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集体经济“金钥匙”打开农民“增收门”

发布时间:2024-11-28 11:55:29 来源: sp20241128

新华社西安电(记者陈钢 李亚楠 雷肖霄)进入腊月,年关将至。71岁的杨有山跟老伴坐在炕头,盘算起2023年的收入:合作社股份分红8000元,门面房租金5万多元,村里发了1.2万元的老年人生活补贴。“算下来有7万多元,托集体经济的福,日子越来越好了!”

杨有山所在的陕北榆林市靖边县张家畔村,多年来发展了餐饮、住宿等18处集体经济实体。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66万元,其中400多万元用于村民分红和福利发放;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600万元。“集体经济家底厚了,村民财产性收入才能稳步提升。”张家畔村党支部书记李忠说。

村史馆里记录着张家畔的发展史。20世纪90年代,在党支部坚持下,村集体保留70%的土地,为集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之后30年,持续壮大集体资产,为困难村民兜底保障;2017年进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股份合作社,村民变股民,参与集体经济管理和分红……

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界处的榆林市,近年来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农民收入节节提升。

在榆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许多“块块田”“绺绺地”整合集中,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降本增产;许多山梁沟峁间的窑洞变身特色民宿,村民吃上“旅游饭”;许多土地资源贫瘠的村庄抱团发展,“联村共建”吸引企业落户……发展至今,榆林市已实现集体经营收益全覆盖、集体经济薄弱村全消除,集体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达到300多个。

在榆阳区大纪汗村,50岁的高志伟将自家两亩耕地流转给一家种业集团,自己靠种地手艺在农场务工,他说:“除了流转费,每个月还能领5000多元工资。”

产业发展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回乡创业。榆阳区赵家峁村打造“杏花溪谷、峁上人家”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村,年旅游收入近千万元。村民赵浩浩2019年回到家乡,投资了一家窑洞民宿,2023年高峰时期,每天能接待200多人。

产业兴旺为美丽乡村提供了广阔舞台。在黄河岸边的佳县赤牛坬村,100多位村民身着传统服饰,变身“演员”,用窑洞做背景,用农具做道具,耕种、打夯、纺线,为游客再现黄土高原上祖辈生产劳动的场景,昔日小山村摇身变成3A级旅游景区。

村民李延利说:“除了土地流转费,还有村集体分红、演出费、自家小买卖的收入。我给孩子买了一套市区商品房和一辆轿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集体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为农民打开致富增收之门。越来越多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展现出收入丰、产业兴、生活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苗霞说。

(责编:王震、陈键)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