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改良抗真菌剂在实验中毒性降低 或增临床有效性安全性

发布时间:2024-10-28 08:21:33 来源: sp20241028

   中新网 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医学研究论文显示,一种结构改良的抗真菌药其毒性在小鼠和人类肾脏细胞中有所降低,同时保持其抗菌特性。这一进展或增加此类对抗致命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益和安全性。

高分辨率下揭示了一种重要但毒性很强的抗真菌剂的作用机制(图片来自Jose Vazquez)。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论文介绍,两性霉素(AmB)是一种细菌产生的抗真菌剂,作为对抗严重真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使用已有数十年历史。它会形成一种海绵样的凝结物,与称为麦角固醇(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中,作用类似哺乳动物的胆固醇)的分子结合。这一结合会导致麦角固醇从细胞膜中抽出,导致真菌细胞死亡。尽管有效,但AmB对人体有很高的毒性,尤其是对肾脏细胞。目前,还不知道这一毒性是否由于导致真菌细胞死亡的同一机制所致。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Martin D. Burke和合作者共同创造出一些AmB的类似物,改变了这些分子中和固醇结合的部分,旨在观察这些改变如何影响生物活性。他们用这些类似物在人体肾脏细胞中测试发现,肾脏细胞死亡是由于AmB与肾脏细胞膜中胆固醇的结合和抽取所致。他们随后设计了AmB的一种变体,能结合和抽取真菌的麦角固醇,而非哺乳动物胆固醇,能缓解对肾脏的毒性。

论文作者们对有潜力的候选化合物进行大量的有效性和毒性测试(图片来自Michelle Hassel)。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作者称,这项研究得到的化合物(命名为AM-2-19)在人类肾脏细胞和小鼠中对肾脏无害,同时作为抗真菌治疗仍有很好疗效,这一治疗对抗菌药耐药性的抵抗也相对较强。

  论文作者总结认为,本项研究发现的作用机制在许多抗真菌分子中都得到了保留,这一技术可用于降低更多药物治疗中的毒性,增加其临床有效性。(完)

【编辑:刘阳禾】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