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童们的足球梦

发布时间:2025-01-05 16:32:44 来源: sp20250105

  ■本报记者 沈竹士

  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特殊教育学校,午后的暖阳洒向碧绿的球场,一场特殊的足球赛正在进行。新疆盲足少年坐镇“主场”,迎战上海盲人足球队。

  他们佩戴白色遮光眼罩,身着整齐队服。尽管看不到,但他们依旧在绿茵场上听声辨位,带球奔跑,并与队友传切配合,射门得分。

  盲人足球除了守门员视力正常外,其他盲人运动员需要靠声音辨别方向:比赛使用的4号足球内胆里有6组铃铛,铃铛的声音提示着球的位置。对手球门后站着一名进攻引导员,和中场的教练、本方的门将一起,通过呼喊声标识出攻防区域。盲足队员的要球和跑位,则依赖互相之间“喂喂喂”的叫喊。

  比拉力·亚森是最早加入球队的球员之一,被大家称为“大力王”。就在4个月前,他和另外3名盲足少年飞越5000多公里,来到上海。那也是比拉力参加的第一场正式比赛,陌生的场地让他感到紧张,好像回到了初次踏上训练场的时候,分不清球门所在的方向,也找不到队友和那个足球。确切地说,他的感觉失准了。返疆后,他“疯狂”打磨自己。这一次在主场,比拉力在赛场上展现出强有力的进攻和防守状态。

  2021年,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指导下,经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和莎车分指挥部、上海市人民政府驻新疆办事处、莎车县委宣传部、莎车县教育局、《喂喂喂足球队》纪录电影剧组、莎车县残疾人联合会等单位和部门组织协调,上海市盲童学校携手帮助莎车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首支盲人足球队,取名“喂喂喂足球队”。

  在“安静”的球场上,看不见的比拉力和小伙伴们追逐着属于自己的那道光,脚下足球的铃声正变得更加响亮。伴随着一阵“喂喂喂”的呼喊声,足球真切地滚到了比拉力的脚下。

  射门——

  足球成为生活中的一道光

  比拉力是一名B1级盲人运动员。B1的意思是全盲,没有视力,也没有光感。

  他出生在莎车县依盖尔其镇的一个普通村庄。他先天双目失明,家里依靠养殖牛羊为生。2016年,到了上学年龄的比拉力来到莎车县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生活,这也是他第一次走出家乡。每周,比拉力乘车40公里,向西穿过叶尔羌河,到莎车县特殊教育学校上学。

  全盲的生活,缓慢又安静。他们摸着墙壁、搭着同学肩膀走路。在学校里,盲童们可以选修乐器或手工,想要纵情奔跑则是一种奢谈。

  新疆是足球的热土,喀什有“儿子娃娃”足球队。2021年,两名喀什体育教练赴上海市盲童学校培训。随后,两人来到莎车县特殊教育学校,带来一个没有人听说过的新词语“盲人足球”。那一天,听到可以踢球时,是什么样的感受?对于比拉力而言,他感觉空洞的眼睛里好像有了光,身体按捺不住地躁动起来,好像在谈论一种令人上瘾的东西。

  在上海,事情也在起变化。《喂喂喂足球队》纪录片摄制组想要记录特殊人群孩子的生活,制片人苏逸琰拜访了上海盲人足球队主教练张健。张健是国内首批盲人足球教练之一,有近20年的盲足训练经验。今年6月,张健前往莎车县特殊教育学校,精心组织足球训练,并挑选4名队员来沪训练和比赛。在多方努力下,一个40米乘以20米的球场被复制到了莎车。人工草皮取代了硬质塑胶地面。球场四周安装了一米多高的挡板。球门用厚实的软性材料包覆,减少撞伤的风险。

  现在,“喂喂喂足球队”共有13名队员。他们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希望代表新疆队参加2025年全国残运会比赛。

  盲人足球是一场克服恐惧的游戏

  13岁的阿地力江·吐尔孙今年上六年级,是来沪的4名少年中年纪最小的。他皮肤白净,眼睛很大,如果不是全盲的话,应该会有飞扬的神采。这样清秀的阿地力江,在训练中摔折了手臂。“他还哭了嘞。”比拉力笑嘻嘻地说。阿地力江腼腆地笑笑,不说话。

  初到莎车,张健家访了每一位盲足队员的父母。热情的家长端出羊肉,要他吃个痛快。但是张健有一件严肃的事情要说:参加盲人足球,将来在球场上要受伤的。平时十二分小心地保护孩子,现在要面对受伤的风险,能接受吗?

