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发布时间:2025-01-03 02:22:16 来源: sp20250103

  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习近平主席擘画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扎实推进

  国纪平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时代大潮浩浩荡荡。

  2023年,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阔步向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10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

  2023年,习近平主席亲自擘画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扎实推进。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主动有利的外部环境,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步事业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关系发生新的深刻变化。2023年,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全面运筹同各方关系,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

  当地时间3月20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午后,习近平主席乘专机抵达莫斯科。这是习近平同志再次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作为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俄关系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对外政策中都占据优先地位。当前国际形势下,中俄关系如何发展关乎全球战略稳定与安全,关乎未来世界格局演变。

  两国元首会见现场,俄罗斯总统普京诚挚地说:“世界各地都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历程,我对你们的发展成就深表钦佩。”习近平主席回应道:“感谢总统先生历来对中国发展建设给予的肯定、赞扬。我们两个国家有很多相同或者相似的共同奋斗目标,我们都为了各自国家的发展繁荣而努力。中国下一步要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可以通过合作来促进目标的实现。”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对下阶段两国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作出规划和部署。双方重申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共同抵御外部势力干涉内政图谋。中俄双方共同努力,不断丰富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必将为两国发展振兴注入更强动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当地时间11月15日,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见证大国关系史上又一个重要时刻。在全世界的关注下,中美元首会晤在这里举行。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内涵意义,以及中国的发展前景和战略意图,指出中国的发展有自身的逻辑和规律,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也不搞意识形态输出。习近平主席的话语意涵深刻。近年来,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根源在于美方抱持冷战和零和思维,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竞争对手和最重大地缘政治挑战,实施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厘清认知谬误,行动才不会走偏。中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不同,但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更是谁都无法承受的。正确的做法是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找到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中美关系这艘巨轮避开暗礁浅滩、穿越狂风巨浪,不偏航、不失速、不碰撞?”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演讲指出,“中国愿意同美国做伙伴、做朋友。我们处理中美关系的根本遵循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历史和现实共同表明,中美合作造福两国,惠及世界。旧金山会晤中,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中美要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互利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共同促进人文交流。“五个共同”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浇筑起五根支柱,开辟了中美关系面向未来的新愿景。在历史关头,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取得重要成果,为实现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确定性、提升稳定性。

  中欧关系关乎亚欧大陆繁荣和世界格局稳定,需要双方共同维护好、发展好。从4月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在广东省广州市松园同马克龙总统举行非正式会晤,同马克龙总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三方会晤,到11月同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视频会晤,再到12月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习近平主席同欧方领导人就中欧关系中的战略性、全球性议题深入交流,为中欧关系指方向、画蓝图、提信心、增动力。

  一年来,中欧关系呈现全面复苏和稳中向上的良好态势,再度表明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中欧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双方以更深入、更广泛合作拉紧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将为双方发展增添动力,有助于双方更好应对各自发展面临的挑战。中国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愿将欧盟作为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追求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作为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中欧坚持做互利合作的伙伴,将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注入强大正能量。

  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中国意志坚定、步履从容。世界看到中国的清醒与定力、自信与智慧,也看到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大国格局与担当。

  弘扬亲诚惠容理念,坚定不移走长期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

  当前,亚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推进地区合作需要有新担当、新作为。中国坚持将周边视为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首要位置。一年来,中国坚定不移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既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周边环境,也让中国式现代化更多惠及周边,共同推进亚洲现代化进程,使中国高质量发展与良好周边环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中国将继续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同地区国家携手构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共同谱写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10月24日,习近平主席向纪念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提出10周年国际研讨会发表书面致辞,总结中国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理念的丰硕成果,阐明亲诚惠容理念的新内涵、新发展,擘画中国同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新愿景,为新形势下全面发展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提供了科学指引。

  5月,古都西安,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功举办,树立起中国—中亚关系史上一座新的历史丰碑。

  习近平主席主持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指出世界需要一个稳定、繁荣、和谐、联通的中亚,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要做到坚持守望相助、坚持共同发展、坚持普遍安全、坚持世代友好,强调将中国—中亚合作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需要加强机制建设、拓展经贸关系、深化互联互通、扩大能源合作、推进绿色创新、提升发展能力、加强文明对话、维护地区和平。这是新时代以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完整、集中、系统地向国际社会阐述对中亚外交政策,得到了中亚各国元首的高度赞同和热烈响应,也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同中亚五国达成包括《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等在内的7份双多边文件,签署了100余份各领域合作协议,成果之丰、内容之实、影响之大前所未有。

  《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宣布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继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后,中国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两国也宣布在双边层面构建命运共同体,实现命运共同体在中亚的全覆盖。这是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在地区多边和双边层面全落地,为中国—中亚关系提质升级、合作换挡提速提供了战略引领,进一步彰显了六国在更高水平、更高标准、更高质量上开展合作的意志和决心。

