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传花信 山河已春

发布时间:2025-01-04 14:50:42 来源: sp20250104

  当冰雪悄悄融化,瘦柳泛出了黄芽,当暮云下掠过燕子的尾羽,空气中飘荡起青草与泥土的香味,那便是冬已离去,而春正归来了。春的归来,是一湖的荡漾,是满山的花开,是蛰伏后的苏醒,是料峭后的绽放,是一场诗歌的盛宴,也是一曲生命的乐章。当天地间传来春的消息,又有谁不为之欢欣鼓舞呢?

  对于勤劳的人们来说,立春不仅仅是一个节气,还是一声召唤。人们敲锣打鼓,迎接春的驾临;人们登高望远,呼吸春的气息;人们揎拳捋袖,开始计划播种与耕耘。看啊,春来了,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

  ——编  者

  

  立春的味道

  高洪波

  春天,春光,在期盼中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们的面前,给人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我想起自己在2020年2月间写的一首儿童诗,题目叫做《立春的味道》,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春天的味道真好,

  被一张透明的春饼包裹着,

  轻轻地咬一口,

  露出白豆芽和绿蒜苗。”

  我写这首小诗的时候,恰好赶上了疫情。我用一个孩子的视角表达出对春天的向往,更表达出了孩子对在抗疫一线战斗的爸爸的思念。小诗悄悄地写了,也悄悄地发表了。现在我把它重新翻拣出来,向四年后的春天问一个好。

  春天的确象征着希望,意味着阳光、温暖、生机,还有绿色。

  关于立春,南方有南方的习俗,北方有北方的约定。比如在遥远的云南边疆,春天的时候,乡亲们会在自己的堂屋里铺上绿色的松毛。于是,松香和初春的气息,齐齐地洋溢在农家的堂屋里,一脚踏上去,润滑中有一种莫名的欣喜。而北方要吃春,吃春的主要食品就是薄而透明的春饼。春饼不同于油饼,更不是馅儿饼。北方的春饼烙制时一层层抹上黄油,若干张放在一起烙,还有的把它们放在一起蒸。无论是烙制还是蒸制,春饼散发出的都是春的气息。既然叫春饼,春饼里边一定要有特殊的内容,比如白色的豆芽、绿色的蒜苗、金黄色的炒鸡蛋,还有喷喷香的肉块。吃春饼的时候和烙春饼的时候,都是孩子们最欢迎和最期盼的时刻。因为他们都知道,吃完了春饼,满足了自己肚子里小馋虫的欲望之后,就可以开心地到阳光下去游戏、去嬉闹、去和小狗们玩耍、去和小猫们逗趣,或者拿着一把玩具枪在院子里互相追逐,或者戴着孙悟空的面具,轮流表达自己对英雄的崇拜之情。

  春天属于大地。我认为,春天更加属于快乐的孩子,因为孩子们的生命律动与春天天然地共鸣。他们唱着向往春天的歌,他们呼吸着有几分暖意的空气,他们更愿意用鞭炮的脆响迎接生命中又一个美好的春天。

  春天、春光、春意,加上春联,天地间便拥有了浓浓的不可遏制的春色。这春色更集中地体现在一盆芳香而又碧绿的水仙花上。无论是“玉玲珑”还是“金盏银台”,无论是雕过还是没有雕过,水仙在北方有着一种不可替代的春之使者的作用。当然更具有代表性的是金黄色的迎春花,可惜它们绽放的时间要更晚一些。

  春天里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声音,那就是从花鸟市场里买回的翠绿色的蝈蝈。这种反季节的鸣虫是北京孩子们的最爱,也是唤起我童年记忆的一种特殊的寄托。蝈蝈们在笼子里用夏天才有的大嗓门纵情地叫着,它们本是属于夏季和秋季的昆虫,但是由于人工饲养的技巧,它们在四季的任何一天都可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从花鸟市场买回两只大肚子蝈蝈,相当于找回童年的乐趣,让我想起小时候捕捉蝈蝈的特殊的快乐,在蝈蝈的鸣叫声中,春天就这样来到了我的身边。有了这样的生活经历,我甚至觉得,大肚子蝈蝈也是春天的使者。

