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进教室 课堂“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4-11-15 21:44:51 来源: sp20241115

4月8日,浙江省建德市明珠小学励珠机器人社团的学生在科学老师指导下,正在体验操作“九宫机器人”。 宁文武摄(人民视觉)

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城关第一小学的智慧书法课堂教学。 资料图片

图为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以校园定点引导型机器人为主题,开展人工智能课堂教学。 顾晓骅摄

7月19日,在安徽省淮北市图书馆AI智能厅,孩子们正在与“诗仙李白”进行互动。 李 鑫摄(人民视觉)

数学课上,智能笔的运用提高了几何作图的准确度和辅助线的清晰度,缩短了课堂作图时间;英语课上,学生手持答题器朗读,系统即时分析语音、语法准确度,并提供个性化改进建议,教师在终端同步获取学生测评报告;操场上,借助学生佩戴的臂带设备,操场大屏可实时显示学生健康状况……当前,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正扎实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智慧校园建设,开辟教育新形态,提升师生数字素养,让教育插上数字翅膀。

AI助力个性化教学

“快看!‘小飞’和我互动了!”在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里,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操控平板电脑进行编程,看到“小飞”智能机器人依据指令完成操作程序指定的动作。憨态可掬的“小飞”机器人根据设定的结果,露出“酷酷”“茫然”等各种不同的表情。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不断深入应用,智能分析系统、个性化推荐算法等先进技术让课堂“活”起来,全新的教学场景让学习不只是听讲,还能帮助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学生们从接收知识的“听课者”转变为参与实践的“创想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AI+大数据,正在不断推动个性化教学。

近年来,无锡经开区在“AI+教育”方面不断努力,探索科技育人新模式。据介绍,2021年,无锡经开区全面引入人工智能课程,针对小学、初中不同学段,开设“AI神奇动物”“超级工程师”等8门人工智能普及课程。

“课前,资源中心的海量优质素材支持我们更高效的备课;课上,通过智慧平板,老师们可以发布各种有趣的小训练,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还能实时收集学生的学情数据,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节奏。”太湖格致中学语文组老师董秀琴在接受采访时说,“智慧课堂为教与学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

“学校一直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圈,打造了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人工智能课程和实践机会。”太湖格致中学校长王万萌表示,“在科技创新竞赛、机器人竞赛、创意编程与设计竞赛中,格致学子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科技奖项。”

智慧课堂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环节。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全力打造智慧课堂,在云端平台的支撑下,老师和学生通过平板互联互通,深入教学全场景,备、教、批、辅形成了精准的教学闭环。

东绛实验学校副校长陈秋晓表示:“以往的课堂评讲,很难让同学们看到彼此的答题情况,现在,学生们可以利用平板及时拍照上传,我们就可以实时精准反馈、调整课堂进度。”

据了解,无锡市教育局于2024年3月印发了《无锡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并于6月举办了“人工智能进课堂”(学前组)优质课评比活动,鼓励教师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现教育与技术的有机融合。按照该方案,到2026年底,无锡市将构建人工智能典型校园应用场景10个,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实验室20间,认定人工智能教育重点学校30所,开发人工智能教育优质课程40门,培训人工智能教育师资超500人次。

当人工智能遇上传统书法,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日前,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谷十八小的一个书法课堂玩出了新花样,学生们通过智能设备与“AI教师”互动,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课程:“AI教师”利用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实时分析学生的笔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学生们在AI的辅助下,不仅能够快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还能在练习中不断进步,提高书法水平。

近年来,东湖高新区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区内学校人工智能教学设施投放量、人工智能课程开设数量与类型、师生数字素养等日益提高。目前,“AI智慧书法课堂”系统已在东湖高新区的光谷十八小、花城小学投入使用。

AI也在赋能体育课堂,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在光谷四小的体育课上,操场上AI智能体测系统的大屏上面滚动显示孩子们的姓名、成绩等信息,而在室内操作后台则可以看到各个班级的体测成绩综合评分、排名、及格率等数据。在AI技术的助力下,传统的“笔+纸”记录方式已经从体育课上消失,体育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和有趣。

据了解,AI智能体测系统是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智慧教育社会实验”项目的一部分。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吕鹏向本报介绍,该系统综合运用物联摄像头、机器视觉、运动视觉算法、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自动完成学生体育和健康数据的采集,实现对学生体质检测的自主化、自助化、常态化,形成学生的体质健康数字画像。随着应用的深入,该系统未来还将支撑东湖高新区学生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助力全过程体育素质管理。

数据赋能校园治理

“横坐标不变,将纵坐标变为原来的3倍……”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课堂上,老师正在认真讲解,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聆听。与此同时,通过网络连接的另一端,生病在家的学生也能实时同步参与课堂。

“学生线上请假、教师线上批假、授权远程看课、假期结束后权限自动收回、主题数据报告自动推送,这一系列流程如今都能在线上请假系统完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李晓辉向本报介绍。

