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山字经” 做好“水文章”

发布时间:2024-12-24 13:18:03 来源: sp20241224

  初春时节,登上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下溪乡兴隆村的高处,只见四面群山环抱,林海郁郁葱葱,不时有行人穿行在林间小道上。

  检查树木生长情况,预防山体滑坡……带领护林员们巡山归来的兴隆村村级林长杨天德喘了口气说:“这家门口的‘绿色不动产’,可得细心呵护嘞!”

  生态文明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铜仁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积极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一路向“绿”发展。

  今天的“黔东门户”铜仁,县县有穿城秀水、乡乡有青山绿水、村村有田园山水。城市里碧波荡漾,田畴间农机繁忙,绿水青山焕发生机,乡村振兴动能更加澎湃,一曲“绿色”乐章正在奏响。

  1.梵净山更美了

  春节刚过,梵净山管理局紫薇镇管理总站金厂管理站站长姚军就马不停蹄地进村寨、访农户,向大家讲解防火、护林等环境和生态保护事宜。

  横跨铜仁市江口、印江和松桃三县的梵净山群峰竞秀,拥有地球同纬度上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有“生态孤岛”之称。这个完整独立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生存着7900多种生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140种,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基因库”。

  “从前,老百姓世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姚军说,为解决温饱问题,常有人到保护区内偷挖盗采,破坏了“共同的家园”,损害了长远的生态利益。

  “梵净山保护,离不开落到实处的巡护。”自1996年从父亲手中接过守护梵净山的“接力棒”后,姚军便开始常年在原始森林中露营巡护,用脚丈量起梵净山的每一寸土地,精心呵护着这方山水和栖居其中的野生动植物。正是有了姚军和无数护林人的坚守,梵净山才能山更青、水更绿、林更茂、空气更清新,生态才得以恢复平衡。

  多年来,为呵护好这一全人类的自然遗产,铜仁市制定《梵净山社区共管共建实施方案》,构建起以周边3县10乡镇69个村参与组成的大社区保护、协作式参与、网格化管理的大保护格局。铜仁市江口县人民法院设立了梵净山环境保护法庭,负责受理集中管辖的江口、石阡、松桃、印江4地各类环境资源案件,成为贵州省首批设立的规范化标准化环境保护法庭之一。

  同时,通过建立“梵净生态账户”,铜仁市还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机制、保值增值机制、开发激励机制、保护补偿机制、跨区域合作机制统筹起来,加快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

  “云舍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绿汪汪,土家老汉七十八,山歌唱得山花放,好像只有十七八!”春节期间,一场民族风味十足的“村晚”,在梵净山下的江口县云舍村拉开序幕。年近八旬的村民杨胜祥身着民族盛装,精神抖擞,给客人们唱起了土家山歌。伴着土家拦门歌,一碗碗米酒醉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小村外,太平河静静流淌,造就了一片百亩湿地。村寨里,土家风情与诗意山水融为一体,游人如织。近年来,趁着生态旅游发展的好势头,该村统筹湿地保护和非遗传承,打造出“云湖荡舟”“鹤影清波”“泼墨群山”等景观。2023年,全村接待游客超过4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442万元。杨胜祥笑呵呵地说:“靠着梵净山的好生态,大家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

  2.“水经济”更强了

  铜仁不仅山好,水也好。全市水资源总量162亿立方米,优质天然饮用水每日流量7.6万立方米,拥有优质水源点268个。在铜仁市区,发源于梵净山的锦江河蜿蜒流淌、穿城而过。

  “如今,水清山美,开窗见景,真是太安逸喽!”行走在沿江步道上,市民刘兴武谈论着这些年城市的变化。从清晨到夜晚,这湾碧水引来无数市民和游客,徜徉在“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中。

  “10多年前,出门见水还是一件‘打脑壳’的事。”铜仁市碧江区锦江水上环卫工人陈启明回忆起这条母亲河曾经被污染的景象,仍然十分痛心。他说,当时锦江乱倾倒垃圾的现象十分普遍,电炸毒捕泛滥,河面上漂浮着大量垃圾。

