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船舶驶入发展快速航道(经济新方位)

发布时间:2025-01-06 23:56:23 来源: sp20250106

  蔚蓝海洋上,大河航道中,各种类型的绿色船舶应用电力、混合动力和清洁能源起航,为绿色发展提供不同类型的节能环保型航运方案。

  今年4月,中国船舶集团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包括建造12艘甲醇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和4艘LNG(液化天然气)双燃料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两国在绿色低碳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

  10月11日,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在湖北宜昌三峡游客中心(九码头)完成首航,这标志着氢燃料电池技术在我国内河船舶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从远洋到内河,绿色船舶为何受到青睐?目前,绿色船舶生产和研发有哪些新突破?日前,记者对业内人士进行采访。

  紧跟绿色低碳趋势

  研发突破订单增多

  今年以来,瞄准低碳清洁燃料动力,造船业牵手海运公司动作频频,绿色船舶不断取得新进展。

  LNG燃料领域,上半年,沪东中华累计交付大型LNG运输船9艘,新接订单金额超200亿元。中国船企在全球大型LNG运输船的市场份额已提升至35%;

  动力电池方面,7月26日,由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承建的全球最大700标箱纯电动力集装箱船出坞下水,续航能力达到380公里,可实现全程纯电航行;

  甲醇燃料方向,7月,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河柴重工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甲醇燃料发动机首次点火成功,预计首型国产甲醇双燃料低速机产品将在2025年推出……

  不同技术路径的背后,是同样的绿色发展理念。“绿色船舶,即采用先进技术或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降低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船舶。”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绿色船舶的主要特点一是环境友好,船舶产生的污染物少或能得到有效处置;二是节能高效,船舶能效水平较高,运营更节能;三是技术先进,通常采用技术手段或清洁能源提升船舶绿色水平。

  作为全球第一造船大国,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紧跟绿色低碳发展大势,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发展迅速,绿色船舶占比稳步提升。

  看增长趋势,当前我国交付的新造船舶中,采用新能源清洁能源的船舶占比为15.6%,新接订单中这一占比达到50%左右。随着国际上各类减排措施实施,两项占比还将继续扩大。

  看具体领域,LNG动力船舶应用已较为广泛,甲醇动力船舶已进入实船应用阶段;锂电池动力船舶正处在发展起步期。此外,近3年交付船舶中,水动力节能装置使用比例达到68.8%,并实现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可控。

  促进海运节能减排

  推动船舶提档升级

  造船业、海运商为何纷纷将目光投向绿色动力?

  一方面,船舶绿色化将有力促进海运减排。

  “当前,全球贸易量的80%以上通过海运完成,绿色低碳已成为船舶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7月,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新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提出到2050年左右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愿景。使用绿色替代燃料,是实现减排的重要路径。

  另一方面,船舶绿色化也将有效推动客货运船舶提档升级。

  “作为客货运的重要载体,绿色船舶的发展对加快老旧船舶淘汰改造,促进港口绿色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推动水运设施标准升级等起到了关键作用。”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说。

  以不久前完成首航的“三峡氢舟1”号为例,该船为钢铝复合结构,乘客定额80人,主要采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额定输出功率500千瓦,最高航速28公里/小时,巡航航速2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可达200公里。据测算,“三峡氢舟1”号相比传统燃油动力船舶,预计每年可替代燃油103.1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3.67吨。

  “三峡氢舟1”号的能源补给站为位于三峡工程下游杨家湾码头的“中国三峡绿电绿氢示范站”,这是国内首个内河码头型制氢加氢一体站,利用三峡电站发出的清洁电能进行电解水制氢,氢气经过压缩、储存、加注等环节,直接供给氢能源船舶。

  “水运自身具有运能大、污染少、能耗低等绿色低碳方面的比较优势,船舶作为水运行业中的主要运输装备,其绿色化水平的提升将进一步凸显这一优势。”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全国内河已发展LNG动力船460余艘。上海、江苏、湖北等省市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电动船舶发展。中远海运集团等企业正积极开展换电模式电动集装箱船试点,甲醇、氢燃料电池等动力船舶也在试点发展。

  靠港岸电系统的完善让更多船舶用上绿色能源。上半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港口和水上服务区岸电使用量超5000万千瓦时。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近1.3万艘船舶改造,其中游轮、商品汽车滚装船和集装箱船实现受电设施全覆盖。

  “作为世界航运大国,我国应抓住2020年至2030年这个加速突破绿色船舶核心技术的关键窗口期,加快向海运强国迈进,为实现绿色船舶产业化打好基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支持相关技术发展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受益于日趋完善的法规体系和不断进步的建造技术,近年来我国绿色船舶驶入发展快速航道。但总体看,当前绿色船舶规模还较小,完全走向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仍任重道远。

  “建造和运营成本高是原因之一。”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说,从调研情况看,绿色船舶建造成本远高于燃油船舶。例如,LNG燃料动力船舶较新建同等吨级的柴油动力船舶成本增加近40%。且受市场波动影响,LNG阶段性价格高于燃油,一定程度上挫伤船东应用积极性。

  “一些绿色船舶技术总体上还不太成熟。”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些绿色船舶技术总体上还不太成熟,比如氨燃料船舶应用前景好,但氨燃料发动机还处于研发试验期。加之全球航运需协同发展、船舶使用寿命较长等因素,绿色燃料的选择和替代仍需较长时间。

  不过,无论是推动水运业高质量发展,还是加快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绿色低碳已成为船舶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下一步,应加快完善绿色船舶发展的技术标准,开展示范应用、商业推广,并积极争取相关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引导船运企业加快建改造绿色船舶。”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有关负责人说,同时,加大绿色船舶关键技术和装备科研攻关,完善相关服务配套设施,为绿色船舶提供高效便捷的运营服务,从而更好抢占绿色船舶国际竞争优势,加快我国向海运强国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3日 03 版)

(责编:卫嘉、白宇)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