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为战服务提升科研量级能级

发布时间:2024-12-09 02:02:27 来源: sp20241209

原标题:围绕为战服务提升科研量级能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火箭军工程大学为推动大学科研工作上层次、提质效、强管理,不断提升科研创新服务部队战斗力、武器装备发展、人才培养的贡献率,派出专题调研组深入学习借鉴地方一流高校办学育人先进经验,并跟踪了解工业部门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情况。调研组先后赴南京及杭州地区地方院校、工业部门,通过情况介绍、实地参观、研讨交流、示范观摩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多个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管理,重点围绕如何加快推动学科专业建设、高端人才引育、科研联合攻关、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调研中,地方院校和工业部门为军服务意识之强、前沿技术创新之快、协同合作力度之大、科研管理模式之新、装备迭代量产之多、敬业奉献精神之强令人深受启发、倍感震撼。分析其中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科研协作双赢优势更加凸显;二是高端平台管理创新机制灵活;三是聚焦实战瓶颈难题进行体系攻克;四是注重发挥装备研制抓总职能;五是瞄准打仗急需进行技术创新。这对军队院校加强科研工作、提升办学育人质量具有很强的启示借鉴意义。

调研组也发现,虽然我校在提升科研创新服务部队战斗力、武器装备发展、人才培养的贡献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相比地方院校和工业部门,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科研服务备战打仗贡献率还不够高;二是科研项目规模层次还不够高;三是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动力的制度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四是高端科研创新平台管理运行还处于初步摸索阶段。

调研组认真总结学习收获,结合我校科研工作实际,梳理分析制约科研创新发展的问题,初步提出在后续工作中需加强改进的几点意见建议。

一是持续强化为战服务指向。迭代完善我校科研创新思想大讨论明确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项目,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带领专家教授主动与业务对口机关沟通对接。邀请部队专家分析作战训练需求、梳理备战打仗现实难题。组织同行专家细化核心关键技术清单,明晰技术研发路线,量化技术战术指标。指导科研团队成体系规划分解重点项目,分年度制定目标任务,多渠道、分类别抓好课题立项申报,确保科研创新思想大讨论成果落地落实落细。

二是深化推进协同创新力度。始终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科研创新团队为基础,发挥军校与部队沟通顺畅、联系紧密等优势,不断加大开放、协同、融合、交叉力度,与一流高校、军工集团、科研院所优势力量组建科研创新联盟,优化人员梯队结构,明晰关键节点目标,力争产出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成果。以重点实验室为示范区,围绕出成果、出人才、出机制,与地方高校加强基础理论联合研究,与军队科研院所加强核心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高层次重点项目联合申报,与工业部门加强技术成果转化运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防科技创新高地。

三是创新科研管理制度机制。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及时跟进释放政策红利,在科研评价中突出质量、绩效、贡献的权重,完善激励措施,加大科研创新“放管服”力度,最大限度地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持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建立科研基础研究长效扶持措施,优化青年基金资助模式,持续打造“双选”活动品牌,给青年教员搭建竞技舞台、提供发展平台,将其推向科研前台,营造严谨求实、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是创新重点平台运行机制。紧跟上级关于军事科研创新平台调整重塑有关指示精神,充分借鉴知名地方高校建设经验,创新完善平台运行机制。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组织架构,健全完善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让其作为实验室最高行政事务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实验室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审议实验室科研年度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监督实验室年度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等;另一方面在不断盘活、优化、培养现有科研队伍的基础上,灵活采取联合、引进、聘用等方式,加强与地方知名高校、军工单位联合力度,区分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青年力量,进一步优化现有研究方向内涵,融合充实团队力量。此外,进一步调动教职员工申报国家级项目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大学科研纵向项目的层次、等级和水平。

(火箭军工程大学党委)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