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4-12-09 01:50:05 来源: sp20241209

  何德旭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做好金融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发展金融业需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些重要论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系统、深入地阐述了金融的本质和特征、地位和作用、目标和任务、方针和原则,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金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这些重要论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既立足国内又放眼世界、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扎根于我国金融发展的实践,从直接融资到间接融资、从银行体系到资本市场、从货币政策到宏观审慎监管、从金融风险防控到为实体经济服务、从金融改革到金融开放,全面总结金融发展经验,客观地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为新时代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刻阐释了新时代金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重要论述贯穿着强烈的创新精神,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为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面对新征程上纷繁复杂的风险挑战,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全面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金融发展具有全局性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中国金融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统筹兼顾、抓住重点,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发展要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经济与金融的辩证关系。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金融要回归本源,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第一,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培育新动能,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实现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间的动态平衡。第二,要有效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传导机制,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引导作用,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减少无序竞争,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运用现代金融科技,着眼于提升市场研发能力、风险定价能力等,有效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第三,在采取措施防范资金空转、层层嵌套和监管套利的同时,要完善体制机制,防止脱实向虚,营造良好生态,提高实体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提高投资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金融发展要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可以说,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要适应技术创新这一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的要求。既重视适合渐进技术改良的间接融资,又重视支持创新的股权融资,基于资本市场探索的市场化定价模式,引导资金向优质科技创新企业集聚,规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根植于市场创新的融资方式,提高金融体系对航空航天、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创新项目的筛选效率,提升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效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以技术升级为主要依托的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适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我国金融发展要围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目标,瞄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优化金融结构,增强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协同推进经济金融体系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进行针对性部署,形成齐头并进、相互支撑的合力。三是要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继续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鼓励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指数等相关产品创新,建立统一的碳配额交易市场,吸引更多民营资本加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融资行列,通过市场化手段将生态环境影响的外部性内部化,支持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金融发展要基于对总量和结构的科学把握。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必须注重同时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不能偏废。总量上,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稳定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精准有力,不断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创新运用流动性管理工具,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让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还要通过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高货币政策的效力,从而达到降低金融市场波动、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的目的。结构上,要按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用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长效机制。按照市场化原则,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评估等政策工具,推动完善贷款担保、尽职免责、不良核销、资本占用等配套机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金融机构内生动力,提升其服务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助力稳经营主体、稳就业创业、稳经济增长。同时,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对民营企业融资、小微企业融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进行专项考核,引导资金投向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等领域。

  金融发展具有系统性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金融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以全面系统的战略思维统筹兼顾、系统安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要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衔接”。新时代的中国金融发展,不仅要瞄准系统薄弱环节精准发力,而且要深入研究金融体系各要素的关联性和各项举措的耦合性,使各项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施成效上相得益彰。

  金融发展要着眼于健全现代金融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的目标要求。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要以建立规则统一、信息透明、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多层次现代金融体系为突破口。这个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是通过专门的、先进的(现代的)、科学的体制、机制、制度、法律、技术等,规范或促进资金、资本与资产流动。现代金融体系具有政治性、安全性、创新性、开放性、普惠性等基本特征,以金融市场为基础,具备支付清算、金融资源配置、信息传递、资产定价、风险转移与财富管理等基本功能,以及持续经营、资源配置、政策传导、发展创新、风险防控等能力,现代金融体系应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治理有效、功能完善、先进科学且安全高效的。这就要求,在融资结构上逐步由目前的以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转变,并不断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有效发挥其市场融资、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在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大力发展包括首次公开发行、二级市场融资、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在内的多样化股权融资方式,同时丰富债券市场产品和层次,充分体现其融资定价功能。要大力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切实放宽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等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的门槛,使其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从而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的广度、深度、流动性、稳定性和韧性,使其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金融发展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经过多年建设,我国逐步形成了为货币、证券、基金、期货、外汇等金融市场交易活动提供支持的基础设施体系,运行整体稳健。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统筹规划金融基础设施布局,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在进一步完善金融交易平台、支付结算体系、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有关资本配置的法律制度、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制度的同时,还需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一是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更好地发挥资金价格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二是全面推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完善与市场生态改善,完善证券公开发行注册程序,依法惩处证券违法犯罪行为,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三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及信用增进机制建设,在提高信息化水平的同时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形成完备、专业的征信体系,不断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实体经济征信及融资成本。四是统筹规划金融业综合统计、反洗钱以及金融市场登记托管、清算结算、支付、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推动境内外各类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适应金融双向开放的金融基础设施管理体系,保障金融制度、金融体系安全高效运行。