  盲人足球入门的门槛是要跑起来。一般人跑步时重心前倾,前脚掌蹬地,双臂收拢,动作连贯。盲人习惯了摸着石头过河,双手微张,身体重心后倒,也就是所谓的“盲态”。即便心知前方是空旷的平地,也很难克服来自本能的恐惧。

  没有人愿意看到孩子受伤,但盲人足球本就意味着冒险,某种程度上说,盲人孩子在生活中受到了“过度”的保护。现在,他们需要超越自己的心理底线。

  要学跑,先学摔。张健执教这些年,见过太多伤病,脚踝骨折、鼻梁骨折……苗子能不能培养出来,就看能否突破心理这一关。在莎车,张健相中了16岁的努尔阿布都拉·玉苏普,也把他带到了上海。这个孩子球感出众,动作速率快,能够娴熟地做出拉球转身等动作。他的眼睛还保留了一些光感,或许正因如此,他在跑动中比全盲孩子要多一些顾忌。

  为了克服这种恐惧心理,张健想了很多办法。起跑前,他告诉队员,你离对面的挡板还很远,有足够的冲刺距离。他指挥队员追逐皮球的声音,听到铃铛在响,说明球还在滚动,前方是安全的。随着训练的深入,努尔阿布都拉始终无法摆脱心理上的恐惧。张健说:“比赛的时候要戴遮光眼罩,他不戴眼罩和戴眼罩踢球,完全是判若两人,他是有点可惜的。”

  努尔阿布都拉最终决定退出足球队,他在这条冒险的路上已经走了很远。比拉力也想过放弃踢足球,阿地力江也想过要放弃,他们坚持住了,还要继续走下去,不仅能够满场飞奔,双脚脚内侧的盘球推进也越来越熟练。队员进进出出,老队友退出了,又有新的盲童学生加入球队。

  通过足球,盲足少年们领略到了无光世界里别样的精彩。他们有了教练、有了队友,未来还有可能走上更大的舞台。

  “其实家长有时候比孩子还高兴。”球队主教练阿地力江·艾尔肯说,“有一个队员现在已经成了村子里的名人,他的奶奶知道孩子能跑着踢足球后,心里别提多高兴,走街串巷碰到邻居见人就说盲足少年的故事,为孙子自豪。”

  帮助少年们带着自信融入正常生活

  依布拉音江·阿不都外力,左眼残疾的九年级学生,球队主力前锋、队长,对阵上海盲人足球队时梅开二度。以前的他有点胖,体力也不好。自从参加足球队的训练和比赛,他壮多了,身高从1米70长到了1米86。他说:“爸爸妈妈看到运动给我带来的变化,特别高兴。”

  “球场的角逐传递着永不停歇的希望,而球场之外,同样有许多收获。孩子们不因看不见而束手束脚,听觉通感了视觉,能极大地帮助他们融入正常生活。”莎车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益荣说,“把孩子们带去上海,也是想让他们感受上海的盲人是如何生活的。当孩子们知道了盲人可以上班,可以开店,对未来会有更多思考。”

  视障人士的人生选择和体验,难以做到像常人一样丰富和参差。张健对此深有感触:“就拿上海来说,盲人可以从事盲人按摩。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做按摩这件事——待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工作,人际交流很少,也不能接触外面的世界。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盲人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开发,他们可以做的事情应该越来越多。”

  张健早年在上海带出的盲足弟子,很多已经成家立业。他们偶尔还会相聚一起踢球。其中,有些人进入了大型跨国企业,专门从事与无障碍服务应用相关的工作。来沪期间,4名新疆少年参观了熊爪咖啡。这是一家以聋哑咖啡师为主题的公益咖啡店,店里的咖啡师获得过残疾人咖啡大赛的冠军。作为超大型城市,上海可以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加多元的自我实现。

  对于莎车县特殊教育学校的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可以预料的是,盲人足球不会成为他们的职业,他们终究会有步入社会的一天。参加盲人足球的经历,能够给予他们自信和更强大的自我意志:有些事情,我也可以做到,哪怕受伤,也没什么大不了。用张健的话说:“今后同人家嘎讪胡,你讲我踢过盲人足球,说出来人家觉得你有腔调呀!”

  球场边,还有一支年轻的摄制团队用相机熟络地记录着每个画面。“我想让孩子们拥有平等的机会追逐梦想,用镜头为残疾人照亮更美好的未来。”苏逸琰希望帮助这群孩子通过盲足走出新疆,被世界看见。2021年,她启动了新疆少年盲人足球队项目,拍摄公益性纪录片《喂喂喂足球队》,这是中国第一部少年盲人足球队纪录片,截至目前,该纪录片已拍摄5个月,有望在明年10月完成。(文汇报) 【编辑:付子豪】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