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合作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4-12-22 21:44:39 来源: sp20241222

   中新网 上海9月1日电(李姝徵 杨海燕)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未来”明德战略对话(2024)系列活动在华展开,来自美国、欧洲的战略界学术界代表应邀访华。

  8月31日,9位来自美国、欧洲的专家学者来到上海浦东,在当日举行的上海金融经济战略座谈会上,向中国学者接连“抛”出问题。

  与会西方专家学者表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地位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罗思义表示,包括电信通讯、绿色能源等,现在中国在诸多科技领域已是领先者。

  就在座谈前,美国“中国全球战略研究所”主任图格鲁·凯斯金在上海酒店的电梯里,偶遇了一个正在送餐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个小小的“惊喜”,让他感受到了中国的技术革命,“我很震惊,因为我在其他地方都没有见过。”他向媒体表示。

  历经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678.70亿元,全球排名倒数第七,到2023年126.06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为什么中国不认为自己是发达国家?”座谈会现场,多位海外专家学者问到。

  对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中国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表示,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中国幅员辽阔,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人均收入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水平也有差距。“中国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刘宗义表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建设基础设施和增进民生福祉十分重要,这也是共建“一带一路”所关注的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为全球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公共服务,更为世界提供了和平与稳定。

  “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国经济政策研究室主任马吉特·莫尔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的发展是基于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这些计划引导经济朝着既定目标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有何不同?”“中国如何推进‘双碳’工作?”……海外专家学者接二连三抛出的问题,在座谈会现场得到了面对面的解答。

  “我参加此行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罗思义表示,通过海外媒体了解中国的信息非常容易,“但我希望了解真实的信息和具体的事实。”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宏观经济环境、贸易冲突、市场动荡、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刘兴华认为,必须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的合作,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领域的风险。

  海外专家学者也表示,当前,全球的交流与合作尤为重要。“全球需要更多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美国威尔逊中心全球欧洲与基辛格美中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克劳斯·拉雷斯说。(完) 【编辑:张燕玲】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