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代写服务需求火热 带来便捷的同时 其边界又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5-01-10 22:32:12 来源: sp20250110

  央广网北京12月9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科技的进步让人工智能,也就是A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医疗、教育、娱乐等不同领域都能看到AI的身影。眼下,已经到了2023年底,年终总结报告该登场了。让AI来写报告!一晚上只能憋出几个字的状况一去不复返,写稿效率指数有了提升。

  针对AI代写的行为,有网友表示,AI代写省去了大量的时间成本,是很好的辅助工具。也有网友表示,秒出的文稿总有投机取巧的意味。AI创作快速便捷的同时,边界又在哪里?

关键词搜索截图

  8日,中国之声记者以“AI代写”为关键词,在某购物平台搜索,首页显示的几个商家月单量都破了千,有些商家出售的是AI写作软件使用的账号和密码,有些商家则是根据用户的需求直接反馈写好的文稿。模式虽然不同,但记者注意到,几个商家的订单评价几乎没有差评。

用户评价截图

  随后,记者向一家可以提供AI代写服务的商家咨询。

  记者:操作模式是什么?

  工作人员:很简单,把需求告诉我,包括写多少字,主要内容是什么,想加入什么,什么时间交,这几个关键点告诉我。

  记者:用AI写出来的内容是否能过关?

  工作人员:到目前为止,我们做了500单,没有一个差评,在这500单里,只有1单是因为当时难度太大,写不了就退款了,其他都是好评。

  记者:我大概给您一个框架,需要1500字至2000字,在月底之前交,请估一下价格。

  工作人员:时间很宽松,字数也不多,听上去好像不难。但是我需要了解,有的单位工作很特别,需要加入很多具体的工作内容,还有一些内部才能懂的行话。

平台广告截图

  在记者给出更具体的工作内容时,工作人员回复称,只要不涉及阅读大量跟工作有关的素材资料,100元就可以写好,还承诺后期免费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AI不仅在线上开花,一些线下公司也同样在积极拥抱它。武汉某科技公司的负责人黄丽媛告诉记者,自己今年2月初次尝到AI的“甜头”后,便要求公司员工在AI的运用中形成制度。

  黄丽媛说:“在2月份,我们就开始用AI的一些基础大模型,效果比较好。当有切实的感受之后,我在整个团队里以制度化的方式要求,至少在分析师板块上要求全员使用AI。我没有觉得分析师是否会偷懒,我甚至鼓励大家,这工作不论是本人写的,还是借助AI工具,都是个人劳动的结果。”

  黄丽媛说,作为一家基于大数据从事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公司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大型国企、高校、医院等提供各类研究报告,去年共交付报告26万份。得益于AI赋能,保守估计今年总订单量会在35万份左右。

  黄丽媛坦言,其实使用AI是有门槛的,并且也明白AI并非无所不能。

  黄丽媛表示:“技术对所有人是不公平的,尤其是新兴技术。能否接触到这个产品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能否弄好它,能否通过正确的提示语得到想要的答案,或者答案是否达到心理预期。以目前情况来看,AI还达不到可以替代人的地步。AI可能会开拓思路,补充不曾掌握的知识,但是在最终结果呈现方面,一定离不开个人的思想。”

  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表示,AI有明显的优势,但更要有明确的使用边界,合理利用它会事半功倍,过度依赖并不可取。

  赵精武介绍:“AI的优势在于能够高效完成重复性高、创新性低、模块化的工作内容,其作为新兴技术工具,帮助用户‘代写’年终总结、年终报告本身无可厚非。不过,真正需要关注的是,AI终究仅是技术工具,不能过度依赖AI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务,长期依赖只会降低个人的创新能力。需要特别警惕科教文卫领域存在的过度依赖AI问题。举例而言,AI在数据分析、资料检索等方面是科研的辅助利器,但并不是课堂论文写作的‘写手’,如果学生过度依赖AI完成作业,只会降低学生在科研能力培养阶段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分析能力。因此,有必要在特定领域、特定应用场景,对AI的部分功能和权限进行限制。”

  权限限制在黄丽媛看来十分必要,如果不加以限制,大量有着相同需求的人使用提示词让AI进行创作,就有可能出现所谓的“千篇一律”。

  黄丽媛表示:“如果大家对于AI的应用达到了相同水平,这种情况是会出现的。大模型也是基于这些文本的训练基础之上,如果从事某工作的人都在问相同的问题,得到的答案有可能差别不大,就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在今年早些时候,有不少人在批判AI时,就认为AI是说车轱辘话,并没有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这就是我们对AI的批判性使用。”

  不少人一边抱怨AI生成内容的“平庸”,一边又享受着极速成稿带来的“快乐”,使得AI就像一把“双刃剑”。因此,也就有人质疑,AI代写出来的内容该如何分辨?

  近日,有媒体报道,有公司申请的“一种AI生成文本的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专利公布。据了解,该专利可以判定待检测文本是否为AI生成文本。

  当然,用AI“打败”AI的做法也是为了促进新兴技术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建议,未来AI的发展应更着眼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探索技术向善向好的可能性。

  赵精武表示:“从目前的技术趋势来看,AI将会使每个人能拥有‘私人助理’,AI或将使人们从文稿总结等重复性工作活动中解放,促使人们从事更多具有创造力的工作活动。在未来,建议AI的技术应用场景应该多元化,尤其在辅助社会弱势群体完成以往无法实现的事情方面,这或将是技术向善最好的体现。”

【编辑:曹子健】
tree view
按部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