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时代强军目标为导向打造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24-11-26 09:33:15 来源: sp20241126

原标题:以新时代强军目标为导向打造创新团队

作为我国唯一一所培养核生化防护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陆军防化学院深刻领会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意义,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围绕如何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过程中,我们积极践行“深、实、细、准、效”五字诀,采取问卷调查、现地查看、征询访谈、集体座谈等多种方式,深入学院教研单位摸清底数、听取建议,走访军地高校借鉴经验、深化合作,走进基层部队围绕备战急需、打仗急用开展调研。调研组通过梳理发现,学院创新团队建设现状与“服务军队核生化防护、服务国家核生化安全”使命任务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体系规划设计、团队建设效率不高;人才结构矛盾突出、团队发展驱动力不足;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成果转化率贡献率不高等。

当前,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急鼓催征,“三化”融合发展加速推进,如何加紧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助推科技创新,为加快实现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贡献防化力量成为当务之急。下一步,锚定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走好创新团队特色发展之路,我们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抢占“制高点”,搞好“体系化”设计。深入学习习主席关于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注重把握需求与可能、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等关系,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筹划。具体来说,一是找准主攻方向。围绕重大战略需求、备战打仗需要,组织开展联合论证,深入研究创新团队建设发展规律,全面分析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现状,突出特色和急需,梳理各类型团队的主攻方向,重点打造“智能+防化”等一批特色鲜明、交叉互补的创新团队,加强战略性军事科技研究。二是明确目标计划。按照“分批次择优遴选、分阶段接力培养、分层级精准抓建”原则,科学确定团队内涵式发展目标,研究制定建设计划。在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中,聚焦“服务战斗力质效、实用管用可转化”,支持创新团队承担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项目。三是优化组建范式。遵循科技创新规律,摒弃“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旧模式,调整优化创新团队遴选组建标准体系,明确不同类型创新团队建设牵头部门、主责单位、职责要求、申报条件和规模架构,支持“大协作、大联合”,打破以往“小散乱”困局,为发展赢得主动权。

把握“关键点”,打造“雁阵式”团队。精准识人、聚人、用人,推举领军人才,优化人才梯队,构建“头雁领飞、群雁齐飞”的“雁阵”格局。具体来说,一是选准配强带头人。注重考察师德师风,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有胸怀“国之大者”之志气,清楚为谁搞教学、做科研;注重考察带头人的科学素养,带头人应思路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力强,有“会当凌绝顶”之胆气,敢于攀登、勇为人先,清楚往哪走、怎么走;注重考察带头人的领导能力,带头人应善于统筹内外部资源、组织“大兵团”作战,合理进行任务分工和成果分配,清楚如何凝聚团队合力、营造和谐氛围。二是聚力培育核心骨干。选拔一批思想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核心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集中军地优质教育资源,常态化开展送学培训、考察交流,优先推荐核心骨干出国留学,在重大项目申报、专著出版及创新成果推荐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通过重大演习演训、重点课题攻关等实践活动锤炼胜战本领。三是注重培养青年英才。制定培养计划和成长路线图,鼓励青年英才在新学科、新专业、新领域当先锋,选送青年英才到知名大学考察调研,到部队荣誉连队代职锻炼,到联教联训基地开展联合攻关,与地方名校、科研机构、高新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开展协同创新,通过帮带扶持、跟踪考核、分级培训等方式,实现对后备人才的滚动培养。

抓住“牛鼻子”,推广开展“精细化”服务。紧紧抓住“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这个牛鼻子,为创新团队量身打造精准化、差异化的运行保障机制。具体来说,一是协同抓建机制。制定团队建设实施方案和协同抓建计划,明确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对不同类型团队谁牵头、谁建设、谁保障进行一揽子统筹安排。牵头机关主抓主责,提早筹划、靠前协调、全力推进;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密切配合、同向用力;院校定期召开团队建设碰头会,分析建设形势、破解矛盾问题。二是精准扶持机制。纠治管理“行政化”倾向,在“团队主建、机关扶持”的框架下,开辟“人才特区”,构建“共性与特性互补”的精准扶持机制。探索团队带头人负责制度,注重发挥带头人在学术技术上的引领力和团队内部管理的凝聚力,赋予带头人一定的经费审批和管理权限;推广开展分类精准培育模式,让资源保障供给侧与团队建设需求侧深度对接,制定精细的扶持计划和保障方案。三是高效保障机制。根据创新团队的任务特性和成员特点,分类制定适应任务要求的研讨交流、日常管理、文化培育等系列运行管理制度。坚持破立并举的评价机制,根据团队目标要求构建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阶段评价与验收考核、人才评价和团队评估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在坚持以创新能力、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基础上,探索设计多维度、分领域的评价制度。

(陆军防化学院党委)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