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

发布时间:2024-11-20 20:22:40 来源: sp20241120

  【光明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参观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坚持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紧紧依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科技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潮流的动力,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推动着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全球化格局中,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已经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近年来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相继问世,中国自主研发创造的重大科技成果涉及航空、航天、核能、海洋探测等多个前沿领域,凸显了中国科技事业发生的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这种整体性的变化表明,中国正在成为一个综合实力强大的科技创新国家。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不断提升,已从2000年的第38位稳步攀升至第10位,并成为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

  唯创新者进。现代化的进程,离不开教育的积淀、科技的突破和人才的支撑。近年来,我国在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技创新瞄准一个个科技制高点,使我国在尖端科技国际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这是科技工作者多年来攻坚克难、持续奋斗的结果,也是党和国家加强政策引导和激励、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重视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协同推进的成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重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要建立以人才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财政奖补,将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倾斜到尖端科技创新人才。构建以科技创新的质量、贡献和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创新条件,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智慧和才能。

  唯创新者强。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世界新版图,塑造现代化新图景。当前,我们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窗口期,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必须积蓄新动能。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数智和绿色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促使传统产业向更加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形成更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需要延伸新链条,构建协同合作的产业链,提高整个产业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技术的快速应用和市场的有序运行。

  唯创新者胜。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推动科技创新需要在全球科技前沿上“顶天”,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致力于未来发展;也需要与国家战略需求“立地”接轨,与国家战略部署对接落实。推动科技创新,在创新型国家中走在前列,需要我们树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信心和决心,抓关键、补短板、强弱项,勇闯创新“无人区”,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科技领域自主创新发展。(光明日报)

  (作者:杨金华、顾慧卿,分别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分中心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房家梁】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