  从小就在锦江边上长大的陈启明,于2006年成为一名水上环卫工人,通过划船打捞垃圾,还锦江一片清澈。“那时候,我们一年有300天都在江面上,一天要打捞10多吨垃圾上岸。”陈启明说。

  痛定思痛,铜仁市下大力气积极开展锦江河流域污染专项整治行动,打出工程治理、完善设施、强化执法等“组合拳”。通过多年接续治理,同步推进“通、清、靓”工程,锦江河面终于恢复了清澈之貌。

  近年来,铜仁市先后出台《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铜仁市农村饮用水管理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水污染防治监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逐步筑起了一道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核心,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佛顶山自然保护区、黔东植被保育区、乌江水源涵养区为支撑,乌江、锦江、舞阳河和松江河生态廊道为纽带的“一核四区四廊道”生态安全屏障。

  “石阡温泉水质特别好,这是我第二次来了。”来自山东的游客罗女士在雾气氤氲的暖意中,洗去了白天登山时的一身疲乏。

  有400多年历史的石阡古温泉,是世界少有的既可洗浴又可直接饮用的天然温泉。利用这一天然的生态资源优势,石阡县以温泉养生为切入点,不断推出涵盖“温泉+康养”“温泉+理疗”“温泉+苔茶”等不同体验的旅游产品,以丰富多样的旅游业态,带动冬季旅游经济发展,极大拉动了当地的冬日消费。

  如今,依托储量丰富、浅层优质的水资源禀赋,铜仁各地大力发展天然饮用水、温泉养生、水产养殖等产业,“水经济”持续做大做强。铜仁市委书记李作勋说:“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我们始终坚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

  3.锰产业更绿了

  驱车进入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锰渣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牌子在草丛中格外显眼。为激活“沉睡资源”,铜仁市强化生态治理,为用好锰资源装上“绿色驱动”。

  松桃苗族自治县锰资源储量7.32亿吨,居亚洲第一,是国家锰矿资源战略安全供应核心区。然而,在矿业经济发展初期,“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现象屡见不鲜。生产加工方式粗放无序、锰渣和废水直排,带来了山体破坏、河流污染等“环境债”。

  面对生态破坏、食品安全问题等系列风险考验,铜仁市成立锰污染治理和锰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涉锰的矿、企、库、站实行“四个一策”,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锰矿企业整治等。

  铜仁市还先后出台《铜仁市电解锰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铜仁市锰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0年)》《铜仁市2022年度锰污染治理和锰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对辖区10家涉锰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治理方式,淘汰关闭一批,停产整合一批,升级改造一批,对企业“绿色欠账”的清理不断加速。

  “过去的糟心日子,让大家都堵得慌嘞。”松桃县冷水溪镇黑水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和平说。如今的黑水村,清澈溪流自山间而出,绕村蜿蜒流淌,不时有孩童跳入水中嬉戏打闹。“多亏党和政府重拳出击、铁腕治污,家门口的溪水才重新变清了。”吴和平说。

  松桃县某民营企业,曾经因环保技术落后而面临经营困境,在环保部门的引导和帮助下,他们下决心投资提升绿色生产力,采用无铬钝化全新技术,并在全国首创电解槽悬空管道,实现粉尘不外露,溶液不外排,废水百分之百回收,降成本、降能耗,电解锰成品纯度更高、更优质,成功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治理好锰污染,用好锰资源,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滕建玮是土生土长的松桃人,亲眼见证了松桃县锰矿产业的发展变迁。他说,自己作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者,将持续为锰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并用数据记录下治理锰矿的点点滴滴。

  如今,武陵山区“锰三角”污染综合整治攻坚战力度越来越大。目前,铜仁市已关闭退出锰矿山2座,关停退出电解锰企业8家,实施分批治理、分类管控渣库19座,新建和提升渗滤液、污水处理站9座,锰和氨氮处理能力大幅提升。

  (本报记者 陈冠合 吕慎 本报通讯员 杨巧丽) 【编辑:卞立群】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