  金融发展要注重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具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为此,我们要筑牢金融安全网,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是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一定要心中有数,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未雨绸缪,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要评估金融机构、企业、居民个人等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承担能力,梳理排查每个风险点的成因、机理、传导渠道,进一步完善金融安全预警体系,有效降低应对金融动荡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努力做到防控金融风险全覆盖,并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在情景分析、压力测试基础上,建立触发机制,制定处置预案。二是强化金融监管协调合作,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金融风险防控格局。要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严厉整治金融市场乱象,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主要包括:突出功能监管,对功能相似的金融产品要按照统一规则进行监管;统一资产管理业务的标准规制,强化实质性和穿透式监管;全面实施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持牌经营,严禁“无照驾驶”和超范围经营;规范产融结合,打击乱办金融和非法集资活动;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统一监管框架,重点在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管理中介与信用中介、投资范围与限制范围等领域强化监管,减少监管漏洞,填补监管空白。三是加强金融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形成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要坚持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并重、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相平衡,提高金融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响应速度。要以保护消费者权益、有效防范风险为前提,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有效监管。要建立监管问责机制,解决金融领域特别是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过低问题。四是加强对金融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具有重大影响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提高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覆盖率和资产质量,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平衡好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推动金融市场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五是做好重点领域高风险机构的“精准拆弹”工作,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注意把握风险处置的力度和节奏,防范风险跨市场、跨区域、跨行业扩散和传染。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稳妥化解大型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风险,进一步规范交叉性金融业务,有序化解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要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既要防止过度追求金融自身发展而侵蚀金融安全基础,又要防止过度追求金融安全而形成对金融发展的抑制,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金融发展具有前瞻性

  风物长宜放眼量。新时代的中国金融发展,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要密切关注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深刻变化,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准确把握金融发展的基本脉络、客观规律和演进逻辑,未雨绸缪、科学预判,统筹当前与长远,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金融发展要致力于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要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我们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的前提下,学习和借鉴全球金融改革进程中“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成功经验,稳步推进金融改革,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一是在安全可控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市场准入,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使开放规则更加透明。二是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金融市场相关业务的准入门槛,继续拓宽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渠道,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加快金融衍生品和外汇市场开放步伐,持续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审慎开放,引入国外成熟专业的金融服务产品和优质外资金融机构。三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推动金融双向开放,加强制度性、一揽子安排,强化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早期干预和风险应急处置功能,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通过金融资产、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有序调整,形成优胜劣汰、正向激励的市场环境,实现高效率资金供给。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过快传导,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应以逐步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

  金融发展要致力于不断完善全球金融治理。当前,全球经济仍面临多重挑战,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地缘政治冲突仍在持续,经济复苏艰难。全球金融监管改革虽然进展明显,但高杠杆、高泡沫等风险仍在积累,货币政策负面外溢效应明显增强,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的出现和发展,必然要求各国央行及国际组织密切监管合作,完善全球金融治理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稳步推进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全球经济治理重点要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大局”。我们应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和治理,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一是继续致力于增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韧性,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推动特别提款权金融工具市场化,充分发挥其在分散风险、降低货币汇兑波动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推进国际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改革,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促进国际金融监管向相对集中统一、公开透明、务实高效的方向发展。三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协作,加强信息交换、政策协调、危机管理和联合行动,共同维护地区及全球金融稳定。

  金融发展要致力于不断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要强化审慎监管和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必须适应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经济形势变化,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将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实现逆周期调节的常态化、系统化和规律化。一是以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为着力点,用好逆周期调节政策工具,在经济上行周期,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增强金融体系应对潜在危机的弹性;在经济下行周期,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切实发挥开发性金融和投资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通过乘数效应避免经济失速下滑。二是进一步完善逆周期调节的监测体系,加强预期管理,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防止金融资产负债超调。三是推动构建涵盖审慎管理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宏观金融稳定框架,强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密切监测和应对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和脆弱性,着力平滑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熨平经济周期,以高质量金融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济日报)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编辑:陈海峰】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