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让保护主义阻碍新能源产业发展(钟声)

发布时间:2024-11-23 13:02:24 来源: sp20241123

全球绿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需要各方坚持公平竞争,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新能源产业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在国际上具有了一些领先优势。一些人因此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焦虑感上升,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调,企图故伎重施,动用保护主义大棒遏制打压中国产业发展。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靠的是真本事,是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实现的,是中国切实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履行应对气候变化义务的体现。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政府致力于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为各国新能源企业各展所长、快速发展提供了舞台。中国不仅有众多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吸引国外新能源汽车品牌前来投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成为特斯拉在全球主要的出口中心,这里生产的汽车热销亚太、欧洲等地区。伴随前所未有机遇的是充分的市场竞争。为了在中国市场赢得先机,新能源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进而提升了全球竞争力。这就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逻辑。

  以市场眼光看,产能多少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适度的产大于需有利于充分竞争和优胜劣汰。中国新能源产能是否过剩,数据最有说服力。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产量和销量之差为9.2万辆,不足总产量的1%。正如巴西《论坛》杂志网站报道所指出的,考虑到供求量都很大,这种微小的差距是非常正常的,“显然,并不存在产能过剩”。法国企业家阿诺·贝特朗也指出,从产能利用率、库存水平以及利润率这三个关键指标分析,没有迹象表明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达829.2万辆,同比增长33.6%,国内销量占比达87%,所谓中国“只着眼于刺激供给,而不是同时拉动需求”完全不符合事实。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出口占生产的比例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根本谈不上“过剩”向海外倾销。

  中国绿色产能丰富全球供给,促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缓解全球通胀压力,提升了各国消费者的生活福祉。一些人罔顾事实,散布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最终将冲击世界市场”、产品出口“将会破坏全球贸易体系”等论调,真实目的是为其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原则找借口,为其推出保护主义经济政策打掩护。这是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惯用伎俩。

  将产能等经贸问题政治化悖逆经济全球化大势,违背经济规律,既不利于本国消费者利益和产业发展,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和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近年来,从单方面增加关税,到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幌子打压别国企业,再到动辄搞歧视性补贴,一些国家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严重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破坏自由贸易。美国去年实施包含3690亿美元减税补贴的《通胀削减法案》,对电动汽车、电池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巨额补贴。欧盟常驻世贸组织代表马查多表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有关电动汽车补贴条款为其国内相关产业提供大量补贴,构成对其他国家相关产业歧视性对待,违反世贸组织相关规定。美方近日出于国内政治考虑,宣布进一步提高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等产品的加征关税。国际社会普遍质疑和反对这种保护主义做法,认为加征关税阻碍世界经济绿色转型,破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企图绊倒别人,不会让自己跑得更快。全球绿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需要各方坚持公平竞争,实现互利共赢。个别国家应停止把经贸问题政治化,切实遵守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推动国际合作,共同把绿色产业蛋糕做大,共同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2日 15 版)

(责编:林凡巽、姜洁)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