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发布时间:2024-09-12 08:36:16 来源: sp20240912

  3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相关情况。

  “党中央对北京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北京,亲自为关系首都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规划、关键事项把关定向。”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介绍,2023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经济总量达到4.4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2%、超过6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北京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殷勇表示,北京市将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深化“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据介绍,北京将深化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中央政务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一年一个节点持续推动城市副中心发展,携手津冀共同打造交通一体、生态共建、服务共享、功能协同的首都都市圈。”

  据介绍,北京已完成第二批市级行政机关搬迁,目前有近3万名市级机关工作人员在副中心办公;北京支持雄安新区的“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实现开学开诊,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北京、天津、雄安实现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三地间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不断深化,2023年,北京输出到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比10年前增长了10倍。

  “北京科技、人才、资本等优势突出,天津在重点产业布局、港口贸易、货运物流这些方面具有非常便利的条件,河北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方面竞争力强、发展空间广阔,三地完全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殷勇介绍,下一步,北京将与天津、河北一道,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为重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继续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完善区域公路网络,加快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区域空港、陆港、海港口岸互联互通,使要素流动更加顺畅。

  深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围绕氢能、生物制造等产业链条,“一链一策”开展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共同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在营商环境方面突出区域一体化,推动出台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在政务服务方面突出“同事同标”,公共服务方面突出共建共享,促进北京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能够在京津冀更大范围内服务好广大群众。

  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8年蝉联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首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62件,高被引论文1292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202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500亿元……

  近年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北京将继续抢抓机遇,持续发力。

  在提升科技攻关能力方面,牢牢把握三个聚焦。聚焦“突破”,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计划,围绕各个相关领域,努力突破技术难题;聚焦“占先”,围绕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等20余个方向,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聚焦“升级”,围绕高精尖产业30多个细分领域,强化科技创新,不断提升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突出解决四类问题。针对产学研脱节的问题,建立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用好“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产学研更好协同;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落实好成果转化条例,切实保障研发人员权益;针对科技园区“小散弱”的问题,“一园一方案”优化提升发展质量;针对科研主体活力不足的问题,给予新型研发机构更大自主权,加强第三方考核评估,实现扶优汰劣。

  北京拥有55万余名科研人员、近一半的两院院士、超过1/4的“万人计划”专家。据介绍,北京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引进,统筹兼顾四类人才:对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建立快速发现、引进、落地机制,对创新团队实施专项支持保障政策;对青年科技人才,推出更多支持计划,给予更多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对卓越工程师,深化产教融合的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培养行业急需短缺人才;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近年来,北京累计推出1200多项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减事项超过60%、减时限71%、减证明超过320项;在40多个行业推广“一业一证”,推出62个“一件事”集成办理服务,在50个场景实现了一体化综合监管。

  据了解,北京将坚持问题导向,以提升企业的获得感为目标,努力打造营商环境“北京服务”品牌。推出更多直达快享、免申即享的惠企措施,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从细微之处着手,为外籍人士在京工作、学习、生活、旅游提供便利。”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北京搭建了覆盖全市的涉外服务体系,338个外语办事窗口提供多语言的服务保障。“大家关心的支付方面,我们正着力提升现金、境外银行卡、电子支付的便捷程度。出行方面,我们也正在编制北京市英文地图,协同铁路、地铁、公交、租车行业共同提供好服务。”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上塑造北京品质。”殷勇介绍,北京将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努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加强交通综合治理,争取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更加关注解决“老老人”“小小孩”问题,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更多照护支持,面向3岁以下幼儿新增普惠托位1万个。

  殷勇表示,北京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强化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0日 02 版)

(责编:卫嘉、白宇)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