  童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沉浸在童心和童趣中的一段宝贵的、诗意的时光。我是一个痴迷于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最近,一本由我主编的童书《百年百首童诗》出版了。我觉得,这本书是被春意和春光所笼罩、所包裹的一本饶有童趣的书,我愿意把它奉献给每一个热爱春天的孩子和成人。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说,《百年百首童诗》也属于每一个零到九十九岁的热爱诗的人吧。

  热爱诗,你就会热爱春天;喜欢诗,你就会喜欢春天。

  诗和春天同在,诗与童年同在。所以在春光明媚的此时此刻,我祝福每一个人心中都洋溢着春意,眼里都充盈着春光。在向未来、向阳光、向希望发出自己的呐喊声时,你张开双臂,春天就来到了你的怀抱里。

  

  人勤春来早

  乔忠延

  今年春来早。龙年紧着脚步往前赶,仍然落在立春节气的后面。迎着飞雪,顶着寒风,不少人构思着春天的蓝图,擘画着新一年的美景。而且,不是今年如此,年年都如此,代代都如此。人勤春来早,不只是挂在嘴上的俗谚,而是祖祖辈辈的传统。

  在我的记忆里,每逢腊月,奶奶都要去赶集,去置办年货。年货的多少,要看衣袋里钱的多少而定。钱多就多买,钱少就少买。但有一样,钱再少也必须买,那便是一张《春牛图》。《春牛图》是幅年画,但又不是普通的年画。这幅年画分为两个板块,上面画着一头高大的黄牛。黄牛迈着从容的步子,走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头上是飞舞的燕子,脸前是曲绕的小溪。溪水潺潺流过,不再是冰封雪盖的寒瘦模样,绽露出初春的灵动。画的下面是日历,一年的日子和二十四节气都标示得清清楚楚。

  儿时的我幼稚得很,总觉得《春牛图》没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年画热闹好看,为什么还要年年买《春牛图》回家?爸爸给我讲,农家过日子离不开《春牛图》,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时令都在上面。屋里贴上这张画,啥时候该种,啥时候该收,心中就有了数。家家便会早准备,早动手,不至于耽误农时。我又问,那为啥不画别的稀奇物,只画个看烦了的大黄牛?爸爸告诉我,黄牛能犁地,能拉车,春天播种,秋天收获,都要靠它卖力气。最有趣的是,这幅画还隐藏着打春牛的风俗。

  往昔立春这日,天色刚刚泛亮,乡亲们已经集聚在村东的田间。暖融融的太阳一露头,就有身穿锦袍的“春官”下令:“开打!”于是,身着武士装的“句芒神”手持长鞭快步上场,左蹦右跳,啪啪的鞭声随之炸响。当然,这里的春官和句芒神都是村人扮演的。众人正看得眼花缭乱,就见句芒神旋舞到了“春牛”的身边,使劲抽打了一鞭。哗嚓一声响,“春牛”的肚子炸裂了,里面装的核桃、红枣、花生、炒豆,瞬间迸溅出来,散落一地。

  顿时,围观的人群欢声雷动,早有眼疾手快者飞身上前捡拾,拾到了,马上就吃。自然跑得最快、抢得最多、吃得最香的都是孩童。老辈人说,吃了“春牛”肚子里的食物,五谷能丰登,家业能兴旺。因而,老老少少都在抢,抢得欢天喜地,抢得红红火火。儿时听说打春牛,只觉得好玩、有趣味。长大了才明白,看似在打牛,实际是鞭策自己。打春牛寄寓着乡亲们早行动、早发力、把握初春时光的美好心愿。

