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如何让家长和孩子都满意

发布时间:2024-10-20 09:20:01 来源: sp20241020

  文旅观察

  研学游如何让家长和孩子都满意

  江西省宜春市的李承熙上周刚和上小学3年级的孩子结束了6天5晚的北京研学游。除去自付的往返机票费用,团费约8000元。“报了研学团,其实就有对研学收获的期待。感觉孩子玩得挺开心,但所谓的研学导师只是普通导游,带着走完随便答两道题就算研学了。价格这么高,并没真正学到什么,就像是‘儿童旅行团’,不如自己带着自由行。”李承熙说。

  刘琳则对于自己8岁孩子刚结束的四川研学游较为满意,5天4晚研学游加上机票总共花费约6000元。相较于扎堆去热门景点,刘琳选择了“小而美”的深度游,孩子在研学导师带领下沉浸式游览熊猫基地,还在引导下主动提问。“个人觉得很值得。孩子本身喜欢动物,锻炼了独立性,和同龄人出游也比较有共同话题,收获很大。”

  2024年的夏天,研学游继续升温。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组织编写的《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22-2023》提出,研学旅游成为我国旅游的基础市场之一。

  线下,热门景区人头攒动,博物馆一票难求;在各社交平台,“研学游货不对版成主要投诉问题”“8999元6日研学游到底是不是天价”“家长月入1万元不够孩子研学7天”等话题,依旧引发了众多网友热议。价格虚高、只游不学、货不对版……文旅市场上的研学游产品越来越多,质量良莠不齐。家长更愿意为何种研学游产品买单?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研学之旅?高质量的研学游产品是什么样?

  研学需求趋于理性 家长更关注“性价比”和“安全”

  同程旅行酒旅事业群主题游负责人郑坤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期研学游的咨询量和预订量都在稳步增长,一般而言,暑期研学游产品的报名时间主要在5-6月。不同用户对研学游产品的诉求各有不同,但核心诉求主要还是安全和课程质量。

  孙凤晶的孩子王子睿今年12岁,在北京某中学读初一。在孩子读小学四五年级时,孙凤晶曾给他报名过在北京当地的研学营活动,例如去故宫、国子监,“花两三百块钱让孩子去一下午,听专业的老师讲解历史文化”。

  孙凤晶还研究过新东方、学而思等教育机构组织的跨省、出国研学夏令营,但她认为性价比有点低。“去国外基本上要五六万(元),去国内其他省份的5天营基本上也要七八千(元)。孩子去了能学到多少东西,是光出去玩还是怎么样,家长也不知道。”

  除了性价比,另一件让孙凤晶在意的事情是安全。“让孩子自己单独出门我不放心,研学游产品动辄七八千元,也够家长自己带孩子出门玩一趟了。”如果是学校组织的研学游活动,孙凤晶的接受度会高些,“学校统一组织,安全方面有保障,且不会很贵。”

  研学机构世纪明德旗下亲子定制负责人刘静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家长对于研学游的需求呈现出一些新变化。首先就是选择研学产品时会更谨慎。“从数据上看,去年是疫情后的第一个暑假,大众明显存在报复性消费,家长对于孩子暑期出游的需求比较迫切。”该机构在针对团队市场调研时发现,今年家长的需求更加精细化,对于孩子能够学到什么以及学习成果的要求更为严格,并且很看重资源的稀缺性。

  其次是价格,家长对于研学游消费更趋于理性。“今年销售团队和家长沟通时,发现在价格与往年相比没有上涨的情况下,家长的购买欲望有所下降。例如去年标价7000余元的6天5晚研学游项目,今年许多家长都会觉得价格偏高。”

  与此同时,研学游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现存研学相关企业数量为2.9万余家,这些企业主要分布于华东、华中地区。从成立时间来看,49.4%的企业成立于1至5年内。

  “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人涌入研学赛道。”刘静说,旅行社的研学游业务增加,许多教培机构转向研学,家长的选择更多了。但与此同时,大量企业的涌入导致市场鱼龙混杂,低质研学游的负面效应让家长觉得研学“就那么回事儿”,无法带给孩子收获。“研学行业需要更规范的制度进行管理。”

  什么类型的研学游更受家长欢迎

  北京妈妈张啸云给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报过许多京内研学游活动:去故宫体验“小皇帝的一天”、前往科技馆探秘、去野生动物园看爬行动物……张啸云加入了好几个研学游相关群聊,每当看到一个新的、感兴趣的研学游活动,便会先和孩子父亲商量,再询问孩子的意愿。“我想通过研学团让她多了解一些知识,亲身感受课本中、视频里的内容,听专业老师而非普通导游讲解物品背后的故事。”