  “同志加兄弟”,中国和越南有着特殊的深厚情谊。12月,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总书记同阮富仲总书记进行长时间深入战略沟通,就治党治国经验开展同志式的谈心交流。两位总书记为新形势下的中越关系确立了“六个更”目标,即政治互信更高、安全合作更实、务实合作更深、民意基础更牢、多边协调配合更紧、分歧管控解决更好。两位总书记确定了两党两国关系的新定位,宣布在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这是从中越关系长远发展大局和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团结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历史性决策。

  中越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标志着中国同中南半岛国家在双边和澜湄合作多边层面实现了命运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是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的重要实质性进展,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

  力生于团结,事成于和睦。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地区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将始终做维护和平稳定、促进发展繁荣的中流砥柱,为地区国家共同推进现代化进程、共同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强劲动能。

  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始终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社会有关“全球南方”的讨论增多。“全球南方”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体现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群体性崛起。有关讨论反映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追求独立自主、团结合作的意愿日益强烈,越来越成为国际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一员,我们始终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推动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习近平主席的铿锵话语,表明中国致力于加强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鲜明立场。

  非洲,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8月下旬,习近平主席赴南非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此访立足金砖,放眼非洲和世界,传承中非传统友好,汇聚南南合作新共识,增添和平发展正能量。这次具有战略意义的访问,反映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推动建设公正合理全球治理体系的努力取得重大进展。

  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推动金砖合作机制实现历史性扩员;出席“金砖+”领导人对话会,携手各方构建发展共同体;访问南非,两国元首一致同意携手构建高水平中南命运共同体;出席中非领导人对话会,提出中国助力非洲一体化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新举措……两天半时间,近30场双多边活动,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

  中国以行动诠释承诺,是国际风云变幻中推动全球南方国家联合自强、合作共赢的关键力量。2023年,中国与洪都拉斯建立外交关系,同十几个国家建立或提升伙伴关系,不断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中国积极推动金砖扩员,进一步汇聚金砖力量,提升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习近平主席深刻阐述金砖扩员的意义:“这次扩员是历史性的,体现了金砖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决心,符合国际社会期待,符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这次扩员也是金砖合作的新起点,将给金砖合作机制注入新活力,进一步壮大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力量。”

  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把牢正确方向,增进团结互信”“维护地区和平,保障共同安全”“聚焦务实合作,加快经济复苏”“加强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建议,为上海合作组织在新形势下团结发展凝聚共识、指明方向、注入动力。

  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开放导向、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普惠共享,以高质量增长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让各国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我多次讲,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我们要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发展问题重回国际议程中心位置,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共同解决全球发展赤字。”习近平主席道出中国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让各国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的真诚愿望。

  中国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坚定支持非洲提升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习近平主席2022年11月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强调,中方积极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倡议。在今年8月举行的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中方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是属于“全球南方”的高光时刻,生动展现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彰显推动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担当。

  “中国是全天候的朋友,更是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依靠的朋友”“非洲人民向往中国,非洲各国都希望和中国朋友合作”“感谢中国,让我们共同繁荣,我们的友谊一定会像河流一样生生不息”“中国始终尊重我们,我们也坚定支持中国”……一个始终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中国,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朋友遍天下。

  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

  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金秋十月,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齐聚北京,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2023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最隆重的活动。

  10年来,各方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10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在本届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首次围绕世界现代化深入阐释中国主张:“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一脉相承,提出了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的宏伟愿景,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推动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中国是坚定不移的行动派。共建“一带一路”,这个当今时代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正是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世界现代化的具体行动。

  “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在本届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即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八项行动既有具体目标,也有重要合作倡议和制度性安排,为共同开创繁荣发展前景注入了信心和力量。

  一年来,在遍布全球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现场,新的合作成果不断涌现,新的发展动力不断迸发。共建“一带一路”这一世纪工程,正不断帮助共建国家打破发展瓶颈,为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带来新机遇。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的458项成果均在推进落实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各国加速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数十亿民众以及我们共享的地球带来希望和进步”。

  共建“一带一路”不断结出丰硕成果,让“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发展逻辑在国际社会更加深入人心。尽管国际形势纷繁复杂,中国始终强调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要务,始终主张国际社会将发展作为优先任务。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临近岁末,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纷纷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各方普遍认为,中国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今年将贡献全球经济增长总量的1/3。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中国不断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动能,为全球发展合作汇聚力量。“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道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中国也是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的引领性力量。当前,全球发展事业面临严峻挑战,发展鸿沟加剧,弥补发展赤字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艰巨任务。中国高举多边主义旗帜,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汇聚全球发展合力,展现大国担当。在“金砖+”领导人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已经成立总额40亿美元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中国金融机构即将推出100亿美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从“打基础”“搭框架”到“强合作”“显实效”,全球发展倡议以行动为导向,全面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扣发展中国家最迫切的民生需要,在减贫、粮食安全、工业化、数字时代互联互通等重点领域推进合作平台和伙伴关系搭建,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发展知识分享,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认为,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加强合作“是实现我们为人民和地球设定的共同目标的关键”。