据介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起步较早,至今已走过将近20个年头。目前,学校已建成“云平台+数据中台+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教育数据服务”第四代智慧校园应用和教育数据服务体系,从网络和信息安全夯实、硬件设施设备配置、智慧空间环境构建,到数智校园应用软实力深化推进、教学模式融合创新、学习资源个性化供给以及教育数据精准服务等多个维度,不断提升校园信息化的综合支撑与服务能力。

除了实时掌握学生的个体情况,教师日常的教研活动也更加灵活化便捷化。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OMO(线上线下结合)智联教室内配备了线上线下远程互动、触控教学一体机等硬件设备,老师可以轻松切换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实时录制课堂内容、下载分享板书记录、反复操作虚拟实验……运用智慧教室的智能工具最大程度发挥课堂资源的效用。线上听评课系统还能实现课程内容可回溯,听课评课可在线,优秀资源可集合,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碎片化的自主学习,形成“教—学—研”一体化的工作流,这不仅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业务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也不断扩展了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支持能力。

伴随大容量课程供给、师生双向多元选择的实际需要,该校还对选课系统进行了升级。在选课过程中,管理员能对选课进程进行监控,根据情况动态调整课程。选课结束后,系统还会自动输出多维度选课报告,便于管理者进行选课分析和组织分班。

依托数据中台、云计算、互联网架构等技术赋能,选课服务实现了计算资源随时动态增加,系统的高并发能力大大增加。“大部分学生从选课开始到完成只用了不到1分钟,实现了选课无延迟、零卡顿。”主管该校信息化工作的党委书记陈国才说,通过数据中台的搭建和应用,智慧校园系统能最大程度发挥数据集合同步的效用,为教师、学生处、校医、财务等多主体提供有力支持,形成“管理—应用—服务”的一体化工作流,这不仅提高了师生使用数字化系统的效率,也增强了他们在使用数字化技术时的获得感。

像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一样,众多学校正着眼教育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数据对智慧校园的支撑作用。

智慧校园的应用,还体现在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方面,通过升级校园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联动互通的一站式综合信息系统,更好地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在河北省辛集市,114家学校食堂接入市网络厨房系统,家长可通过手机观看食堂洗菜、做饭等流程,了解厨房内食品操作间、餐具清洗消毒间的运转情况,让学校的食品加工过程更加公开透明。在浙江省嘉善县,创新打造“校园智慧接送系统”,在城区6所学校推广,并实现迭代升级,惠及全县万余名家长,使校园周边交通高峰期通行率明显提升。

目前,国家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已起步。“我们一方面将延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运行监测范围,拓展监测深度;另一方面要建设数据治理平台,通过各类政务数据共享,创新新生注册、精准资助、智慧思政、校园安全等应用场景,赋能各类管理服务。”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云端架起共享桥梁

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的泾河源镇中心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剪纸课通过在线互动课堂,连接了20公里之外的乡村小学。云端架起知识共享的桥梁,让两地学生得以同屏共学,共享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屏幕两端,学生们兴奋地交流着剪纸技巧,剪刀在纸上翻飞,创意与欢乐在网线间流淌。

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不同地方的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数字课堂,即使“远隔千里”,也能“线上相遇”,这对于促进教研交流,加强校际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有重要作用。

针对城乡教学资源不均、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泾源县依托宁夏智慧教育平台的“在线互动课堂”,以“强校带弱校”“中心校带村小”的教学教研模式,让泾源县小规模学校师生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的大餐。校际互动教学整合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线上通过主课堂名优教师主讲,辅课堂教师辅导,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同步教学;线下以名优教师定期走教帮扶,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前往优质学校实地学习,实现县域内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共享,城乡、校际差距不断缩小。

智慧课堂的实际应用离不开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泾源县大力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据泾源县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向本报介绍,目前已培养“互联网+教育”种子教师团队150人、卓越教师团队50人,全县绝大多数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设备开展高效教学。

泾源第四小学的教师佘艳萍是宁夏智慧教育平台的受益者,她说:“宁夏智慧教育平台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更给教师的视野插上了翅膀,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重要的是,智慧教育平台能够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公平,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全面助推学生发展。”

泾源县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泾源县将扩大网络带宽,平稳实现与区市级平台无缝对接,全面应用在线教学、高清交互等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大规模应用的持续推进,中国教育的优质数字资源覆盖面显著提升。近年来,中国着眼缩小区域差距,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2.0”,提供19.8万门慕课及定制化课程,服务西部高校学生5.4亿人次。立足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启动首期数字支教创新试验,为1.4万名乡村中小学生,送去科普、艺术类等课程2500多节。如今,位于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志愿者,可以通过平台与几千里之外的云南省的小学生,共同体验传统文化、感知科技前沿、交流内心世界。

数字教育,正在让更多优质资源突破时空、联通城乡、跨越山海。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