  张啸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场由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组织的北京中轴线研学游。活动邀请了专业研究者,在北京中轴线的沙盘前为孩子们详细讲解了中轴线的知识,并在活动结束后发了一份特别的证书,上面有5个空白的爱心,需要孩子们回到中轴线打卡点,随机为路人讲解所学知识,并请对方用红笔在证书上为空白爱心填色。

  “我家孩子在鼓楼为路人讲解时,遇到4个来北京玩的游客,不太了解中轴线。”张啸云说,孩子参与后收获特别大。

  郑坤明告诉记者,这个夏天,北京各大博物馆研学游依然一票难求,清华北大研学游也很难预约。根据平台统计,在众多研学游产品中,历史文化研学和名校研学更受欢迎,选择这些产品的家长一般希望孩子能在旅途中学到相关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孩子对名校的向往。此外,体验性和互动性的产品也比较受欢迎,如模拟考古、民俗体验、户外体验(探洞、攀岩等)。

  王庆琳在世纪明德负责北京景点对接相关工作,她观察到,故宫、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颐和园、八达岭,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是北京研学游中较受欢迎的景点,职业规划相关的名校也是热门选择之一。“很多中学会组织学生来高校,了解大学招生简章、参观校园,为升学作准备。”王庆琳说。

  孩子喜欢的研学游什么样

  家长希望孩子在研学游中获取知识,孩子们是否也这么想?

  00后赵亮8年前参加过一次学校组织的北京研学游,花费大约3000元,当时他还在江苏省南通市上初二。对于赵亮来说,那次研学游让他印象更深刻的是“游”。“可以和好朋友成为搭子,一起去很多有意义的地方,成为彼此青春的记忆。在研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大家性格各异,让我认识很多新朋友,是一段很好的回忆。”

  “学”则成为研学游的“附赠品”。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时,赵亮被藏品震撼,“让我当场想在手机上查询相关历史”。

  “研学游究竟是让孩子满意还是家长满意,其实很难界定。花钱的是父母,受益的是孩子。孩子玩得满意,但家长也许不满意,觉得没成果;家长满意学的成果,孩子也许玩得不尽兴。”刘静说。

  高质量研学游产品如何炼成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于2017年5月1日起实施,对服务提供方、人员配置、研学旅行产品、服务项目以及安全管理等几大类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2016年,教育部、公安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宋昌耀认为,高质量的研学游产品需要有研习的过程、有学到的知识、有游览的体验,三者缺一不可。有游无研、研而不学、走马观花都不是“好”的研学游产品。

  “寓学于游”是研学游产品的核心特征,“学”与“游”不可偏废。只游不学,无异于享受型、娱乐型旅游,缺乏知识摄取和能力提升;只学不游,无异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情境式、沉浸式学习的现场互动和真实体验。

  在宋昌耀看来,旅行社更擅长“游”,如旅游线路组织、旅游资源统筹等;教育机构更擅长“学”,如学生组织、知识讲授等。无论是旅行社还是教育机构乃至其他领域的进入者,都应该从“研”“学”“游”三方面着手,提升自身在研学旅行产品提供中的综合能力。

  “研学游”中如何设置“学”和“游”的比例?刘静认为,这两者很难考量出具体的百分比。“带孩子们出去研学,就是得先看,然后去探索一些自己没见过的东西,开阔视野。从开阔的视野中,我们能发现一些在课本上曾经出现的内容,从而去延展。但实际上,我们在设计、研发课程时,并不希望孩子一直停留在课本里,而希望他们跳出来,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出去一趟全是学习,不太可能;全是游览,也失去了研学的意义。”在刘静看来,游和学应该是共通的。“或许它更应该称为‘游览’的‘览’,看遍祖国大江南北,将其揽入怀中,才能知道课本里学的知识如何应用到现实之中。单纯的‘游’做不到这一点,无法深入孩子的心灵,也达不到研学游的最本质目的。研学更理想的结果应当是入脑入心,让知识无形中种入孩子内心,慢慢开花,最终变成自己的内涵。”

  “研学活动都是短暂的,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系统性地学习到很多知识,更多是从一个点进行突破,激发孩子对世界的探索和发现能力。”郑坤明说,旅游本身就是一个长知识的过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行社在设计研学产品时,会考虑旅游的体验感和趣味性,更看重研学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性。“没有理想的研学游产品,只有适合和不适合。但所有的研学游产品都必须关注两个点,一个是研学的安全规范,另一个就是研学老师的专业性。”

  “高质量研学旅游产品应当以沉浸式体验和情境式学习为手段,致力于提升研学旅游者文化资本和游历资本。”宋昌耀认为,为此,政府应当引导制定高标准研学旅行标准,宣传高质量研学旅游产品案例,规范研学旅游市场秩序;学校应当以研学旅游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推动研学旅游与学校教育协同与互补发展;旅行社应当丰富研学旅游产品内涵,尤其是重视评估研学旅行者的学习效果,并不断改进提升研学质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8月02日 08 版 【编辑:梁异】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