  别看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我的故乡却得益于龙祠泉源,被誉为北国江南。从泉源流出来的多条河水,灌溉着十万亩良田,年年五谷丰登。

  跃入新时代,乡亲们不仅要让良田长小麦,还要借助道道清泉,种水稻、栽莲藕,铺展观光游学的田园画卷。

  这边谈笑风生谋划新一年的光景,那头忽有威风锣鼓敲打起来。威风锣鼓就是威风,气势雄浑,惊天动地。我以为是有什么欢庆仪式,一问才知道,是过大年时要出门献艺,抓紧排练。这闻名神州的威风锣鼓,早就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如今文化消费不断增长,每逢节庆,多地争相请去助威添彩,春节当然是生意最火爆的时候。原先只是一枝红杏闹春意,几个鼓,几个钹,几张锣,就打得满堂喝彩。但一支队伍哪能应对得了多地邀请,于是再发展,再训练。如今,已经是十支、几十支队伍,仍然无法满足需求。于是顺势而为,来他个“百般红紫斗芳菲”。这铿锵的锣鼓声,便来自拓展训练的场地上。

  威风锣鼓训练完一个曲牌,暂作歇息,就听见一阵欢声笑语飘过来。这是干啥?悄悄抽身,循声走去,宽阔的大厅里聚满了男男女女。有的扎龙灯,有的糊旱船,有的绑竹马。这不稀奇,都是为年节闹社火做准备。稀奇的是,龙灯、旱船和竹马,样样都已摆下一大摊,满大厅的人还在忙个不停。一村一队闹社火,哪能用得上这么多!更令人新奇的是,还有人在裱糊社火队伍中从未见过的“黄牛”,莫非是要来个别出心裁,拔个头筹?问出口来,才知道自己早已落在时代后边。这些都是新开发的商品,见到订单才制作。那几头“黄牛”也一样,而且是我从未见过的春牛。如今传承了打春牛的民俗,再现传统风情,增添文化乐趣,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在娱乐中感受传统民俗的深厚精神内涵……我禁不住咂嘴吐舌,何曾想到乡村形成了节庆展演非遗的产业链!

  走出制作非遗文创产品的场馆,我背后仍然回荡着乡亲们的阵阵笑声。此时,威风锣鼓又敲响了,欢笑声、锣鼓声融为一体,像是滚滚春潮激荡着乡村大地。人勤春来早,新时代,争朝夕,和着鼓乐声、欢笑声,加快了节奏,加快了步履——

  春天,热热闹闹地来临了!

  

  你好,春天

  周华诚

  每年立春这一天,我都要早早起床,和孩子们一起接春。立春是个特别的日子,春天从此开始,我既然是种田人,更应认真对待才是。

  浙江衢州,是我的家乡。在衢州市柯城区的九华乡妙源村,有一座梧桐祖殿,那是一座春神殿。自2005年开始,这里恢复了立春祭活动。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浙江衢州市的“九华立春祭”、浙江遂昌县的“班春劝农”、贵州石阡县的“石阡说春”等与节气相关的民俗活动,更加受到人们重视。每年立春日,村民熟悉的祭春喝彩谣都会在梧桐祖殿唱响。我也和村民们一起,在这里迎接春的到来。

  “今日立春,三龙报喜讯。”“好啊!”

  “春回大地,复始万象新。”“好啊!”

  “春神护佑,福祉惠万民。”“好啊!”

