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酵母”发挥辐射效应

发布时间:2024-09-09 17:24:26 来源: sp20240909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侦察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我们的思维观念、训练理念也要与时俱进……”7月初,第74集团军某旅二级上士刘伟念结束3个月的院校培训返回单位后,走上旅队“士兵讲堂”,向官兵汇报培训收获、分享心得体会。

讲台上,他一边介绍某型无人侦察装备所用新技术和结构原理,一边结合实践运用阐述其优势特点,台下官兵听得全神贯注。

“随着送学培训人员陆续归队,单位的‘士兵讲堂’最近更火了。”该旅干部汤铠臣说,鼓励送学培训的骨干人才返回单位后发挥传帮带作用,是旅队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管用做法,“这个做法让更多基层官兵从中受益,广受大家欢迎”。

据介绍,该旅一直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前期,他们紧盯未来作战需要和官兵能力素质短板,专门遴选骨干力量前往部队院校、专业训练基地和装备生产厂家跟学培训。一批官兵从训练场走进课堂,通过学习深造补齐了短板、练强了技能,很多同志逐渐成长为专业尖子。

“送学骨干、专业尖子等总归是少数,只有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让‘人才酵母’在各个战位释放辐射效应,才能助力更多官兵成长成才。”该旅领导说,他们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到,一方面,很多官兵成长成才愿望强烈,期盼通过参加集训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很多骨干在院校培训期间进步明显,但返岗后学习成效大多仅体现在个人身上,传帮带作用发挥不明显。为此,他们在征求大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着力做好送学培训“下篇文章”,采取务实举措发挥送学培训骨干传帮带作用,助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质量,取得良好效果。

工作中,该旅针对送学培训骨干参训实际,尝试建立培训成果共享机制,明确要求送学培训人员归队后做到“四个一”,即提交一份培训总结、开展一次课程辅导、梳理一份育人建议、帮带一个专业群体;建立送学培训骨干“资料共享库”,区分不同专业、不同层级汇总相关教案、总结、报告,供官兵学习借鉴;结合阶段性训练任务,让返岗骨干担任组训教员,针对弱项课目开展强化训练,帮带大家快速提升。

指控专业训练场上,三级军士长梁海炳正与战友分享某型通信装备操作技巧。从陆军工程大学学习培训归来后,梁海炳所在营领导让他担任“补差训练班”组训教员。他在摸清战友弱项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在校所学区分理论基础、结构原理、实操技巧等内容进行专题辅导,并针对该装备训练难点开展强化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多名战友在他的帮助下突破能力瓶颈,专业技能水平大幅提升。

榴炮三连干部刘安心在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初级教育培训,回到单位后,他结合院校所学细分岗位职责制订炮兵专业“训练套餐”,有效提升了连队训练质效。在实践中改进完善后,他总结的“训练套餐”已推广到多个营连。

该旅围绕做好送学培训“下篇文章”下功夫,不仅激发了送学培训骨干帮带战友的积极性,而且调动了准备参加学习培训同志的学习动力。一级上士饶丽军到院校参加培训前,专门结合岗位专业收集战友训练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培训期间,他一方面按照院校安排抓好课堂学习和技能提升,一方面就前期收集的疑难问题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到院校学习培训的机会很难得,我必须抓住机会不断‘充电’,才能在返岗后帮带更多战友同步提高。”饶丽军说。

“送学培训骨干归队后,把所学运用到岗位工作,以出色表现赢得赞誉,同时帮带培养了一批专业骨干、人才苗子。”该旅人力资源科干部钟日晟说,他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完善相关激励机制,遴选培训成效明显、作用发挥突出的官兵进行宣扬表彰,组织典型事迹报告会,引导更多官兵对标学习;对培训归队同志定期开展考评,将其能力进阶、岗位表现、帮带成效等情况作为年终考核重要参考,对表现优秀者在表彰奖励、晋升留队、调配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人才用好用活了,就会激发出更大创造力。年初以来,该旅为加快新装备战斗力生成,遴选数名有潜力的送学培训骨干牵头成立攻关小组,通过搭平台、交任务、压担子,引导他们结合培训所学开展革新攻关,并对人才苗子开展一对一传帮带。近段时间,他们的革新成果亮相野外驻训场,助力官兵练用新装备的同时,他们帮带的一批人才苗子也返回各自战位,助推部队整体训练水平提升。(程锡南 刘杰 汪文棋)

(责编:王子锋、宋美琪)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