是科技创新必须破解的技术难题。现有技术中,锂电池综合性能最好。

  电池体积利用率达83.7%,排名全球第一;充电15分钟,续航增加超500公里……2023年底上市的极氪007纯电轿跑,搭载自研磷酸铁锂电池,真正实现“一刻充电行千里”。

  “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加快跨越式发展。”2010年,习近平同志到宁德考察,给予殷殷嘱托。

  2022年历史性跻身中国百强城市,2023年实现经济增速连续5年居福建省首位。宁德之变,秘诀就在“金娃娃”——

  2011年以来,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落地。在产业变革和技术发展驱动下,宁德时代发力锂电池,抢占供应链制高点,成为新能源行业尤其是电池领域的一大产业“链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从跟跑到领跑,从液态锂离子电池到半固态锂电池,从刀片电池、麒麟电池到800伏高压碳化硅平台……从学界到业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核心技术不断突破。2023年,全球装车量前10名的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6席。

  谋深,虑远,成之因也。当锂电池成为外贸“新三样”之一时,目光必须看向更深远处。

  70%的锂资源依赖进口,且难以同时满足交通、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储能需求……开辟新赛道,开发不受资源限制的电池体系——

  2023年,宁德时代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首发落地;2024年,全国首套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成功研制……

  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深刻表明,“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掌握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印证: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优势、有能力。

  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不仅有“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的跃升,更有生产方式的重塑。

  2023年12月,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入选“全球灯塔网络”,成为全球仅此一座的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在这里,定制化生产点亮制造灯塔,更“聪明”的产线可实现100400种配置组合,每53秒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灯塔工厂”代表着当今全球制造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新晋21座“灯塔工厂”中有12座在中国。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在中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新赛道上,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加速度,不仅广泛应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更引领着制造业转型升级。

  “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紧盯各行各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必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三)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科技创新是新引擎,改革开放是点火系。

  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高、产业链未形成、市场尚待培育……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时的一系列困难,我们用改革的办法破除了各种堵点卡点。

  供给侧改革大刀阔斧,让企业“动”起来。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

  时隔一周,汽车产业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时间表”出炉——2018年是专用车、新能源汽车,2020年是商用车,2022年是乘用车。

  3个月后,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厂,总投资达500亿元,规划年产能50万辆。作为首个外商独资新能源汽车项目,不仅带来“鲇鱼效应”,倒逼中国车企创新求变,也为特斯拉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实现多方共赢。

  新时代以来,先后出台《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陆续推出70多项支持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开出“良方”、提供“导航”;放开准入门槛,“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实施并两度优化新能源汽车“双积分”管理办法,促进传统车企加快电动汽车量产步伐……一系列改革举措,激活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池春水”,推动全产业链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卡点,不断铸就全球领先的竞争力。

  需求侧改革持续发力,让市场“热”起来。

  每晚11点预约充电,每公里电费成本不到1角钱,比燃油车的8角钱便宜了不少,安徽长丰县一位村民对自家“绿牌车”算出“性价比”。

  支撑“性价比”的,是该县的“一网一圈”——网是县有港、镇有站、村有桩的充换电设施“一张网”,圈是县域“5分钟充电圈”。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实施“绿牌”政策,让购车易获号牌资质、行车避免限号;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开展汽车以旧换新;支持充电桩、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峰谷电价政策……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有效缓解了消费者的“价格焦虑”“里程焦虑”“充电焦虑”。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了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新能源汽车“好风凭借力”,也来自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造的大环境。

  “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速,减税降费支持实体经济,负面清单制度加快落实,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全面深化改革迎风破浪、攻坚克难,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汽车产业的“改革故事”,是生动缩影,也是有力见证。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新征程上,以改革谋发展之策、促开放之势、激创新之源,我们必将创造更多换道超车奇迹、书写更多改革自强新篇。

  1995年,我国第一辆电动汽车诞生,名为“远望号”,既寓意望远的豪迈,又蕴含抵达的雄心。

  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然驶向更远处,写照着一个文明古国新的传奇。

  汽车梦、强国梦、复兴梦,我们期待远方,我们行则必至。

【编辑:刘阳禾】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