  …………

  梧桐祖殿外的广场上,伴随着热闹的节令鼓点,村民们开始舞龙。二十四名少年身穿绿衣,头戴柳条圈,手提油纸灯笼排着队,在一声声喝彩谣中,迎接春神的来临。

  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梧桐祖殿祭春神的活动,是在2005年——那时我还在《衢州日报》当记者,而深山里的妙源村尚不为外人所知。小小的山村,小小的梧桐祖殿,村民们每年举行仪式迎接春神句芒。这个立春的活动太有仪式感了——祭春神、敬土地、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人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迎接春天,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立春活动,已在三衢大地悄悄流传了千年时光。作为活动的一部分,在离梧桐祖殿不远的稻田中还有一场“鞭春牛”的仪式。村民在田野中间摆开场地,牵来一头水牛,给牛披上红绸,牛头扎着大花,一位老农一手牵绳,一手扶犁。还有一位少年装扮成牧童,手持彩鞭。吉时到,少年鞭子一挥,水牛稳稳迈步。此时老农将犁尾稍提,犁头扎入土地,水牛就牵引着木犁翻开了春天这本书的第一页。

  新鲜的泥土犁开来,热气升腾,田野里都是春的气息。

  水牛从来都是立春这天的主角。人勤,春来早;牛勤,春意闹。牛在中国南方的传统稻作生活里,是不可或缺的形象,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在我自小生活的村庄里,牛原先是很多的。春天到来,耕田人穿着蓑衣,牵着牛,行走在烟雨朦胧的田埂上,这是村庄春日里最为常见的一景。我从课本里读到了春天,从唐诗宋词里读到了春天,更多时候,我也是从村庄的耕田人身上读到了春日的消息。

  我去寻访村庄里的一名耕田人,听他讲过去的故事,记录耕田的技艺,以及“牛口令”和“两犁两耙一耖”等工序,并且用文字详细记录下来。耕田,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耕田人以田为纸,以犁为笔,以水为墨,牛与人一起挥毫泼墨,在大地上“作画”。一人一牛,来来回回,在一方方画纸上绘下他们的作品。劳作结束后,农人肩负犁铧,手执鞭梢,人与牛一前一后,行进在回家的田埂上,这也是乡间最具标志性的生活一景。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村里的耕牛逐渐减少了,代替耕牛在田间来来回回的,是“铁牛”。“铁牛”不用饲养,耕作效率也更高,受到了村民们的欢迎。

  又是一年立春,为了让城里来的朋友们体验到传统耕作的乐趣,我特意请来一位老农和一头水牛,在水稻田里迎接春天,开启春日第一耕,同时也展示传统的耕田技艺。春雨滋润大地,田埂上芳草正在苏醒。牛下了地,犁头耕开了春日的田野,我候在犁头前面按下快门,记录下春牛奋蹄、泥土翻开的珍贵瞬间。一年又一年,我们这片田野里,吸引了很多城市里的大朋友小朋友,春日里播种、插秧,秋天里割稻、扎稻草人、搞艺术展。我们与老农一起劳动,让一片稻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归乡青年来到稻田,建起民宿和研学基地,尝试走农文旅结合的乡村振兴之路。文艺家们也来到稻田,创作出一篇篇充满地气和生活气息的佳作。

  “春来啦——”

  随着一声高亢的吟唱,梧桐祖殿内响起悦耳的鼓乐,殿外鞭炮齐鸣,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眼前“九华立春祭”的场景里。又一个春天如期到来,农人笠檐滴水,草尖露珠晶莹,大地和村庄又充满了活力。

  立春,农事启。从这一天开始,四时光阴就在农人的劳作中悄然流转。这是一个节气,也是一场号令;是一次祈福,更是一次动员。春归矣,万物复苏,激情与力量开始在大地上涌动。我也在这一天向城市里的好友们发出邀请:一起来乡村吧,在古老的土地上开启新的生活,写下我们自己的四季故事!

