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起来”的研学游如何更好“热下去”?

发布时间:2025-01-04 11:51:17 来源: sp20250104

  阅读提示

  今年暑期,亲子研学类旅游产品备受欢迎,订单同比增长七成。然而,市场上部分经营者资质不全,安排的随队人员缺乏相应的资质能力,研学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产品被质疑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对此,专家建议,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加强研学产品的开发设计,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这个暑假,到云南丽江重走茶马古道,体验纳西文化;到陕西西安参与情景剧拍摄,探访十三朝古都兴亡;参观著名学府,科技馆博物馆齐打卡,沉浸式感受知识的力量;军旅生活初探,雨林探险,无人机航拍营……随着暑期游来临,各类研学路线、产品百花齐放,上线各大旅游平台。

  今年暑假,让孩子“出门看世界”一定程度代替了补习班、兴趣班,研学旅游市场“水涨船高”。相关旅游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暑期旅游市场保持稳步增长。其中,亲子用户成为绝对主力,研学类产品备受欢迎,订单同比增长七成。

  迅速增长的需求,考验着文旅行业的应对能力。市场上,研学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少研学游产品被质疑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如何进一步优化服务、规范市场,满足大众对高质量研学产品的需求,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市场需求旺盛研学游持续升温

  河北星源语言艺术机构的晨老师告诉记者,今年是她做研学项目的第10个年头。刚开始做的时候,市场还不成熟,更像是带着学生打卡式旅游。浙江“好奇飞行”研学服务商邵先生也有同感:“研学萌芽阶段时,接受并参与进来的人数较少,各研学机构、旅行社的竞争压力较小,研学产品相对单一。”

  近年来,在我国多项政策支持研学旅行、义务教育“双减”的背景下,父母的教育理念随之发生改变。晨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家长觉得研学已成为假期的必选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被大多数家长接受,比起禁锢在书本中,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在路上,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走向大自然去学习。”

  旺盛的需求推动了供给侧的创新发力,研学市场呈现出产品、空间与经营主体的多样化特征。记者查阅各线上旅游平台发现,研学产品的价格从二三百元到10万元以上不等,除了短途和长途的区别外,也体现在人数和内容的差异上。随着研学市场的火热,不少机构在假期推出了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研学产品,将自身特色资源融入研学课程中,更加注重实践、互动和创新。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研学游经济市场运行监测报告》显示,预计到2026年,中国研学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达2422亿元。

  研学旅行日程安排变“开盲盒”

  研学旅行产品与传统的旅行产品不同,其以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内容重在“研”和“学”。

  根据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及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活动的承办方应具有旅行社业务许可经营资质,研学旅行活动需配置一名项目组长,每个研学旅行团队至少配置一名安全员、一名研学导师、一名导游人员。

  然而,目前市场上部分经营者资质不全,安排的随队人员缺乏相应的资质能力。部分研学旅行出现“游而不学”以及研学体验质价不符的情况。有的研学产品说是清北研学团,却只是在校门外打个卡;有的研学旅行日程安排变成“开盲盒”,很多研学旅行宣传手册上的景点都没有预约到。

  江苏省消保委此前发布的调查显示,研学游问题主要集中在研学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出行服务偷工减料等方面。调查发现,48.5%的消费者认为名校、博物馆打卡教育效果不佳;34.3%的消费者认为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效果打折扣;49%的消费者反映存在价格虚高、货不对板情况。

  今年暑期,广州市民林女士正策划带娃旅游。去年,花了1万多元报研学团“踩过坑”后,林女士决定不报研学团了:“感觉游不好、也学不到。所谓研学导师,是刚毕业甚至还没毕业的在校大学生,对景点讲解不如专业导游。”

  补短板推动“真研学”规范发展

  “目前,研学市场供给依然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和变化。”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表示,传统的旅游企业处在转型之中,新兴的研学机构又不能完全满足消费市场的需要,出现了供需之间不匹配,这是导致研学市场鱼龙混杂的原因。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此前表示,研学游处于起步初期,由于缺少行业规范,研学市场存在价格不透明、讲师专业资质难考核等问题,政府监管部门应该给予更多关注。

  注重顶层设计,通过建章立制打通研学旅游全产业链条,才能让这股“研学热”持续燃起来。戴斌表示,教育部门和文化旅游部门要联合对研学内容和研学指导师进行必要的审核。2022年,“研学旅行指导师”已作为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但旅行指导师应接受何种培训、具备哪些素养、如何取得资质,尚需进一步论证实践。

  市场层面,徐虹认为,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加强研学产品的开发设计,以满足研学旅游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关键在于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研学需求进行个性化开发,同时要整合资源,行业要有开放观、市场观和共建共享的理念。这样方能实现‘书生意气的研学,家国天下的旅行’。”徐虹说。

  深圳市消委会则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研学产品时要警惕虚假宣传,付款前建议查看经营者评分和商品评价,询问研学老师的资质和具体活动内容,避免遭遇质价不符,掉入“伪研学游”的陷阱。(本报记者 付子晴 刘友婷)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王超】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