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双城共谱高质量发展乐章

发布时间:2024-09-10 12:49:38 来源: sp20240910

原标题: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双城共谱高质量发展乐章

◎本报记者 雍 黎 实习记者 刘 侠

“今年我们要围绕中药新药发现与成药性研究、创新中药研究开展合作,争取多出成果。”近日,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药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阳勇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相关团队,讨论了今年的工作规划。

今年1月,首批三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正式认定,阳勇所在的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是其中之一。在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该实验室未来将实行两地“一体化”运行。

去年以来,地处我国西部战略腹地的重庆市、四川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坚持“一体化”“一盘棋”理念,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共同提升区域创新策源力

自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复《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以来,重庆市、四川省“一盘棋”“一张网”,携手提升区域创新策源力。

去年12月,两省市科技部门联合印发《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聚焦制约两省市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

依托重庆邮电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建设的数字经济智能与安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就是两地共建的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可为川渝两地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保障。”数字经济智能与安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主要负责人之一、重庆邮电大学教授夏书银说。

1月19日,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以下简称成都超算中心)在2023年度用户大会上发布消息:2023年,中心用户数量同比增长50%,达到1280家;服务范围覆盖全国45座城市。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建成投运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成都超算中心正在昼夜不停地为重庆、四川的创新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算力支持。“位于重庆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借助成都超算中心的计算资源和技术服务能力,将验证汽车外形的时间从之前的两三个月缩减到现在的两三天。”成都超算中心总经理王建波告诉记者。

成都超算中心所在的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去年5月揭牌,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作为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内核支撑之一,这里正瞄准战略高技术开发,打造成渝原始创新集群和研究基地集中承载地。

据统计,目前11个国家大科学装置、5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已在两地布局建设。川渝科研单位还联合组建了川渝技术转移联盟、科研院所联盟、大学科技园联盟等协同创新机构,两地整合开放大型仪器设备约1.3万台(套),联合共享科技专家近3万名。

西部科学城建设“跑步前进”

“在炎热的天气戴上这款遮阳帽,可以让头部的温度比帽子表面的温度至少低10摄氏度。它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建筑、电力机柜、通信设备等。”2月18日,在四川天府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光谱调控热管理团队科研骨干禹韬指着手中的遮阳帽告诉记者。这顶小小的遮阳帽应用了多级孔材料,可以构建起高效热量传递通道,实现被动降温。目前,该产品已经完成中试,不久后将进入市场。

这顶拥有高技术含量的遮阳帽只是西部科学城建设跑出“加速度”的一个缩影。

去年4月,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成渝地区以“一城多园”模式加快建设西部科学城。其中,西部(成都)科学城、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先行启动区。

西部科学城建设“跑步前进”,正推动成渝地区科技创新资源加速聚集。

近日,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SEM实验室内,测试工程师对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特种金属平台科研人员桑卓越带来的两件样品进行了材料表面形貌测试。

针对区域内研发机构高度集中、科研设备多的特点,两江协同创新区推出了明月湖材料检测与科研仪器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SEM实验室就隶属于共享平台。

“我们正在使用的这台扫描电子显微镜价格高达420多万元,而通过共享平台购买一次扫描电子显微镜监测服务,仅需300多元,比常规检测费用便宜1/3以上。”桑卓越告诉记者。

共享平台负责人吴彦辰介绍,共享平台已经“链接”271台设备,设备总价值近3亿元,可提供设备共享租赁、检验检测、3D打印等服务。

在西部(成都)科学城,目前已建设中国移动(成都)5G产业研究院等产业创新平台80余家,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03个,打造校地协同创新平台65个。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跨尺度矢量光场、准环对称仿星器、超瞬态实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加快建设,共聚集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39个、引进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132个。

强劲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能力,正一体推进两地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集智聚力下好创新“一盘棋”

2月20日,在位于四川省遂宁市的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国内首条锂硫电池中试生产线完成设计研发。该研究院由重庆大学与遂宁市政府共建,将依托重庆大学的科研优势,结合遂宁锂电产业,重点开展锂硫电池、先进锂负极、三元正极材料等的产业化研究。“锂硫电池的最大特点是用金属锂片作为负极,目前能量密度已经可以达到普通锂离子电池的3倍。”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院长助理童成说,该生产线由研究院自主设计,其生产的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制造成本等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正与遂宁锂电企业接洽商议推动量产。

成渝地区协同创新正形成合力,在高端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天航空、核工业等领域,展开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力争构建全国及世界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创新链,打造强韧的产业链、供应链。

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两省市科技部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联合实施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15项,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

在西南交通大学先进能源牵引与综合节能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运行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作为首批川渝联合实施的重点研发项目之一,正在加速推进。

“这是我们和重庆交通大学联合攻关的项目。我们正在开展高速列车复杂运行场景模拟和列车准点节能驾驶优化策略验证实验,为我国轨道交通安全高效绿色运营提供技术支撑。”项目负责人之一、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黄德青说。

项目参与方、重庆交通大学教授黄大荣说,项目将突破“成渝中线”高铁线路中复杂山区环境高精度实时定位等共性难题,满足安全高效运营的服务需求。“要解决这些共性难题,离不开两地科研机构在关键技术上的联合攻关。”他说,在项目的协作上,两所高校各展所长,西南交通大学专家队伍着力于列车准点节能、高精度速度曲线跟踪等技术方面的研究,重庆交通大学则在智能感知、智能导航等技术领域进行支持。

齐唱科技“双城记”,下好创新“一盘棋”,高能级创新平台“双向奔赴”。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加快建设,正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责编:杨曦、陈键)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