  

  泰山之春

  王剑冰

  这天早上,整座泰山,变成了一座通体深红的山。空气的明净通透,使得深红没有一点杂质,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釉彩。

  泰安人说,这种景象,一年也见不到几回,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

  《诗经》有赞:“泰山岩岩,鲁邦所詹。”泰山处于东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泰山那雄重盘礴的山体,有着直达心灵的神秘色彩,有着安定、康泰的丰厚内蕴。泰山也便承载着“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已经立春。阳光照耀天空和大地。一只鹰飞过,像一个舞者划过冰面。我似乎从来没有听到鹰的叫声。鹰一声不吭,就那么轻轻地划过山巅,向前冲去,和阳光一个方向,在泰山之穹拉出一缕丝滑的弧线。

  太阳越升越高。天空像是刚洗过,简直就是一整块晾晒的农家蓝花布,那么亲切,那么好看地在微风里飘展。这时你会想到母亲,想到应该带她来看看泰山,看看她晾晒过的老蓝布,看看她天天伴随的日落和日出。站在山顶,她就会看到她自己。我的母亲,她会激动地落泪。

  现在落泪的是我,我的母亲如许多母亲一样,勤劳一生,终了都没有走出她的那片天地。那么,我替母亲好好看看泰山,看看泰山提供给世界的无尽的意象。母亲一定知晓的。

  昨晚,泰山顶上出现了一轮又大又圆的白玉盘。它确实是一枚月亮,没有泻出辉光,白里泛着青蓝。而且离我非常近,如此之近,像是谁有意将画面推移过来。

  泰山上的植物在云雾中发育,逐渐挺直自己的腰杆,实际上是挺直了自己的个性。这些植物,有些是独立的个体,有些是以群体的形象出现,有的甚至开出了小小的花朵。还有,那些历经无数岁月的松柏,或在石缝中直立,或在山崖边斜逸,将一些葛藤也拉了上去。

  泰山展现的不光是岩石,也有另一种生命的渲染。我虽然叫不全它们的名字,但我知道,它们悄悄汇集,增添着泰山的风采。

  四下里流淌的泉溪,将大山深处的信息传递出去。鸟儿有使不完的劲,它们飞来飞去,叫来叫去。从这个山头飞到那个山头,从那个山头再飞向另一个山头。风这里摇那里晃,没有一时消停,把崖间的野青茅一会儿翻过来,一会儿翻过去。

  随着时间变化,那些植物更不一样了,为山体染了浓浓的一层墨绿。就此知道,泰山的春天真的来了,泰山的春天不仅如此,各种各样的色彩都会呈现。

  天上的云一大块一大块的,而且压得很低。暗蓝的云与白色的云交叠着,在风中翻来覆去地滚动。这个时候望向泰山,也就看到了云海奇观。

  泰山从浓重的云团中奋然而出,那些“五岳独尊”“昂头天外”的石刻格外亮眼。难怪大诗人李白站在山顶狂啸: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泰山,以它的宏大深沉、雄壮威严屹立于天地间。正如哲人所言,是一部宏大的人文与自然的教科书!

  朝晖洒满了中华大地,在这片土地上,朴实而又勤劳的民族,谱写着一页又一页华章,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渐渐地,一个动人的景象显露出来,通往岱顶的山道上,那么多的人在攀登。他们一个紧随着一个,层层叠叠,如同在激情满怀地踏浪而行。他们知道,只要攀登,就能到达心中的那个顶点。

  俗话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春天是一年的开端,春天攀登一回泰山,就好似人生拥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在泰山,从红门到山顶都会看到“登高必自”“惟天在上”的各种启示。人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人说“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人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泰山给人以无限的精神。登山一如人生,需要刻苦与勤奋,需要决心和勇气。登泰山,也等于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与超越。

  看,登山的队伍中,有老人有孩子,还有挑山工。无论雨雪风霜,泰山挑山工始终与攀登的人们一路相伴。多少年来,他们凭着坚忍与毅力,将人们的所需挑上山顶,装饰了泰山,丰厚了泰山,也成为泰山上活的山岩和脊梁。登山者看到他们,立时就有了参照、有了鼓舞、有了劲头。

  人群中,一位老者说得好:一年里,无论你做什么,只要想到泰山都上去了,还有什么做不好的事?

  春天来了,春天的泰山迎接着登泰山的人们。登山道上,人们或者都会想起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5日 20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