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讲述·回信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11-19 17:31:12 来源: sp20241119

  十年来,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越来越多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讲述·回信背后的故事)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吴 君

  图①:涂青海在巡线时捡拾垃圾。

  段 浩摄

  图②:蒋德新在巡护。

  丹江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图③:廖思盈在记录水质采样数据。

  汉江师范学院供图

  图④:肖安山在驾驶清漂船。

  郧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图⑤:丹江口水库鸟瞰。

  丹江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数据来源: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丹江口市委宣传部

  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需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希望你们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10年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持续深化水质保护,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治水护水工作。日前,记者走进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库区,听4名环保志愿者讲述他们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的故事。

  ——编  者  

  十堰市郧阳区汉江清漂队队长肖安山——

  “库区的水变清了,辛苦点也值了”

  清晨5点,晨光熹微。肖安山来到丹江口库区,登上清漂船。清漂队12名队员已经就位,肖安山穿上救生衣,走进驾驶室,摁下启动按钮……

  肖安山今年52岁,是湖北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人。2017年,区里成立了汉江清漂队,肖安山担任队长。“我爷爷以拉船为生,父亲在汉江从事货运工作,我从小就是喝丹江口库区的水长大的。”肖安山说。

  清漂是项体力活。树枝、杂草等浸了水后,重量增加,再加上水的阻力,打捞并不容易。“我们主要用捞网、铁锹、耙子等工具清漂。”肖安山说,一天下来,手臂、腰部和双腿都是酸的。

  清漂更是项技术活。清漂队有一艘专业清漂船,肖安山不仅能精准控制清漂船的机械臂,还能观察水文环境。“我们负责清理十堰市泗河、神定河和龙泉河3条河流,只有了解风向和水流特点,才能很快找到垃圾比较集中的地方。”肖安山说。

  天渐渐亮起来,阳光照在船上。“中午甲板热得发烫。”肖安山说,“汛期漂浮物多,可能会污染水质,甚至影响到大坝泄洪口和发电机组,所以现在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0点。”

  肖安山平常爱干净,但干起活来就顾不上许多,“衣服每天被汗水、库区的水打湿,还有鱼腥味、汗味。”肖安山有风湿病,但没想过退出清漂队,“看到库区的水变清了,辛苦点也值了。”

  工作量大时,区里还招募一些退捕渔民作为临时清漂队员。“清漂的活很辛苦,我们除了给他们一些伙食补助,能给的回报不多,但大家对库区都有感情,还是愿意参加。”肖安山说。

  临近中午,肖安山和队员们在船上简单吃了点泡面,又向更远处驶去……

  十堰绿色生态公益促进中心负责人涂青海——

  “守水护水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下午4点半,湖北十堰市郧阳区,夕阳洒在丹江口库区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涂青海头戴红色帽子,手举小红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身后,跟着一群学生和几名来自北京的环保志愿者。“大家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水源地,不能在库区里随意丢垃圾……”涂青海边走边说。

  涂青海今年37岁,家住丹江口库区。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保护好丹江口库区水质成为十堰市干部群众关注的一件大事。“当时我已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好几年,有经验,也想为守护库区出份力。”涂青海说,2016年,他发起成立了十堰绿色生态公益促进中心,一面带动身边的朋友,一面通过其他环保志愿活动,号召各地志愿者加入守护丹江口库区的行动。“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各省份的志愿者都会参与进来,守水护水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涂青海说。

  组建团队之初,涂青海主要组织志愿者去库区和河道捡垃圾,并向库区周边的居民宣传环保知识。“那时在库区巡线常能捡到塑料瓶,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增强,现在很少能见到垃圾了。”涂青海说。

  正因如此,团队逐渐降低了巡线的频率,把更多精力投入环保宣传。“每年暑期,我们都会组织活动,通过现场巡线、科普讲座、宣传视频等,帮助大家尤其是青少年树立守水护水的意识。”涂青海说。

