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添年味(大家谈·欢乐祥和迎春节④)

发布时间:2024-12-08 03:00:23 来源: sp20241208

  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关乎人民群众新春佳节的获得感、幸福感。本期大家谈选编3篇来稿,聚焦各地如何创新文化供给,保障人民群众过好年、过个文化年。

  ——编  者  

  

  丰富供给满足需求

  重庆两江新区  王欣悦

  多家影院上新春节档电影,景区推出多种冰雪文化项目,猜灯谜、投壶等传统民俗被纳入迎新春活动……今年春节,重庆的年味将特别浓。线上线下,近1000场次节日活动,让人目不暇接。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节日活动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让春节既温馨又放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题中应有之义。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文艺活动,不仅能烘托节日气氛,为团聚增色、为亲情添暖,也有利于刺激需求、拉动消费,让人们在节日里尽情休闲。

  春节是中华文化最生动也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既传承贴春联、逛庙会等传统年俗,又增加展现时代风采的文化供给,就能让人们在浓浓的年味中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让非遗和节日深度融合

  山西太原市  郑洋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传统节日深度融合”。打铁花、舞龙灯、放花灯……临近春节,非遗项目成为多地重点推广的节庆活动,营造出浓厚节日氛围。

  让更多非遗项目在节假日“火”起来,既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也能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产品日渐丰富的当下,非遗项目需要创新呈现方式,让非遗文化“可看”“可听”“可感”。比如在山西的平遥古城,游客可以穿着汉服,游走在璀璨的灯展、热闹的舞狮之中,观看社火、打铁花等非遗表演,欣赏《又见平遥》等演艺节目,收获一段难忘经历。创造条件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吸引游客自发在社交平台分享转发,有助于推动非遗文化“破圈”传播。

  源于生活,世代相传,非遗项目里熔铸着人们的共同记忆。挖掘文化内涵,用新技术丰富表现形式,方能让非遗项目与传统佳节更巧妙结合,为春节增添更多文化气息。

  文化下乡愉悦精神

  湖南常德市  徐  之

  组织书法家进村,义务为群众写春联、送祝福;“村晚”等文艺演出涵盖秧歌、相声、杂技等多个门类,精彩纷呈;大集上,剪纸等体验活动吸引村民积极参与……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满足基层群众节日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对春节文化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文艺活动,既能为村民茶余饭后提供更多好去处,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团聚时刻更欢乐,也有利于以文化人,凝心铸魂,使人们精神面貌更加积极昂扬。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下乡,激活的是乡村文化“一池春水”,培育的是文明乡风,收获的是乡村全面振兴更足更旺的内生动力。在文化振兴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农村就能不断孕育新希望,农民就能奔向更美好的新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6日 05 版)

(责编:杨光宇、曲源)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