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年的“强基计划”,今年有何新变化

发布时间:2024-11-29 05:46:46 来源: sp20241129

原标题:实施四年的“强基计划”,今年有何新变化

“强基计划”,旨在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强基计划”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

自2020年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9所高校相继开始实施“强基计划”,每年招录6000余人。今年,首批入学的“强基计划”学生已上大四。实施4年来,“强基计划”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有哪些创新和探索?今年的“强基计划”有哪些调整和变化?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1.优化专业布局,服务国家战略

随着2024年“强基计划”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在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的布局愈发清晰。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超过10所高校新增或扩大了“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新增了海洋科学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武汉大学新增了地球物理学专业,这两个专业是首次纳入“强基计划”招生。

高校优势学科专业也进一步纳入“强基计划”招生。如上海交通大学增加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浙江大学增加生物育种科学专业,中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都新增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郑若玲指出,近年来,“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呈现不断变化、数量扩大的趋势,反映出该计划在传统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招生的基础上,又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的一些基础学科专业纳入了招生,这对于培养关键领域拔尖人才、提升其创新性与竞争力十分有利。

2.创新评价方式,精准选拔人才

对照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4年来,“强基计划”在人才选拔方式上有什么创新?

“总体上看,‘强基计划’的招生选拔方式呈现出由单一、刚性向多元、弹性方向变化的趋势。”郑若玲介绍。

今年,“单科破格入围”的新模式格外引人关注。北京理工大学规定,如有高考数学单科成绩取得满分的,可破格入围学校考核;西北工业大学规定,高考数学单科成绩145分及以上的考生,可申请破格入围学校考核。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多所学校都引进了“单科破格入围”新模式。

“由于数学在理工类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今年特别制定了数学成绩优秀的考生破格入围校考的招生政策。希望通过不拘一格的人才选拔模式,招收更多学科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具有潜力的优秀学生。”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浩宇表示。

在入围成绩计算方式上,目前,共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采用核心科目加权入围政策。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今年新跟进此项政策,南开大学更是将加权科目扩展至数学、物理、语文、化学和生物,让加权核心科目更加丰富。

“在高校考核环节,各校设置的笔试和面试比例也各不相同,有的院校取消了笔试环节,更加倚重面试对考生综合素质进行考核,重点关注考生的志向、兴趣、天赋是否与‘强基计划’学科相契合。这些都是有益探索。高考多样化招生探索走到今天,许多学校的招生能力有所提升,人才观与教育观等理念也得到更新。”郑若玲表示。

3.突出因材施教,重视衔接培养

在培养方式改革上,4年来,各高校一方面积极探索书院制、小班化、导师制等个性化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探索建立了本研衔接培养的长周期培养模式,助力学生攀登科研高峰。

据了解,清华大学为“强基计划”学生成立了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个实体书院,安排院士、年轻科学家与学生们学习、生活在一起,强化对学生的言传身教。4年来,不少学生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有的还在国内外科技创新大赛上斩获大奖,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等。

中国人民大学深化“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机制,按照长周期培养思路,系统设计本研一体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和学术训练体系。“学校依托各‘强基计划’培养院系优质学科资源、师资团队和重大科研培养平台,组建专题研究小组,成立特色研究项目,促进建设跨学段、跨学科的学生共同体、学术共同体。”中国人民大学书院建设与管理中心副主任、明德书院副院长华建光介绍。

“在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衔接’与‘协同’。”郑若玲表示,“‘衔接’是指试点高校建立本研衔接的培养模式;‘协同’是指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推进科教协同育人。这些举措有助于强化人才培养的连续性、交叉性与针对性,提升人才选拔与培养成效,切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据了解,去年年底,首批入学的“强基计划”学生已完成了本研衔接转段工作。此前,多所高校公布了“强基计划”学生的转段数据:南京大学共有115名学生成功转段,其中直博生30人,硕士生85人;上海交通大学2024级“强基计划”学生转段名单显示,共有130人顺利转段进入直博或硕士研究生阶段。

“为了帮助首批‘强基计划’学生顺利转段,中国农业大学组建了院士领衔的‘百人导师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在导师库范围内与意向导师进行双向选择。2023年,学校已完成首届‘强基计划’学生的本研衔接转段工作,最终,首批生物科学专业的30名‘强基计划’学生里,有26名按照直博生形式继续培养,4名按照硕博生形式继续培养。”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白菲介绍。

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并非所有“强基计划”学生都成功转段,也有部分学生在这个环节申请退出。对此,郑若玲表示,本研衔接培养模式不应是静态的“保险箱”,而应是动态的“筛选器”:“在这一过程中,应实行严格的考核与退出机制,通过自愿申请退出或考核不合格退出等方式,将那些学科基础不牢固、对‘强基计划’缺乏兴趣与热情的学生分流出来,并增补一批对基础学科有强烈兴趣、有良好潜质且有能力完成培养目标的学生,从而保证进入转段环节的学生是真正有兴趣、有天赋、有志向、能够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动态的‘筛选器’还有助于纠正学生在报考该项目时存在的功利主义倾向,维护‘强基’招生的公平性、提升人才培养的科学性。”

(记者 唐芊尔 通讯员 宋笑语)

(责编:李昉、孙竞)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