  环境和水质越来越好,涂青海带动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团队现在有200多名志愿者,只要在群里发活动通知,立刻就有很多人报名。”涂青海说,“我们也在普及更加全面系统的环保理念,不仅保护库区本身,也关注周边环境变化,把山水林田湖草沙都纳入进来。”望着清澈的水面,涂青海满脸欣慰。

  汉江师范学院九色鹿科普志愿团队成员廖思盈——

  “汇聚青春力量,守好一泓清水”

  正值暑期,湖北十堰黄龙滩国家湿地公园里人声鼎沸,在廖思盈等科普志愿者带领下,一群小学生正通过实景沙盘、立体墙绘、科普知识展示等,了解丹江口库区生态环保知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400多公里,是沿线26座大中城市的重要水源,一定要爱护它、保护它……”廖思盈详细地讲解。

  廖思盈是湖北汉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大四的学生,也是学校九色鹿科普志愿团队的成员。廖思盈之前对水源地保护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2021年,加入科普志愿团队后,我经常去听水环境专家的讲座,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环保知识。”廖思盈说,“我还和同学们一起到丹江口库区调研,通过当地居民了解库区历史。”

  渐渐地,廖思盈更多地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到了第二年,我几乎每周都参加,有时候去库区捡垃圾,有时候去普及环保知识。我们把丹江口库区的相关知识融入宣传单、视频课中,不断丰富传播载体和形式。”廖思盈说,大家还各展所长,为库区周边的居民区设计制作了精美的环保公益广告。

  截至目前,九色鹿科普志愿团队已经连续开展活动5年,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800多人。“我们团队里的很多志愿者,毕业后也一直没有退出。有时我们开展活动,一些师哥师姐依然会抽出时间来参加,继续为保护丹江口库区贡献着力量。”廖思盈说。

  今年9月,学校又将迎来一批新生。为了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组织完科普活动后,廖思盈准备提前返校,和团队成员一起做好招募新志愿者的工作。“我们学校就位于丹江口库区,我们有责任汇聚青春力量,守好一泓清水!”廖思盈说。

  丹江口市“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服务队队员蒋德新——

  “我在库区长大,更要用心爱护它”

  黝黑的皮肤,如沟壑般的皱纹,见到蒋德新,握一下他有力的大手,立刻能感觉到这是一名“老把式”。“从打鱼到护水,我一辈子都在和丹江口库区的水打交道,我在库区长大,更要用心爱护它。”蒋德新说。

  蒋德新是湖北十堰丹江口市新港经济开发管理处新港社区的居民,今年63岁,祖上三代都是渔民。初中毕业后,蒋德新继承了父亲留下来的渔船,成为丹江口库区的新一代渔民。

  2021年,汉江干流十堰段实行全面禁捕。虽然舍不得,但蒋德新还是放弃了打鱼的生计,成为新港经济开发管理处第一批上岸的退捕渔民。

  离开了水面,蒋德新并不习惯。后来,丹江口市成立了一支志愿服务队,并为服务队配置了一艘小船,用于日常巡江和水上救援。成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后,蒋德新几乎每天早上七八点就出门,驾船沿着丹江口大坝下游近2公里长的河岸线巡查4次以上,检查河道的环境卫生状况,清理沿岸垃圾。

  以前打鱼的时候,蒋德新总希望满载而归,现在他每天最希望“空手而回”。“我带回的东西越少,说明环境越好。”蒋德新说。

  在蒋德新的带动下,越来越多退捕渔民、社区干部、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队员逐渐从16人增加到186人。“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干下去。”蒋德新说。

  去年,丹江口市成立了“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服务队,蒋德新所在的志愿服务队全部加入。截至目前,丹江口市已成立336个“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服务队,实名注册志愿者近9万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守水护水的队伍,库区的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蒋德新说。

  本期统筹:吴  凯 

【编辑:陈海峰】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