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三评“蹭流量”之三:清朗网络,斩断恶流

发布时间:2025-01-03 13:49:35 来源: sp20250103

 部分社交平台账号为蹭流量编造事实,令真相扑朔迷离,让网络环境乌烟瘴气。还互联网以清朗,治理须臾不可放松。

应当看到,流量本身“无罪”,错的是为了追求流量不择手段地制造热点、炒作话题的做法,错的是把流量当作唯一标准、忽视价值导向不顾社会影响片面追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斩断蹭流之手,关键要破除“唯流量论”的顽瘴痼疾,建设健康向上的流量生态圈、价值圈。有关部门要承担责任、齐抓共管,扎牢织密网络空间管理的“制度篱笆”,打好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的“组合拳”。

现实中,假冒新闻事件当事人浑水摸鱼,高仿甚至冒充名人开设账号混淆视听,这些蹭流量的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发生,平台方难辞其咎。作为信息内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平台必须把加强内容审核把关作为首要任务和底线工程,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更不能推卸责任、推波助澜。一方面要加大处理蹭流行为的及时性、精准性,采取禁言、禁播等方式及时阻断虚假信息传播、遏制其流量变现。通过技术等手段提升溯源能力,对首发谣言和虚假信息账号,及时进行甄别和处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账号的注册管理、日常筛查、行为预警,完善惩处机制、提高违规成本,不给蹭流量行为可乘之机。

热点事件发生后,舆论关注焦点迅速形成、公众信息需求陡增。蹭流量之所以得逞,正是利用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差、抓住了公众关注的焦虑点。真相走在谣言前头,热点就不会轻易被蹭。面对热点事件、突发事件、争议性事件,要加大信息公开发布力度,及时准确提供权威信息,消除舆论场的杂音噪声。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作用,通过严谨深入的采访报道、鞭辟入里的主动发声,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廓清公众认识误区,为网民厘清方向。平台方也要健全算法推荐机制,及时传递和展现权威声音,避免虚假信息借助算法推荐扩大影响,不断压缩蹭流量行为的空间。

对那些恶意蹭流量,甚至涉嫌造谣侵权、假冒官方机构发布误导性内容、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执法不能手软,该出手时必须出手。2023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对制作发布谣言,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或矩阵式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一律予以关闭,纳入平台黑名单账号数据库并上报网信部门。在落实好各项管理规定的同时,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执法规范和细则,强化典型案例的处置曝光力度,形成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有力震慑,让遵纪守法成为自媒体从业者的行为规范和共同准则。

互联网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家园,维护网络空间清朗也是共同责任。平台担责、监管发力、制度健全,才能不断提升治理有效性系统性,彻底斩断蹭流之手。

相关链接

人民网三评“蹭流量”之一:丧失底线,败坏风气

人民网三评“蹭流量”之二:追逐暴利,罔顾伦理

(责编:仝宗莉、曲源)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