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面积提单产促夏粮丰收

发布时间:2024-12-25 00:43:15 来源: sp20241225

原标题:稳面积提单产促夏粮丰收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单产有所增加。夏粮产量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增长2.5%。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夏粮取得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王贵荣介绍,各地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推进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多数省(区、市)夏粮单产增加。

  稳面积 保底盘

  面积稳,粮食生产的底盘才稳。我国人多地少,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必须稳定和提升播种面积。今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9亿亩,比上年增加6.8万亩,总体保持稳定。冬小麦是主要的夏粮作物,今年小麦播种面积3.46亿亩,增加47.5万亩,增长0.1%。

  “藏粮于地”的重要抓手是建好高标准农田。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种植生产条件,是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关键因素。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史鹏飞表示,“田块平整、集中连片、道路通达”能够促进种植结构向机械化水平更高的粮食作物调整。

  在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原武镇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季丰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申继锋管理的648亩制种田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1230斤。“我们种的是‘伟隆169’小麦,直供种子企业。”申继锋说,小麦制种对纯度和品质要求较高,高标准农田地势平坦、集中连片,便于小麦去杂和精细化管理,促进了单品种标准化生产,亩产从过去的900多斤提高到1200斤左右。

  平原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科科长郑晓凡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田头的“六情预测监测站”可在农作物全生育期对“气、水、土、病、虫、苗”等多要素进行生态实时监测,提高了田间管理效率,进而提升产量和品质。

  除高标准农田建设外,王贵荣分析,责任层层压实、政策支持有力、播期墒情适宜是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的原因。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通过开发利用冬闲田、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充分挖掘面积潜力。同时,国家继续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此外,去年秋冬播期间,冬小麦主产区土壤墒情总体适宜,大部地区实现适期播种,实现了冬小麦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提单产 挖潜力

  目前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处于历史高位,增产潜力主要在提单产。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

  去年秋冬种以来,我国选择一批区域代表性强、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小麦主产县,分片区、分类型、整建制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以提高小麦整地播种质量为核心,以培育壮苗构建高产群体为重点,抓住耕种管收各环节,巩固提升水浇地小麦单产,大幅提升稻茬小麦和旱地小麦单产。

  近日发布的夏粮单产数据表明,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初见成效。据统计,今年全国夏粮单产375.2公斤/亩,比上年增加9.0公斤/亩,增长2.5%。其中,小麦单产399.1公斤/亩,增加10.0公斤/亩,增长2.6%。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农业农村部坚持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在增加种植密度、提高播种质量、水肥精准调控、减少产量损失4个方面下功夫,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挖掘单产潜力。同时,今年中央继续实施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政策。主要是保穗数、攻粒数、增粒重,促进小麦单产提升。

  安徽省涡阳县种粮大户张林森是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直接参与者。张林森介绍,自己的农场在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等单位的指导下,已连续5年单产超850公斤。今年克服生长后期的干热风等困难,高产示范田里种植的“安农98”小麦最高亩产达878.6公斤。

  重服务 强保障

  为保证夏粮颗粒归仓、丰收到手,各地全力做好各项夏收服务保障工作。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麦收呈现机具供给足、服务保障强、收获进度快、机收损失低的特点。

  今年夏收期间,各地共计投入联合收割机60多万台,随小麦梯次成熟,引导跨区作业机具自南向北有序转移。麦收高峰期有9天单日投入联合收割机在20万台以上、最多达25万台,小麦机收占比超过98%。

  在保障跨区机收方面,据农业农村部统计,今年夏收期间,各地共设立高速公路绿色通道2970多条、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近3500个,有力保障了农机跨区通行顺畅。开通农机作业服务保障热线电话1340多个,接听电话11300多次,及时解答有关政策咨询、帮助解决麦收困难问题。气象部门定期分析天气形势,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为小麦机收和农机转场提供参考。各地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开设农机优先优惠加油通道5200多个,在机收高峰期间开展“送油到田”服务。

  “我种的500多亩麦子,4台收割机1天就全部收完了。”安徽颍上县新庄村种植大户李伟说。在安徽、河南等地麦收一线,中国供销集团所属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调度200余名收割机手组成跨区作业队,夜以继日开展小麦机收作业。

  今年,更多高效低损收获机具投入生产一线。9公斤—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已经成为跨区作业主流机型,进一步提升了机收效率,基本做到成熟一片、收获一片,没有出现“粮等机”的情况。各地在抢抓机收进度的同时,广泛组织开展机收技能培训和减损比武,麦收期间派出技术骨干加强田间巡回指导,切实提升机手作业水平。

  夏收之后,做好烘干晾晒、夏粮收储至关重要。在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东杨庄村的岱岳区供销合作社所属岱供为农服务中心,储粮2.5万吨的粮库紧挨着一座近28米高的负压式烘干塔。据了解,烘干塔启动后每日可烘干粮食400吨,有效解决了周边农户湿粮的烘干问题。岱岳区供销合作社主任李东涛介绍,该社通过“土地股份合作+企业全程托管服务”的形式,已流转土地5000余亩,并服务4万余亩的土地,助力颗粒归仓。

(责编:杨曦、陈键)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