  以团结精神和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一年来,乌克兰危机延宕不止,巴以冲突再度爆发,个别大国企图强推零和博弈、阵营对抗,气候变化、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一系列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没有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实现发展。

  弥补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世界需要的是正确安全理念和负责任行动。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一年多来,中国携手国际社会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倡导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以团结精神和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3月10日,一则重磅消息轰动世界:沙特和伊朗北京对话取得重大成果,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4月6日,沙伊两国外长在北京举行会晤,在中方见证下,沙伊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这是一个轰动事件”“震惊了外交世界”“‘北京协议’具有历史意义”“中国奠定了新的里程碑”……这场举世瞩目的斡旋外交,鼓舞了中东地区的和解潮流,为各国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矛盾提供了重要典范,是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一次成功实践。埃及《金字塔报》认为,沙伊“北京协议”的达成,预示着基于和平与理解的中国方案的诞生。

  乌克兰危机持续延宕,对欧洲乃至全球和平稳定形成冲击。习近平主席提出“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为推动政治解决危机指明方向。访问俄罗斯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就乌克兰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强调“越是困难重重,越要为和平留下空间;越是矛盾尖锐,越不能放弃对话努力”。普京总统主动谈到中国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表示俄方“认真研究了中方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的立场文件,对和谈持开放态度,欢迎中方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应约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时,习近平主席指出,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为和平发声、为和谈尽力,中国担当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

  10月,巴以爆发新一轮冲突,不断升级的局势牵动全球视线,大规模平民伤亡和日益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考验人类良知。关键时刻,中方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公道一边,站在国际法一边,站在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一边,站在人类良知一边。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重点阐释了中方关于巴以问题的立场主张,指出当务之急是立即停火止战、保障人道主义救援通道安全畅通、防止冲突扩大,强调解决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的根本出路是落实“两国方案”。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11月轮值主席期间,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推动安理会就巴以问题通过2016年底以来也是本轮巴以冲突以来首份决议。兼顾当前和长远,中国方案为有效解决巴以问题明确方向。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长期秉持公正立场,高度赞赏中国为保护平民、缓和局势、重启和谈、实现和平付出的艰辛努力。

  一年来,面对各类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全球安全治理。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期间,双方就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加强合作达成共识,有力提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全面深入参与各议题磋商,与主席国及其他各方密切协调,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并就谈判关键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推动各方聚同化异,为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着眼推动加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倡议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安全、治理三方面系统清晰地阐述了中国路径和中国方案,就各方普遍关切的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问题提供了建设性解决思路,为相关国际讨论和规则制定提供了蓝本。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英国哲学家罗素这样评价中国文化中的和平传统:“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今天,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

  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3月,全球150多个国家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云”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主旨讲话,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系统阐释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议意蕴深刻、内涵丰富、体系完整,是对当今各国推动文明发展进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潮流的真挚响应,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

  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独特的时代价值,一经提出就引发国际社会积极反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尊重时代现实、尊重不同文明”“全球文明倡议有助于推动世界合力应对急切的全球性挑战,减少冲突和对抗,通过平等互鉴对话实现人类和谐相处”“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国际人士纷纷表示。

  中国不仅是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者,更是积极践行者。一年来,习近平主席念兹在兹、亲力亲为,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一封封真挚信函从北京发出,送到了匈牙利青少年、中亚留学生、孟加拉国儿童、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师生的手中;一句句亲切话语饱含深情,直达希腊学者、阿拉伯艺术家、比利时友好人士、美国友人、古巴科学家的心里。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蓝厅论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首届“良渚论坛”、“2023从都国际论坛”……习近平主席通过贺信向国际人士讲述中华文明、介绍中国式现代化,倡导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极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年来,中国共产党同各国政党交流互鉴现代化建设经验,帮助各方认识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根基和生动实践,凝聚加强合作、共创未来的信心与共识。柬埔寨、阿尔及利亚、巴拿马、哥伦比亚等多国干部考察团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为本国发展振兴探寻启示借鉴。各方从中国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现代化道路没有固定模式,每个国家都应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多哥执政党保卫共和联盟执行书记阿克莱索·阿朝力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国家可以在尊重自身传统和文化特性的基础上,规划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中华民族是一个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以开放胸怀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各方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 ***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

  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战略自主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中国已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

  展望未来,中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征程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纵使乱云飞渡,我们坚定相信,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坚持自信自立、开放包容、公道正义、合作共赢的方针原则,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更加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继续书写人类命运与共的中国答卷,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营造更有利国际环境、提供更坚实战略支撑,为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作出不懈努力。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叶攀】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